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人部字》介
介【jiè】,會意字,象武士身上穿着铠甲,本義即鎧甲。如甲蟲、介殼蟲也是有一個硬殼。
因人在鎧甲之間,所以引申爲處於兩者之間。如:《左傳·襄公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間。

《說文解字·八部》介:畫也,从八【bié】从人。人各有介。
《說文解字·畫部》畫:介也,象田四界。
段玉裁注:介與畫互訓......人各守其所分也。
這是後人已不解其本義。許慎和段玉裁都把「介」與「界」混為一談了。這裡的「八【bié】」,是分别的「别」。「介」字不是有兩條界線的指事字,而是从八【bié】的會意字。
人各有介(界),即人与人之間應有界線,每個人各守自己的本分,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傳》: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周易·繫辭下》: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這裡說的,是如何以「他山之石」來攻玉的道理。
【耿介之士】光明正直而不隨波逐流
《楚辭·離騷》: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
《楚辭·九辯》:獨耿介而不随兮,願慕先聖之遺教。
《韓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耿介之士,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
【取與不苟曰「介」】
許衡《許仲平義不苟取》:許衡字仲平,懷(懷州)之河内人也。嘗(曾經)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吃)之,衡獨危坐树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不是我的東西怎麼可以去拿来歸己?)」人曰:「世亂,此無主。」曰:「梨无主,吾心獨無主乎(難道我的心也無主嗎)?」
以「介」作聲符兼義符的形聲字有:芥、价、疥、界、蚧......
以「介」作聲符的形聲字有:阶、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