一个细胞群的过去和未来
一个冰冷的事实:每个人最终会走向死亡, 不论你喜还是不喜欢。中欧MBA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大约30岁。假设你能活到100岁,那么你还有70年。认真问下你自己--70年长吗?
A cold fact: Everyone is going to die, no matter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CEIBS MBA student average age is around 30. Let us assume you can live up to 100 years. Then you have 70 years left. However ask yourself seriously: is 70 years a long time?
如果你不再焦虑和恐惧,你想用剩余的生命做什么事情?如果你能真正想通,你会活的更加轻松。因为很多现在看起非常重要的事情便不会困扰你,比如房子,车子,票子,位子。
If you are not scared any more,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ith the rest of life? If you can really get the true answer, you can live in an easier way. Some important things won’t bother you anymore, such as house, car, money and title.
我的答案也是我的人生目标:影响力,正向影响到更多生命体!
My answer is also my life goal: Influence, positively influence more lives!
学习生命知识
高中的生物老师讲过“生命是一切的基础,如果没有生命。就算时间也是没有意义的”。不论你是总统还是平民,男人或女人,坏人或好人。一方面,生命一视同仁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另一方面,所有人的基本构成都一样,都是一个个细胞。
生物老师的话让我开始追逐生命的概念和意义。虽然班主任不推荐我参加奥林匹克竞赛,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承担了高考失利的风险,花了很大的时间在生物竞赛。高二那段时间很辛苦,基本每天一点睡六点起。幸运的是我拿到了奖牌,并保送至浙江大学。保送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很多长辈劝我去学计算机或者金融,因为这些专业好就业。但我非常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和方向,仍然坚持了生物科学。通过本科的学习,我了解了关于生命体各个方面的知识,并作为浙江大学的唯一学生代表,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实验交流会议。在大三时,我感受到自己的学习知识面比较广,但是不够深入。那么如何深入呢?去生物研究的前沿之地,美国!经过申请,我成功拿到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神经生物学方向的全额奖学金。
美国生物类PhD毕业难度大、时间长,平均6年毕业,有些人甚至8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的导师,好的课题再加上自己还不算太笨。我在第四年的时候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顶级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自己研究,主要解析了为什么有些神经细胞活下来,有些死去。影响因子19分,远远大于平均毕业的6分要求。最终4.5年,在我25岁时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全美留学生中只有36人获得的中国国家级留学生奖学金。更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生命研究的现状和瓶颈,这也决定了我后面要走的路。
对于我的求学历程,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培养我很多良好的习惯并且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感谢我的导师Chris Deppmann, 他教会了我成熟严谨的思考问题方式。
从事生命相关工作
在博士毕业后,我做了短暂三个月的博士后做收尾和找正式工作。因为坚定地要回国发展,所以最后认真考虑的Offer 只有两个:一个是暨南大学的副教授职位,一个是英资外企(Abcam)的项目经理职位。虽然父母和朋友都建议我选择学校,因为名声好,又稳定。但是我很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学校研究的影响力在短期内不明显,所以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去了公司。
Abcam是一家以抗体为核心的公司。抗体可以用于科研,诊断和治疗,现在医疗行业和投资界很火的“靶向药”“创新药”的本质就是抗体。来了公司我确实感受到比学术圈有更多的直接影响力,因为我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科学家使用我们的产品有了新的发现,病人用我们的产品得到了精确的诊断,这些都是对生命体的直接影响。其次,做项目管理帮我获得了很多影响力的技能。过程也非常锻炼人,因为你要带领没有直接汇报线的团队做事情。我是全公司唯一一个同时持有PMP, 从业级PRINCE2和六西格玛黑带的员工。作为一个五人团队的部门经理,我成功交付了一个预算$500,000的扩产项目。最终在三个月内招聘到20名新员工,并在六个月内把产能提高了54%。
在我工作期间我要感谢两个人:一位是我的父亲,给予我接人待物和人生方向上的点拨;另外一位就是我的职业导师Ken, 他在我的职业发展上给了我很多帮助与支持,在职业早期能够一位这样的导师,我感到非常幸运。我算是有两位“名师”指路。
MBA与生命事业
知识和技术非常重要,尤其是技术,比如医疗上的很多问题,不论你再怎么调配,供给太少,也仅仅能简单解决表面问题, 但是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仅仅懂技术是不够的,要能把技术商业化和推广才是关键。而我现在的状态是能说技术语言和少许商业语言,所以需要在中欧系统性地学习一些商业语言并且有更多的实战经验。因为生命行业的门槛高一些,懂两种语言的人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中欧作为国内的首席“医疗健康商学院”,能够帮助我实现目标。
中欧人是非常热情和互助的。比如在申请时刘东欣学长和招生团队的葛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申请相关的信息和建议,比如为什么要申请中欧而不是国外的院校(想知道的同学欢迎直接和我沟通,邮箱见开头)。虽然未开学,我参与了中欧的沙八挑战赛,提前感受MBA生活。我们的小组一共六位成员,代号是C4。
这是非常好的一次经历。尤其在最后一天,比赛关门时间比较早,我们队仍然顶着收容车的压力走完全程,每位队员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意志力。短短三天的比赛,跟各位学长学姐交流获益匪浅。尤其Jean,Nikki和Riche给我分享了很多医疗健康行业的信息。
因为课程的强度很大,并且有各种的分享活动,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周末和晚上也不例外。但是这也是我真正想要的——虽然累,但是充实。分享一下这个月的几点感受:
系统的商业知识——对我的背景是个很好的补充
各种行业同学的无私分享——这种机会是非常珍贵的,帮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各种行业
校园生活——最后一次回归的校园生活,返璞归真
中欧人的热情——老师,校友,学长,学姐都给予了很多帮助
医疗健康行业——中欧很强的方向之一,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虽然人生已过去三十年,白驹过隙。但是现在这个时刻,更像一个新的开始——未来可期!
-
小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14 18: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