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私人推荐阅读书目
2月,被封印了整整一个月。看书和刷微博成了生活日常。心情随着疫情发展起伏不定。2020年开年就启动了地狱模式,相信会存于几代人的记忆中。 看书不多,值得推荐的倒是不少,这个时节,还是好好读书吧! 1.《报复》【法】玛丽–法郎士·阿兹布鲁克 如果我是最有势力的人, 那我就会是最善良、最慈悲的人; 而若要使我心中报复的念头全消, 只需我有能力报复就够了。 ——卢梭 法国对哲学思辨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而且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 读库出的这本《报复》就是法国哲学通识读本之一。 小小薄薄的一本册子, 认真细致的读了4天。 文字简凝干净、叙述清晰, 将各种哲学的形而上思考融入生活中, 用故事、案例、电影解析来解构抽象的哲学概念, 这本书很好的梳理了关于“报复”这一主题的很多基础概念。 “报复”是文学影视作品中最热门的主题, 作者通过大量的经典文学和影视作品串联起来, 讲述了报复和正当防卫的区别, 什么是自卫权, 原谅和遗忘的区别, 正义该如何申张, 个体是否能代表正义, ………… 一系列的概念, 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 这次看作者细细抽丝剥茧的描述, 还真的需要动脑筋努力思考才好消化。 能引起我手写读书笔记的书, 肯定是我十分喜欢的书, 这本算是! 看完它的结果是, 增加了二十基本衍生阅读书目~ 我想,等看完这些衍生书目, 会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透彻些吧! 推荐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指数:⭐⭐ 2.《摄影师手册》 “有两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要么跟着顶尖的专业人士学习, 要么自学。 …… 当你是初学者时, 你不知道这些指点有问题, 而一旦这些坏习惯变成积习, 就很难改正。” 这句话在学习书法和学习太极的时候,都听老师讲过,可见,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有共通的理念。 “向第一流学习, 二流人士什么也无法给你。” 如果希望自己特长所学达到专业深邃的地步,必须向一流的标准学习。 这是读库2019年制作的一本特色小书,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大卫·赫恩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他是世界顶级的摄影大师,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世界最顶级的摄影俱乐部玛格南的成员。 虽然我不会摄影,但在人人都是照片记录者的智能手机一代,对这本书传达的关于专业摄影人生的理念也是有收获的。 阅读时看到精彩的地方会替换概念,比如大卫说:摄影前首先要找到你非常有好奇心和热情的主题,然后需要大量艰苦自律而细致的练习。 我们平时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何尝不需要这样呢?人活得不虚空的前提,是找到你可以为其一生付出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还需要能具体描述出来的~ 【“我想拍……”,这是创作的灵感阶段,但灵感迸发一定要和不屈不挠的理性努力结合起来,后者全然依赖于朴实而勤奋的工作。 许多人曾在半夜醒来,灵光一闪,想写一本书。 但灵感与最终产出之间的区别,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说就是: 可怕的艰苦努力, 可怕的严格自律, 可怕的大量尝试, 可怕的不断练习, 以及无数被扔掉的初稿。】 ——p130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我想做我喜欢的工作。嗯,不错,每个人都应该去发掘自己的真爱。但现实是,很多人的行动支撑不起“爱”这个词。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三分钟热度之人。 我想,这就是所谓天才和凡人最大的差别吧~平凡如我,最容易有三分钟热度,而无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无长期聚焦一个焦点的专注,无艰苦卓绝的大量练习…… 看了各行各业顶级人士的人生记录,其实都不外乎长期的热爱➕长期坚定的聚焦➕长期不懈的努力。 推荐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指数:⭐ ——书封图片—— 3、《读库1106》 这是一本九年前的读库,现在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一般《读库》看完都会送给多抓鱼流转,但是这本我想收藏。 这是我读《读库》这么多年,最爱的一本。几乎每个主题都好看。很多故事片段,在以后的岁月中,都值得拿出来重新回味。 《学开会》写的是西方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如何同乡村社团工作有效融合。在看的过程中,启发很大,个人觉得,企业主和企业管理层都应该认真阅读学习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可操作的民主》这本书的节选。个人推荐衍生阅读寇延丁的《可操作的民主》。 《愤青》的作者是欧逸文,他写了一本在中国不能出版的书《野心时代》,《愤青》是其中一篇的节选。描写了一个80后博士2008年如何面对奥运火炬被抢事件,如何面对西方的负面信息,以及他的心路历程。时隔十几年,看到这篇文章,感触特别深刻。很想看对当年的主人翁的持续跟踪报道。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了~ 《上海面孔》回忆和描写了一个1922年来到上海的犹太人沈石蒂,他在上海生活了35年,开了一家上海最高档的照相馆,文章除了描写了当年上海犹太人情况外,还有大量精美的照片。那时候人的精神面貌真是和现代中国人完全不同,感觉所有照片不管美丑,都透着一股灵动的气质。这些照片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曾有那么一个年代,大学教授们矜持而有尊严。” 《教授们》这是整本书最喜欢的一辑文章,用文字素描的方式,描绘了民国时期璀璨夺目的大师们,差不多有60多名教授。特别珍贵的是,有很多大师并不出名,因为各种时代和政治原因,被岁月掩埋。 看的过程中既骄傲又心痛,骄傲于我中华民族,涌现出那么多专业深邃、风骨如松的大宗师们;心痛于这些人世间的珍宝却因为可笑虚妄的政治原因,很多都不得好下场,凄惨至极。因此,这本书更值得收藏。 《漫邮记:园林之美》,说园林讲邮票,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合理,文字珠玑,很是让人赏心悦目。 《春秋亭的一霎时》详叙了程派京剧名曲《锁麟囊》的创作历史。 《声音》将2011年影响最大的话语,用微博体的方式集中起来。看起来也很有意思。会回忆起那一年的很多具体事件! 碰到好书,就会看得很慢,舍不得遗漏,所以,一本不厚的《读库》我却是读了一个星期~ 推荐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指数:⭐ ——书封—— 4.《给青年作家的信》 “语言是强大的武器。 它必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甚至是令人挫败的。 它必须被感知。 它可以是令人震惊的, 或是令人措手不及的。 它应该说出我们虽已知晓但尚未明了其意义的事。 它应该让我们驻足思考。 它应该让我们点头称是。 它应该给我们带来静谧。 这不是撒谎, 这是塑造、锻铸、引导。” ——《给青年作家的信》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科伦·麦凯恩的散文集子, 不是文字工作者, 读得不是特别细致, 翻译得很好, 作者文字的简洁、语言的幽默。 要想写出好的文字, 只能多阅读多写多感知多思考, 不断的读写, 就算不能成为很好的作家, 也应该能很好的使用文字语言作自我表达。 “语言是强大的武器。” “我们必须明白语言就是权力。” 有效运用文字, 组织合适的语言, 也是一种难得的能力。 “我们靠讲述自己的故事活着。 所以, 活出尽可能多的人生, 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活着。” ——琼·迪迪恩 推荐阅读级别:⭐⭐⭐⭐ 阅读难度级别:⭐ 5、《2001:太空漫游》 “今天每一个活着的人身后, 都立着三十个鬼魂:三十比一, 正是死去的人与活人的比例。 开天辟地以来, 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总共一千亿。 这是个有趣的数字, 因为说巧不巧, 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 也就是银河系, 也有大约一千亿颗星星。 因此, 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人, 在这个宇宙里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 这本书出版于1968年, 书中克拉克“预言”了一系列如人工智能、iPad等技术的出现,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幻迷。 我是近五年才开始读科幻小说, 第一次读的长篇就是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从此入坑, 就算如此, 这本超经典的科幻小说, 也排到今年才得空阅读。 大刘曾这样高度评价克拉克: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亚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 确实,《流浪地球》里看到了哈尔的影子。 克拉克对人类探索太空和自身作出的终极而恢宏的构想。 他的作品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 成为“硬科幻小说”的代名词。 阅读过程中, 不断提醒自己, 这本书出版于半个多世纪之前, 这等想像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 经典作品都值得一看! 推荐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指数:⭐ 6.《剑桥中国秦汉史》 中国第一次大一统王朝发端于秦汉,中国的行政组织架构、官僚体系建立和思想文化发展~一切都起源于这个时代。 一个民族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预见到未来大概率会到哪里去。读好的历史文献书籍确实能拓宽自己眼光的长度,对当下会更客观理性的看待。 这本书对历史知识薄弱的人并不友好,估计它预设的阅读人群是有相关专业素养的人群。基本它都是直接给出结论,推演结论的过程都在他引用的繁多文献中呈现。 这样会造成普通读者的阅读障碍,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历史基础知识,难以透过一句或一段话了解到背后内含的大量背景知识。 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其实非常庞大,书中引用文献看过很少一些,比如鲁惟一教授不多的几本中文出版物,才能有这种阅读感受。如果完全是一张白纸,读这本书吸收的知识估计只能是皮毛。 这次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细细精读,每天只读一小节,仔细记笔记查资料,一本书读下来,笔记记了两大本,这种读书的方式很像以前上课时的节奏,整体感受下来,放慢速度精读,对内容有效消化吸收很有帮助。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第一次是快速泛读。2020年的硬核目标就是将剑桥中国史史册精读一遍,按这个进度,估计今年只能完成一半的目标。加油吧!^0^~ 推荐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