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的日子(3)
无论在多么停滞的环境状态下人都不可能停止发展。 ——我
最近看middlemarch忍不住装腔作势写了一个题记,说白了就是高中政治书里说的“事物是发展的”。但一切书本中的道理,只有体现在一个个体的经验感悟中时才真正成为一个“道理”。今天和久久未见我生命中第n个因为找了对象抛弃我的朋友叙了旧,不间断地聊了四个小时,总结后再总结得出题记。
我再怎么沉溺于独处,在独处中找到再多的人生意义,也永远替代不了和人类交往的价值。独处和交往应该像两个平行世界,互不干扰,我需要从两者分别获取能量。独处久了之后和朋友相处的感受是,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体内,同时那些在独处时储备的能量散播给对方,很多疑惑变得立体了起来,很多黑白无意义逐渐被赋予色彩。朋友走之前对我说“你留在这儿吧”,我内心一个大哭,只有孤独的人才会对“被需要”如此敏感。很多一个人做枯燥无味漫漫无期的事,一旦出现另一个人的点亮,竟令人感到来日可期,动力都加倍55555. 虽然想到曾有过的背叛抛弃,但每一次依旧在莫名其妙的瞬间感动得稀里哗啦。
总体来说女性较男性敏感多思,我这种拖后退的又是女性中极端敏感多思的个体,饱受精神世界带来的苦痛。送走朋友后,回到家当机立断在便签上写下“少想”“别比”四个大字贴墙上,不仅是字面上的提醒,更是提醒我它的反面——我的现状带给我的痛苦与挣扎。不知道这种墙贴字是否会逐渐变多,但除我的蜡烛,冰箱贴,墙画以外,可谓家中又添一艺术品。我也是最近才严重意识到,我的想太多给我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使我愈演愈烈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面对精神挣扎的习惯经验,是用思想反思思想,用一个思想overshadow/eclipse另一个思想,就是我常说的“洗脑”。我用了大量的违背我内心的外来“正确”想法,试图冲刷使我痛苦的元素,殊不知,痛苦的思想从未消减,反而在正确思想的压迫下更加抓狂更加active。我怎么那么蠢!思想上的斗争严重干扰行动发展,而我还沉溺思想,不来个鱼死网破誓不罢休,蠢哉蠢哉!及时止损的办法,应该是不想,脑袋里需要有一个思想法官,在不同的思想起争执有违法堂纪律时,跳出来大喊“stop!再想我就把你脑袋拧下来”。
原来冥想的最大意义在于不想。把明天之后的“幻想”人生做一个割除,像恶性肿瘤一样将其丢弃,是我的“少想运动”的要素之一。把今天之前的“反思”人生也应该割除,但不必弃之,丢得远一些即可。在此之后,我们再谈行动上的事,行动能够维持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动起来再说,而不是再三考虑之后的动作。行动过程中,一旦某个potential obsession来干扰,思想法官强行制止,防止演化成compulsiveness。这么一说我可能真是OCD患者,哎一直是。以上仅供我个人使用的方法论,写下容易训练难。
越说越远,不思考明天之后的事之后,我似乎连日记话题都减少了大半,惊觉自己平日里产出多少思想乐色。如果这样,我该器重起我的余白手帐,记录当日美丑当日发现当日心情。啊,有一丢丢豁然开朗~
© 本文版权归 ytixelpmoc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