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寓言 / 平行时空 / 薛定谔的猫:要做走出洞穴的人
最近历史课,教授让我们写一些关于柏拉图洞穴之喻的文章。于是去查了很多资料,了解到洞穴寓言是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及的构想。它是由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发展而来。这个寓言大概讲述了:有一批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囚徒们的脖子和脚被锁住不能环顾,只能面向洞壁。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不居的阴影投射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囚徒不能回头,以为火光投射出的影像就是真实的世界,并习惯了这种生活。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是影像而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
这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我们又何尝不是洞穴中的囚徒呢,我们所相信,所看见的,是真正的真实还是我们误以为的真实呢。我们数年来奉为圭臬的真理,是否成了禁锢我们思想的枷锁呢.
对于真实性的考量,它让我想到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在《彗星来的那一夜》中,多个时空重叠闪回,面貌相同却处在不同时空中的人们居住在不同颜色的房子里。当同一时空的人,走出代表自己颜色的房子,出现在另外时空中的人的面前,那么又该如何去界定,哪个时空里才是真正的自己。又或者说,其实每个时空里的都是真实的自己,只是处在不同的人生节点改变所作所为,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就像薛定谔的猫,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盒子里的猫有可能是活的,也有可能是死的,即猫生死叠加。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猫的生死。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就是未打开的盒子,它具有不同的可能性。所以现在这个时空中的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真正的真实吗?是否在不同的时空中还存在着“我们”呢?当然这只是庞大脑洞构筑的时空迷宫,未解之谜留给物理学家们去破解。其背后引申而来的现实意义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
无论真实是怎样的,我们是选择继续待在洞穴里,安心地守护着虚妄的影子,还是慢慢走出洞穴,追寻刺痛耀眼的光明呢?它仿佛象征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遵循着前人留下的告诫和经验,过安逸平和稳定的生活,没那么多挣扎和挑战,结果好像也能看的见。另一种充满着风险,看不到尽头,有可能重见天日也有可能半路夭折,或者走到一半放弃,折返回程。我相信很多人是徘徊在这二者中间的,既想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品尝新鲜事物的刺激,又顾虑着现实因素,想过得舒服点。于是迷茫纠结,焦虑不安似乎成为年轻一代的常态。包括我自己也是举棋不定的徘徊者,害怕承担风险又跃跃欲试。但二十几岁,正是尝试的最好年纪,似乎也没有太多可以失去的,比起正确或是错误,成功或是失败的人生准则,我更希望用是否有趣来定义我的生活。
就像英剧《九号秘事》中的故事一样,我们的人生也充满着黑色幽默和荒诞不经,真相和结局到底是怎样,只有继续进行下去才知道。
© 本文版权归 NONEILLUSSI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