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图片吐槽的自我修养 | 图片吐槽怎么玩?
走向吐槽职人的第一课。ボケての職人,专注吐槽普通人自己的照片。 最好成绩:bokete 台版月排行榜第一、日版周排行榜 Top 50。
系列文章:日式图片吐槽的自我修养
图片吐槽怎么玩?| 方法论
图片吐槽是一门非常自由的喜剧艺术形式。
然而,经过日本的喜剧形式 —— 漫才中的吐槽和网络搞笑艺术的发展和积淀, 图片吐槽的欣赏和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
1.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图片吐槽要针对的,是图中不合逻辑的、不和谐之处,也就是槽点。
图片槽点的荒谬、不合情理之处,通常是隐晦的,和漫才的发呆役一样。
你能感到微妙的违和感,但又不容易指出。
这才需要吐槽予以犀利揭示不和谐之处,制造吐槽役的精明和发呆役的愚笨之间的反差。
否则发呆役的可笑之处太突出,就会削弱吐槽的力度。

2. 没有猪一样的队友,就没有神一样的吐槽!
图片吐槽中的矛盾,产生于图片和配文代表的两种话语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既可以表现为漫才、相声等喜剧中外形的反差,比如两个搭档一高一矮、一胖一瘦,
也可以像禅的偈子中的 “棒喝” 那样深刻。
所以,要从平凡的图片中见出不平凡的意义,是很难的;

而如果图片本身就爆笑搞怪、已经站在某种话语的反面,由此再进一步更新、升华这个话语的反面,以出众地吐槽,也会很难。
3. 既出人意表、天马行空,又客观公正、合乎情理。
图片吐槽难就难在这。
强调符合某种逻辑,是因为即便图片吐槽的文字再短、再求新出奇,也总是在语言这个上下文中运作的,要遵循语言和现实的逻辑。
4. 一锤定音。
图片吐槽就像漫才中吐槽役的吐槽,通常都是(图片和文本的)对话的结尾,不会期待图片或其他对象的回应,所以文本经常采用反问句式、佯怒状和哭笑不得的语气。
漫才中的被吐槽者一般也是不会回答这种反问的。如果需要回答,那就不是吐槽 —— 好的吐槽甚至会引起被吐槽者 —— 也就是发呆役的共鸣。
5. 少即是多。
图片吐槽要点到即止,刚刚好揭示了槽点,提醒、引导观众,留白给观众脑补、心领神会。
表达也要简短、含蓄、通俗。
过于小众甚至个人化,效果都会受到损害。

6. 无伤大雅。
驱动吐槽的幽默感源于心理上的攻击性,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恶意揣测(お下劣),甚至是嘲弄生命等重大价值的黑色幽默(ブラック)。
但切记,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喜剧。
一旦指责、愤怒等情绪在文本过多显现,就会脱离戏谑和玩笑的范围。
好比一杯咖啡,若 “恶” 的浓度过高,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力,完全盖住了 “幽默” 等其他味道,那么在观众身上唤起的就不是丰富口感的愉悦,而是恐惧的苦涩。

图片吐槽的解构和建构
图片吐槽是对图片刻意的“误读”、解构,也就是挖掘图片内的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故事,找出潜在的矛盾、反差。
许多人只是把解构理解为“破”,其实深度的解构——“破”总是建构——“立”的。
而图片吐槽的建构性就在于:通过文本把图中原有的、根据一般的生活逻辑理解图片时不言自明的、表面上的因果逻辑、情境或故事,置换为另一种可能的,甚至深层的逻辑、情境或故事,从而重新阐释图片。
好的图片吐槽,能彰显重新建构的意见,同时隐去解构前的意见,从而达到洗脑式的、令人过目不忘、甚至再也无法直视图片的效果。
在这个“图淫”的“读图时代”,图片吐槽,就是法国图像学家迪迪 - 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所说的开掘意义的“图像工作”:
将任何一个图像都当做有待决定的,从思辨(话语、思想)和窥视(感性、欲望、梦)两路进入图像,去做自己的图像工作,使其成为我们自己的图像和作品。这时,我们才开始评论。
图片吐槽的分类
作为日本第一的吐槽乃至搞笑平台,bokete.jp 把图片吐槽按主题分作以下七类,分类之间互有重合。
认识了这些常见的分类,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创作图片吐槽:

1. 恶意揣测(お下劣)
把图中的某个意图揣测为卑鄙、下流,特别是将其理解为性、暴力等不良的用心。
性的不良的用心,比如——

暴力的用心,比如——

有些用心算不上恶意,但构成了一种对抗,也可以归到此类——

有些图片吐槽的图片素材,會遮盖圖中的部分或全部文字。
这时的吐槽,一般是用文本给被遮盖的部分填空,就可以用恶意揣测的手法曲解原意。
2. 黑色幽默(ブラック)
相比传统的幽默,黑色幽默带有浓重的荒诞、绝望、阴暗甚至残忍,嘲讽环境和个体之间的不协调,轻佻地处理往往认为是禁忌的主题。
许多使用第一类恶意揣测手法的图片吐槽,也非常黑暗。那么如何将其和黑色幽默区分呢?
一是看有没有恶意。

这个吐槽中,被绑架者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当儿戏,但并没有恶意用心,所以吐槽手法是黑色幽默,而非恶意揣测。
二是黑暗的程度,尤其要看是否涉及生命的主题。

3. 超現実主義(シュール)
运用夸张、荒诞的手法,以超越图中表层的因果逻辑、情境或故事。
其趣味来自于对读者期望的颠覆和无法预测。
正是由于吐槽描述的情境太荒诞、不太可能发生,才可笑。

4. 馬鹿
馬鹿就是日本国骂“八嘎”。“马鹿”在词典上有以下几个义项:
(1)記憶力、理解力迟钝。
(2)常識欠缺。
(3)无聊,没意思。
(4)失灵,不好使,不中用。
我习惯把笨划分为偏肉体性的“笨拙”和侧精神性的“犯傻”。
这么一来,义项(4)对应“笨拙”的类别,而义项(1)(2)则宜归入“犯傻”的范畴。
最有名的“笨拙”的哏,可能是开袋装洋芋片——

“犯傻”的,比如——

5.比喻(例え)
可分作“拟物”——

还有“拟人”。拟人这一分类里最有名的哏,可能是“主宰世界的猫”——

6. 身体内部(身内)
这类图片吐槽略小众,主旨在于提供一种诸如“亲爱的,我把你变小了”等等非常态的视角,效果非常神奇。
这里的身体不限于人体,而可以是任何物体。比如蜗牛这样的动物——

甚至面条君这样的无机物——

7.内涵笑话
图片吐槽和日本流行文化,特别是和图片吐槽同為亞文化的宅文化聯繫緊密。
因而,許多图片吐槽常用的哏(日语 ネタ,罗马字 neta)都來自宅文化中的 ACG(动漫、游戏)等領域。
其中最流行的哏,无疑是游戏装备和氪金——

由于宅文化的主体是男性,所以一些男權意味濃厚的哏也在图片吐槽中大行其道,比如“素顏嚇人”——

“平胸”——

相對而言,自女性生活中觸發的哏不多。
在这七类之外,还有一些类别也很常见:
8. 错觉
利用错觉重新诠释图形符号。

漫画的抽象画法,尤其容易造成错觉。

漫画人物尖尖的鼻子只是约定俗成的画法,而吐槽却赋予其刺眼睛的属性。
还有一个常见的哏“浮在空中”——

只有中国人才看得懂的吐槽
随着中国网友对这一游戏日渐上手,不少吐槽主题从我们的生活中提炼了出来,没有在国内生活的经验可能很难理解。

这个吐槽揭露了字数、作文纸这些形式催生内容的荒诞性。

.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集采药到集采社会 (68人喜欢)
- 无差别暴力:“我”对“我们”的谋杀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