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一个一贫如洗的小瘪三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上海皇帝?
《杜月笙全传》
“上海皇帝”杜月笙原本是街头小混混,在乱世之中便如草芥一般存在,然而就是在这乱世中,他一步一步从街头“小瘪三”蜕变成名动黑白两道,于军、政、商三界都吃得开的“上海皇帝”,一生经历能称得上传奇的他又是靠怎样的手段在朝不保夕的乱世中逐步崛起?他的经历又对现世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参考价值?
30分钟带你领略乱世枭雄的传奇人生:
你将看到
街头小混混怎样在一穷二白的时候生存下去;
怎样处事才能左右逢源并能打造个人品牌;
拥有一定的名望声势后怎样让之持续;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任中原,收集了民国名人的传奇经历故事并将其编著成书,已出版的书籍有;《杜月笙全传》、《戴笠全传》、《中国通史》等。
关于本书
《杜月笙全传》讲的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人物杜月笙的故事。无论在生意场还是社交场,无论是政治界还是黑帮之间,杜月笙都靠其的灵活手段左右逢源,不仅积累了良好的个人声誉还让自己的地位在乱世能一步一步提高,本书将从他的出生,发迹以及老年三方面的经历进行描述,其中一些可以借鉴的智慧或许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么下面,我将从三方面为您阐述本书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在没权没势的时候,如何让自己在保证生存之余获得发展的机会?
第二个重点内容:杜月笙在找到可以依靠的组织后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让自己既不得罪人又能把事办得圆满?
第三个重点内容:当拥有一定声势名望以后,杜月笙又是凭借什么手段或者处世技巧来让自己的地位在乱世中得到巩固并且让自己的个人名声和口碑依旧?
第一部分
街头小瘪三如何遇贵人在乱世中得以苟且偷生并获得发展机遇。
杜月笙的童年可以说是悲惨至极,其出生后父母赖以生存的米店遇到了经营危机。为了帮补家计,其母朱氏不顾生产后虚弱的身体去给纱厂打工,后来因为身体过于虚弱在第二年把他妹妹生下来后便撒手人寰,其父在乱世中为米源奔波劳碌后亦抛下他去了另一个世界。幸好他的养母张氏把他抚养长大,在他7岁那年养母也去世了,杜月笙只得东奔西走投靠亲戚,在亲戚的冷眼相待中学会了观言察色的技巧,正是这种技巧让他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得以顺利。
遭到亲戚的白眼跟打骂相待后,无依无靠的杜月笙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沿街乞讨,其中收获的白眼、冷漠、嘲讽还有种种的侮辱让他深深地明白到困境中人那份对尊严的渴望和温暖能给予他们的力量,在这些遭遇中深切的领悟也成了他日后在底层人中混得开的资本。
在乞讨中杜月笙认识了一群难兄难弟并且跟着他们混成了小瘪三,在得到生存的一定保障后杜月笙开始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反思,他决定离开高桥镇到上海闯荡,在外婆一番辛劳之下他终于得到到水果店当学徒的推荐信。
来到上海后杜月笙在水果店当学徒的生涯中靠自己钻营了一些谋生的技巧然而他还是饱受当学徒的憋屈,后来因为一些小事被水果店老板找借口赶了出来,无奈之下只得再当挨饿受冻的小瘪三。后来在昔日水果店的师兄“万国生”的援助下得到暂时的苟活,如果不是他在当学徒时以做事灵活出名那么他的师兄是不会轻易伸出援手的,也即是说尽管我们现在的状况很艰难,如果不认真对待那么又怎会为日后无意中提供发展的机会呢?
在得到苟活的杜月笙通过赌桌认识了赌友“袁珊宝”,在袁珊宝的带领下两人一同拜入青帮中人“陈世昌”的门下,杜月笙这才打开了发展的大门。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获得的指点就是认识朋友必须得投其所好,认识的朋友多那么得到发展的机会就越大,不过应该认识怎样的朋友则靠自己选择了。
第二部分
在进入青帮以后杜月笙并非就一帆风顺的,在还未发迹之前他还得经历种种关于“小混混”这一科目的考试,由于其为人仗义而且有一身担当,他在这些街头作案的日子里得到大部分同伴的赏识,尤其是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慷慨、聪明、勇敢还有比同龄人沉着的那份成熟得到很多人的佩服,这也为其日后的人缘积累下基础,“遇事不怕事,敢作敢担当”这种品质其实自古以来都会得到他人的佩服。
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杜月笙遇到了贵人“马祥生”,马祥生对杜月笙十分欣赏便把他引荐给当时在上海法租界有一定势力的“黄金荣”。在黄公馆的早期日子里,杜月笙只做一些繁琐的杂事,尽管只是一些不关痛痒的小事,杜月笙也尽心尽力地办好,在遭受老一辈对新人的欺负,杜月笙也能和气忍让,在干琐事杂活的时候,杜月笙从各式各样的人身上取长补短并且将自己的“观言察色”的技能发挥到极致,他的为人实诚、手脚勤快跟做事灵活得到了身边的人赏识而他的时刻努力终于让他得到发迹的机会。
黄金荣的妻子林桂生才是幕后的权势人物,在她生病时杜月笙把握好机会殷勤地服侍她,这些尽心尽力的表现成功得到林桂生的注意,林桂生决定试探杜月笙是否是可提拔之才。
当时上海滩有权势的人物大多靠走私鸦片致富,黄金荣也不例外,各方势力为了壮大自身利益便私底下派人抢烟土。烟土在明面上是禁止的,黄金荣的手下知道自己的黄老板不敢把贩卖烟土公开于是便乘机“灯下黑”当家贼私底下偷黄金荣的烟土倒卖,逐步得到林桂生赏识的杜月笙便被委派调查这些事。
在一次“抢土”行动中,杜月笙的伙伴“歪脖子阿广”起了歪心,他把一块烟土藏起来没有上交给林桂生想跟别人私分掉,当然杜月笙也是他拉拢的对象之一,杜月笙先是假意接受然后跑到林桂生处告密。这件事杜月笙其实是可以私自隐瞒下来的,因为这种做法在当时很常见但在维护黄家利益跟自身利益面前,杜月笙选择了忠诚,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利益是小利只有长远的利益才是大利,这也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要懂得权衡,因小失大的事不可取。然而杜月笙高明之处不在这而在他做事能让处于利益冲突的双方都能满意。
在得知歪脖子阿广灯下黑私吞烟土后,黄金荣确定收拾他,他在林桂生的求情下虽然饶了阿广的性命但是私底下要杜月笙去取阿广的一根手指以泄己恨。杜月笙接下任务后并没有直接去找歪脖子阿广而是先去买熟食烧酒再到阿广家与他吃菜喝酒。这阿广虽然对杜月笙出卖自己满腔怒火但碍于杜月笙是红人而发泄不得,杜月笙通过与他喝酒跟交谈让他感到自己的仗义然后把来意说明,阿广见杜月笙并未动手而是在处处为他着想反倒自己觉得自己对不住杜月笙了于是自己动手把左小指剁下来给杜月笙回去交差。杜月笙这种善于“揣测人心巧卖人情”在日后与各势力周旋时时常用到,正因为他晓得事情利弊跟做出最精确的行为让他在处理矛盾中既把矛盾化解于无形又能让矛盾双方对自己满意的处事方式,让他的个人品牌在不断为别人解决问题跟缓和矛盾之中响亮起来。
第三部分
因为重义气跟崇拜英雄豪杰,杜月笙时常接济反清革命党人;为了发展自身基业,杜月笙与各大鸦片头子明争暗斗;为了在乱世中有利可图,杜月笙逐步与“军阀”、“国民党政要”、“租界领事”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可以说无一不是在乱世当中利用“趋势”发财的行为。虽然杜月笙这些行为在我们后人看来颇为不耻但正是他给自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才能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在上海根深蒂固的“皇帝”杜月笙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在上海呼风唤雨,能有如此能力的名人自然是日本侵略者积极拉拢的对象。然而自“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就不断派出各路人马对杜月笙软硬兼施以求将他收为己用,如果杜月笙当上“汉奸”的话那么在当时那种“趋炎附势”有奶便是娘的乱世之中也是一种常态,然而尽管他靠“鸦片”等黑手段发家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可是一点也不黑,他每日奔走在各种抗日救亡战线上,募捐筹物、推销公债、组织抗日武装队等等,光从这一方面来看,杜月笙在大是大非等问题前还是保持着自己的底线的。一个人在风光以后极容易面对各种决策,有些是关乎自身利益而背叛大义的甚至是损害自身利益而成就大义的,正因为并非所有人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所以那些愿意牺牲小我的人更值得后辈予以敬重!为了保存自己煞费苦心而积累下来的声望地位还有财富,有时做一些顺势而为的事并没有对错之分,不过底线还是必须得有,正因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保持坚定的立场以及做出清醒的行动,相比于个人财富而言,这种品格的流传更能比一味地为保存声望地位而践踏底线的行为更能受到后世的称颂。
总结
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杜月笙尽管出生寒微但他处处留心学习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机会的青睐,当机会来临时他能够勇敢地抓住机会努力地展现自己,在他身上完美地诠释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其次,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因为利益冲突而带来一些矛盾,假如我们既能处理导致矛盾的问题并且在缓和矛盾的同时又能让矛盾的双方对自己心服口服,那么个人品牌的打造将会越来越顺利。
最后,我们看到了诸如声望地位诸如杜月笙这类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所采取的保有底线的态度,这种态度远比仅仅为保存自己财富地位而践踏底线的行为更值得后辈借鉴。
诚然,杜月笙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身上也存在着一些各种阴暗面:比如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有着鲜明的爱国心却又为虎作伥;他讲义气却又狡猾、奸诈,诸如嗜赌、好色的恶习也存在其身上,了解一个人光从其正面去了解并非客观真实的,鉴于篇幅有限,在本次听书内容中仅仅只是挑选其较为突出的一些闪光面去作为参考并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实用价值而已,至于杜月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是非功过皆有您自行判断,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或者对我们新栏目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再次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原创的听书稿不被采纳我只好发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