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七宝交露是什么样?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
“又,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覆盖其上。”
“交露”,有的版本作“交络”,什么意思呢?
《佛学大辞典》:“以珠交错造幔,其形如垂露者。无量寿经上曰: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覆盖其上。”
《汉语大词典》:“指用交错的珠串组成的帷幔。其状若露珠,故称。《无量寿经》卷上:又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覆盖其上。”
“幔”和“帷”,有所不同。“幔”是覆盖在上面的,“帷”是垂悬在一旁的。《无量寿经》说“覆盖其上”,更像是“幔”。
璟兴《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也解释成幔,说“幔幕泫泫似垂露”。
泫泫,是水要滴下来的样子,也形容露珠晶莹。
不过,玄一《无量寿经记》里,有两种解释:
“一云,二交珠泫泫似垂露,故彼交珠名为交露。一云,露谓现露,如露地也,以彼众宝而交于现处,即所以防风雨云具。”
第一种,就是璟兴和词典的解释。其实,第二种,更符合“交露”的原意——类似一种防风、雨、云的伞盖,也兼有装饰的作用。
我们看看例证:
《道行般若经》:“揵陀越国中诸菩萨,常共恭敬昙无竭,为于国中央施高座,随次转下施座,中有黄金座、白银座、琉璃座、水精座,座皆有杂色文绣綩綖,座间皆散杂种香华,座上皆施杂宝交露之盖,中外周匝皆烧名香。昙无竭菩萨常于高座上,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
《德光太子经》:“诸浴池上皆有七宝交露帐,德光太子在其中浴。”
《修行本起经》中,天降三十二瑞应,其中之一是,“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
可见,“交露”可以覆盖在很多器物上。
有交露阁:
《新岁经》:“于时海龙王,赍赤真珠,化作上妙交露阁帐,广长四百里,紫绀瑠璃而共合成,手执擎持,行虚空中,出龙宫上,从交露阁,八味水池,流清洒地,供养如来及比丘众;以交露阁,贡上大圣及比丘僧;以珠璎珞,散佛圣众。”
有交露台:
《增一阿含经》:“鸡头梵志七日之中供养圣众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复以香华散如来上。是时,此华在虚空中化作七宝交露台。是时,梵志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还有交露宫殿:
《普曜经》:“于时菩萨坐于宝净交露棚阁,处妙后右胁所坐宝净棚阁,殊妙栴檀而香熏之;其香遍熏三千世界,魏魏奇异,强若金刚,软如天衣,香气芬馥,彻于十方。其菩萨交露宫殿,欲界诸天严净宫殿…… ”
这些“交露”都是覆盖在帐、阁、台、殿之上的,有没有离开那些的交露呢?
也有。
《大楼炭经》:“以七宝——金、银、水精、琉璃、赤真珠、车磲、马瑙,七重栏楯、七重交露、七重行树,周匝围遶,甚姝好。”
“七重交露”是什么?
对比《阿弥陀经》就一目了然:
“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以及《长阿含经》:
“须弥山王顶上有三十三天城,纵广八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
可见,“交露”也被翻译成“罗网”。
还需要注意这个词——“校饰”。其实,“校饰”就是“交露”。“罗网”和“校饰”,都是“交露”。不同的是,“罗网”多作名词,“校饰”多作动词,而“交露”二者皆可。
看看例子:
《正法华经》:“其塔殊好,色若千变,五种之华而雨其上,纷纷如雪,庄严校饰塔寺讲堂。”
《正法华经》:“讲堂精舍,楼阁室宅,校饰庄严,皆以七宝。”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时尼师檀即复化成五百亿金台,七宝校饰。”
《佛说大般泥洹经》:“其诸床帐,悉以牛头栴檀香薰,庄严种种奇妙七宝,校饰金绳罗网以覆其上,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红色红光、颇梨色颇梨光、如意珠色如意珠光,以如是等杂色庄严。”
这里“校饰”的“校”,有的版本作“交”。
“校饰”不仅是对小的事物,还可以对大的事物:
《佛说宝网经》:“施百味馔,奉若干品种种美食,即于夜时办诸座具,庄严校饰维耶离城,悬诸幢幡,散花烧香。”
回过头来说“罗网”。
《妙法莲华经》:“四面悬铃,金绳交络,真珠罗网,张设其上。”
这里的“交络”和“罗网”是同义词,都是“交露”。
《妙法莲华经》:“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幡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宝交露幔”,也就是“真珠罗网”。
从“宝交露幔”可以看出,“交露”的“露”,是可以和“宝”一样作名词的。“露幔”,是说像露珠幔覆在叶子上那样。不过,当把“交露”写成“交络”,这重含义就不彰了。
《思益梵天所问经》:“是诸众生同一金色与佛无异,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见顶者,皆坐宝莲华座,宝交络盖,罗覆其上,等无差别。”
“宝交络盖”,有版本作“宝挍露盖”,和“宝交露幔”一个意思。“挍”可能是“校”的讹误。
以珍珠、明月摩尼、七宝、香华等,交络而成的网,就叫“交露”。
因此,“交露”有时候也作“交络”,甚至“交珞”。
善导《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切光明如璎珞,遍身交珞垂铃珮。”
玄一《无量寿经记》:“无量宝交珞,罗网遍虚空。”
玄一这句,是引用菩提流支《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不过,菩提流支原偈是“交络”: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这里的“交络”,就是《无量寿经》的“交露”。
昙鸾把“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解释为,“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可见,“交露”不仅可以庄严某个器物、建筑、楼阁、台榭,还可以庄严虚空。这时,“交露”就离最初类似“幔”的意思远了,更接近遍布虚空的“罗网”。
不过,“罗网”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并不很好,容易联想到捕鸟雀的网,似乎被罩住了,插翅难飞了。
我当初读“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总是感觉不到它的美。
——直到发现了“交露”的真相。
所谓“七重罗网”“罗网遍虚空”,并不是用丝线之类织成的网。不像《汉语大词典》说的需要“串”。
真珠、明月摩尼、七宝、香华等,都是浮荡在空中的。在虚空中罗布,像一张网。
对比以下两段:
《大楼炭经》:“金交露者银垂珞,银交露者金垂珞,琉璃交露者水精垂珞,水精交露者琉璃垂珞,赤真珠交露者马瑙垂珞,马瑙交露者赤真珠垂珞,车磲交露者一切宝垂珞。”
《无量寿经》:“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车磲池者,底玛瑙沙。”
可见,交露和垂珞,就像池和池底沙。
“交露”不再是平面的、覆盖在某个器物、建筑上的一层“幔”样的东西,而是立体的、空间的;垂珞是交露的缀饰。
在极乐世界,虚空中尽是真珠、明月摩尼、七宝、香华的交露。“覆盖其上”,不是平摊在殿宇顶上,而是在虚空中环绕。
那么,天人飞时,会不会到处撞着,碰得满头大包呢?
不会。
它们虽然弥散在空中,但不成障碍。
就像房间里充满了网络信号,我们说“有网”,但是走来走去,不会被网缠住。
只是,网络信号看不见,七宝交露可以看见。
有点像小朋友吹出的肥皂泡弥散在空中,只是,肥皂泡还有形体,一碰就破了,而七宝交露,没有形体,也碰不破。它没有质碍,但是可见。
那些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不是沉甸甸、拎不动的,它们没有质量,而且透明。
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拿别的经文互相参照。
《无量寿经》有一段,讲如来容颜。
阿难对佛说:“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净镜,影畅表里,威容显曜,超绝无量,未曾瞻覩,殊妙如今。”
注意这八个字:“如明净镜,影畅表里”。
有的版本写成“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应该是“明净镜”,慧远疏里也是“明净镜”。
什么叫“如明净镜,影畅表里”?
我们面对一堵墙,视线就被遮住了,看不见那边。面对镜子,就仿佛那边还有空间。
“影畅表里”是说,里面和外面,畅通无碍。
“影畅表里”的佛身,是透明的,不遮碍视线,透过佛身,一切都还可以看见。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有这么两段: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覩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覩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里面都有一句,“犹如明镜覩其面像”。
不仅《无量寿经》这样,别的经也是,像《大宝积经》:
“尔时,西方去此过七十二亿那由他百千佛刹,有世界名摩尼藏。彼现有佛,号摩尼积王。其佛刹土,清净琉璃之所成就。无有声闻及辟支佛,唯是清净大菩萨众。去来坐立于琉璃地,咸见如来分明显现,如明镜中覩其面像。是诸菩萨,于彼地中见佛世尊,亦复如是。”
诸佛世界、如来,就像是在露珠上显现。
“犹如明镜覩其面像”,一方面,清晰;另一方面,无碍。
我们画佛像,常常画出“身光”。
其实,佛的身光,也是“交露”。
《渐备一切智德经》:“于是世尊有诸菩萨至圣光明,号曰力势,佛从眉间,演此光耀,兴无数明,普照十方一切佛土,消灭一切诸所恶趣,勤苦休息,不复考治,皆得安隐,照斯如来,一切道场;十方佛国,建立法讲,靡不周悉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其光则还,绕佛三匝,上住虚空,合成大光,光明炜炜,立交露帐。又有诸佛兴出世间,自然威曜,从其眉间,演如是伦,诸菩萨等,力势光明,现如此比,神足变化,照斯忍界,曜是能仁,众会道场及金刚藏师子之座,乃住虚空,成光交露帐。是能仁佛,眉间毫跱,光明广远,照诸暗冥,十方佛界,众会道场,莫不蒙明光,咸显现在诸菩萨,大士屋宇,一切晃现。其于十方诸佛国土,现诸如来所可演出,眉间光耀,皆复照耀此忍世界,能仁众会菩萨道场,周照师子高广之座。在金刚藏菩萨身,现于大光,巍巍晃然,珠交露帐,各有坐佛…… ”
佛所在之处,是有七宝“交露”庄严的。
《佛说兴起行经》:“佛语舍利弗:还复华座,吾当为汝说先世诸因缘。舍利弗即便还复本座。阿耨大龙王,闻佛当说缘法,踊跃欢喜,即为佛作七宝交露盖,盖中雨栴檀、末香,周遍诸座。”
《正法华经》:“即以天华供养,散于释迦文佛、多宝如来。时多宝佛则以半座与释迦文佛,七宝寺中有声出曰:释迦文佛,愿坐此床。释迦文佛辄如其言,时二如来共同一处,在于虚空,七宝交露,坐师子床。”
《普贤行愿品》说,“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这些“庄严刹”“刹尘佛”,都是“交露”庄严的。这些“交露”,就是佛光。
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作“一生补处”菩萨,也有光明交露。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一莲华百宝所成,一一宝出百亿光明。其光微妙,化为五百亿众宝杂花庄严宝帐。时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宝,以为宝铃悬宝帐上。时小梵王持天众宝,以为罗网弥覆帐上。尔时,百千无数天子天女眷属,各持宝华以布座上。是诸莲花自然皆出五百亿宝女,手执白拂侍立帐内,持宫四角有四宝柱,一一宝柱有百千楼阁,梵摩尼珠以为交络。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
《无量寿经》说: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暐晔焕烂,明曜日月。”
“光色亦然”,有的版本叫“光色赫然”,应该是“亦然”。参照《阿弥陀经》就知道: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亦然”,就是说“黄色黄光,赤色赤光”。
《大智度论》:“去此五百由旬,有城名众香。其城七重,七宝庄严,台观栏楯,皆以七宝校饰;七宝之堑,七宝行树,周匝七重…… 宝树行列,以黄金、白银、车磲、玛瑙、珊瑚、琉璃、颇梨、红色真珠以为枝叶。宝绳连绵,金为铃网,以覆城上,风吹铃声,其音和雅,娱乐众生;譬如巧作五乐…… 一一园中,各有五百池,池各纵广十里,皆以七宝校成,杂色庄严。诸池水中亦有青、黄、赤、白莲华弥覆水上;其诸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
今天我们把“青、黄、赤”叫“三原色”,“白”是它们合成的颜色。
这些色,可以对应四宝或者七宝:金、银、琉璃、赤珠等。我们平常画佛身光,一般只画金色,其实有七宝光色。
“暐晔焕烂,明曜日月”的光色,就是交露。
这交露,或者说佛光,就是佛的功德庄严。
《华严经》说,“檀波罗蜜已成满,百福相好所庄严”;《俱舍论》说,“赡部男对佛,佛思思所成。余百劫方修,各百福严饰”。菩萨修满三大阿僧祇劫后,还要再用百劫修“百福相好”。唯有释迦牟尼佛精进炽然,超越九劫,只用了九十一劫。清净佛国的七宝交露、佛的身光,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这“交露”中,即有佛显现: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AI能不能自发写好故事? (5人喜欢)
- 偶然林叟,四时佳兴 (7人喜欢)
- 烂尾的工地 (3人喜欢)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