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起源》读书摘要和笔记(20200227)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发表演说,但当然不是在政治会议或法庭上,而是面向个人以及各种小团体,他向听众提出各种挑战与问题。
苏格拉底没有把欲望与贪婪从所有雅典人的灵魂中成功剔除。实际上,他甚至没有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获得成功。(注:柏拉图是雅典城邦一个显赫家族的继承人,他的母亲与立法者梭伦和两位僭主克里提亚斯、查米德斯都有很好的关系,按理他应该成为雅典的将军或者像希罗多德那样的历史学家。自从他遇见苏格拉底之后,他的人生就改变了。他抛弃了参与雅典政治的家族要求,而选择了终身追随苏格拉底及其精神。他吸取了苏格拉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他没有选择一个个的去质询、挑战和提问,而是选择了著书立说,并且创立了一座名为学园的雅典高等教育机构。他的《理想国》不仅仅督促人们自省,而且告诉人们正义到底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渴望、追求和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这是一部极其著名的著作,因为它把人类所能享有的最好剩余最好的城邦政制形态联系了起来,并且第一次对之做了全面的分析。它还是西塞罗、奥古斯丁、卢梭等后世思想家对心理学与政治学进行反思的榜样。
在柏拉图这部对话录的主体部分,苏格拉底通过与柏拉图的两位兄弟的对话直面这个问题(指城邦的政制)。苏格拉底描绘了一幅城邦的图景:其中政治上的统治者同时也应是哲学家,他们不是剥削人民的专制主或主人,而是人民的奴仆。因为他们是哲学家,所以他们按照真正的善而统治。因此他们能够遵循真实价值的标准,既可以塑造城邦的行为,又可以培养公民的良好品质。
只有在这样的城邦之中,大多数人才能够培养起自我控制与纪律的意识,然后再辅以知识的力量,他们才有能力避免行不义而伤害各自的灵魂。这样一个理想的城邦最终将成为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少数优秀的哲学家得以守护自己灵魂的前提条件。
苏格拉底做出了一个日后著名的推进,来捍卫正义,他把个人的灵魂——人们所期望的正义寄居之地——类比于城邦的灵魂。……他眼中的城邦由三个部分组成,因此个人的灵魂也是如此。在各部分的相互关联中,他声称辨别出了四种德性:智慧、勇气、节制与正义。
在一个正义的政体之下,个人的德性与城邦的德性是一致的,它们相互促进。在一个不义的政体下,个人身上的罪恶持续不断的侵害与恶化各种社会关系,继而恶化了的社会关系又激起了更大程度的腐化。良性或恶性循环,这是苏格拉底规划出的两条政治道路。(注:现代各国其实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是社会支持了其成员的合理选择和决定,还是说人们的不合理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政体和风气?)
在如何把德性与灵魂各部分联系起来的问题上,苏格拉底认为智慧与勇气——正如它们各自所对应的城邦阶层结构——很容易定位:智慧属于灵魂的理智部分,勇气属于激情部分。节制仍然是灵魂三部分达成的由理智来统治的共识。正义仍然难以定义,因为如果灵魂的三部分都同意由理智来统治,那么使各部分各安其职的正义又增加了什么?它所增加的意义是说灵魂的两个低级部分都放弃代理智而治的非分之想。低级部分只有在一定的约束之下去追求各自适宜的目标,而不是试图僭越理智的地位,它们才能够防止个人去行不义追求欲望的满足,因为欲望超出了理智所能接受的范围。
柏拉图创造出了一系列反映并宣扬其思想主张的意象,同时他还邀请读者一起参与对话讨论,因此各式各样的人都深受影响。他使自己的哲学成为一出展现人物冲突的戏剧表演,每个读者受邀参与其中的一个角色以重新发现自己。在政治领域,他创造了一幅由知识来统治并且追求德性的图景,德性在其中是唯一真实的利益,然后,他又把这幅图景与时下流行的政治观念相对比,发现所有现实的政体都受到了修辞术或强力的统治,它们无非是为了追求权力与贪欲这些个人利益。柏拉图对一切政治家所追逐的基本目标提出了根本的挑战。他认为政治不仅仅是权力的竞技场,它恰恰是追求哲学的最佳场所,这是柏拉图对人们的最大教诲。——“第四章 德性”
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学生即亚里士多德。在这位学生的思想当中,人们发现柏拉图的政治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认为柏拉图的政治在本质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结构关系:在他的大部分著作中,一个人或少数人能够并且应该掌握权力,以塑造那些无法彻底塑造自己的人们。与柏拉图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在本质上是一种合作性关系,是人类之为人类的相互合作。
他从柏拉图那里认识到现实的各种政制形态没有哪一种是真正的在追求德性,这与他们政治理论的理想预期有所不同。现实的各种政体可能去追求自由、财富或荣誉,但就是没有德性。它们在追求各自目标的时候,只会发展出为一己私利而着想的平等、正义与自由的理论。(注:不仅政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这样的人,亚里士多德只是说出了真相。)——“第五章 公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