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齐、梁、陈的嬗替与梁武帝的文武全才》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2、28
从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的170年间,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一一宋、齐、梁、陈四朝代的嬗替期。史称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刘宋取代东晋,南陈被隋朝所灭。宋、齐、梁、陈都定都南京,所以就叫″南朝″。
公元420年, 刘裕在南京,设祭坛、拜天地,举行盛大的禅代仪式,取代了东晋。定国号为"宋″,是为“宋武帝″。为区别后来的″北宋″和″南宋“,就叫“刘宋″。刘宋后耒被南齐所取代,共历59年,在南朝中算是寿命最长的。
公元479年,萧道成取代了刘宋,建立了南朝的第二个政权,叫齐,为齐武帝。史称萧道成所建的齐为″南齐″。南齐只历22年,就被南梁取代了。
公元502年,萧衍取代了南齐,建立了南朝的第三个政权,叫梁,史称南梁,是为梁武帝。南梁历58年(比刘宋短一年),便因″侯景之乱″发生,在动荡中就被南陈取代了。
公元557年,陈霸先取代了南梁,建立了南朝的第四个政权,叫陈,史称南陈,是为陈武帝。南陈是南朝最后一个政权,但只历32年,在陈后主的手上丢了江山。公元589年,南陈为隋所灭,结束了南北朝的南朝宋、齐、粱、陈的一百七十年历史。
南朝宋、齐、梁、陈这一个时代,在历史上,是继春秋战国的第一次文化繁荣之后,又出现的第二次文化繁荣的时代。产生了第一流的文化成果,如″田园诗人的″陶渊明、谢灵运,《昭明文选》的萧统.{梁武帝长子),《文心雕龙》的刘勰,《齐明要术》的贾思勰,《水经注》的郦道元,″书圣″的王羲之,“画圣″的顾恺之,″画龙点睛″的张僧繇等的第一流文化人,都是产生在这一个时代。北方民歌《木兰诗》,也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诗歌;在数学上也有世界级的数学家祖冲之,他发明的"圆周率值″计算,可以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创下了数学史上的里程碑。
南朝时代的文化繁荣的原因,除了包括佛教的发达,杜牧的《江南春》诗上有两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产生了有民间基础的寺庙文化之外,还有就是当朝君主的提倡与领导。就像梁武帝萧衍,他和齐武帝萧道成都是西汉开国宰相萧何的第25、26代孙,他从小就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本人就是杰出的文化人,他的长子萧统也是。他还召集了当时一批才学出众的文化界精英,如沈约、谢眺、王融等八人,聚会在竟陵王的府中,谈诗论书、谈笑风生,被时人称作"竟陵八友″。梁武帝萧衍,他是文武全才的君主,但他的一生,成也是文武全才,败也是文武全才。
公元495年,亦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北魏发动了一次,向南齐进行南征的战争。当时,南齐冠军将军萧衍,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直挺山阳,趁夜逼近北魏军的大营。结果北魏軍立即撤走。公元502年,萧衍一边让人压迫齐太后,一边推辞、谦虚制造舆论。结果,他取代萧姓的南齐,自己做了皇帝。因为南齐看到,他不但是民心所向、而且又是天命所归。建立梁以后,这位梁武帝萧衍,劢精图治、体恤民情,″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万机斯理、治定功成。
可是,国家太平长了、承平日子久了,粱武帝的兴趣就不在治理国家之上了。他恢复了本来的文化人面貌,把全部精神放在琴棋书画上。到了晚年,开始虔信佛教,在同泰寺出家了。虽然只做了三十七天的和尚,但他也没闲下耒,天天和和尚研究佛经、讨论佛理。这时他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
公元548年,从北魏逃往南梁的叛将侯景,在南梁的北方又叛梁了,他开始向南京进攻,史称的″侯景之乱″发生了。侯景亲自带兵打到南京的文德殿,佩刽上了殿,八十六岁的梁武帝萧衍,端坐在殿上,仍然神彩奕奕,侯景見到他徒然两脚发软,无法下手。侯景退出之后,梁武帝萧衍也就再也没有见到他,最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文德殿,得年八十六岁。
到了公元557年,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建立了南陈。两年后,陈武帝陈霸先就去世了,由他的儿子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亡于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