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日本文学的哲学意象
每次读起川端康成的作品,总觉得会带来很多不可言说的忧伤感受,但是又不知其从何而来,只觉得比欧洲的那些作品更加重在内心世界的刻画,更偏向于对感受的描写。今天读完川端的作品古都之后深受触动,才发觉,原来日本文学中的忧郁气质,很多是源于扎根于日本文化中的佛学元素,更多是对无限的宇宙和短暂生命的探讨和思考。
从的一开始,川端便铺就了一个忧郁的基调。从罐中的金钟儿,到人们的生活。总是觉得在外人看上去,罐中的金钟儿代代繁衍,毫无意义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可笑,但反观人们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像盆景一般,短暂而又荒谬。在西方最有名的哲学隐喻,与此很相似的,大概就是西西弗斯了吧。
爱上千重子的秀男,为什么后来又会向苗子求婚。很难说秀男爱的是谁了,就像苗子说,秀男不过是把苗子当成千重子罢了,但其实何必要分这么清楚呢?秀男其实爱的是心中的千重子罢了,就算千重子老到六十岁,秀男心中的千重子还是会是年轻美丽的吧。
当小说最后,下起小雪来,千重子想要往窗外看时,苗子挡住了她。“总会感觉到幻灭的吧”苗子这样说到。最后苗子消失在雪里,只留下了忧伤和孤寂。梦想实现的时候,可能就是它幻灭的时候吧!我常常这样想到。我们常给自己找到一些梦想,然后努力去追求它,实现之后又会有新的追求,这些追求其实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总是在空虚和痛苦中不断幻灭,不断去找到新的希望,这件事本身又是多么的可笑。
但是我们又能改变什么呢?是我们自己,决定了我们痛苦的生命。是我们自己,才是痛苦的根源。无论您是否意识到,是否有意去改变,没有办法的,就像生命被某种不可言说的东西牢牢支配。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