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美貌和宁静我都要:复旦冥想小伙伴采访冥想达人之金融才女篇
成功、美貌和宁静我都要:复旦冥想小伙伴采访冥想达人之金融才女篇 原创 庞科华 复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17-09-27 缘 起 “无思虑觉醒”的冥想状态是指我们保持清晰、觉醒,时时处在当下,完全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不受任何杂念的干扰。将这一状态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发挥最佳水平。为了促进深入冥想小组的小伙伴们从“静中静”迈向“动中静”的更高境界,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采访冥想达人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冥想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访谈对象皆为“内在宁静、外在优秀”的榜样。 复旦大学冥想小组创办人 朱臻雯老师 采访者 | 经济学院硕士生 蒋盼;历史地理所硕士生 苏婷;管理学院博士生 刘婷婷 撰稿者 | 哲学系硕士 庞柯华 指导、修改 | 朱臻雯 本期冥想达人 杨悦珉,自称是“在入世出世间寻求平衡的冥想练习者”。世界顶尖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之后在国家发改委的下属智库任职一段时间,目前在上海的一家金融研究院工作。练习冥想5年。 会面 4月末的一个周中,阳光明媚,我们和悦珉约在她公司附近的一家餐厅里,她很忙,平时也就只有中午这点时间。这也难怪,在金融圈打拼向来都是这么忙,在见到她之前,我们还有点担心,这个毕业于伦敦政经的姐姐,不会很高冷吧。 这种担心在她出现的第一眼就没有了,没想到她显得那么年轻,又有着冥想者的宁静与沉稳,浑身散发着亲和力,一直带着笑容,或许是冥想者见面心心相惜吧,我们很快就熟悉起来,吃着午饭,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 冥想与自我成长: “带着静观但是不执着的爱,去生活,而不是说完全要跟现实保持距离” (F=复旦小伙伴 杨=杨悦珉) F:在冥想这个历程中大概经历过一些什么样的阶段,或者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杨:我觉得就像过山车一样,尤其是头两年,其实我并没有很认真(笑)想做的时候就做,不想做的时候就不做。我做什么事情都自然而然,所以认为练不练冥想也是自然而然啊。然后发现我并没有把生活过得更好,反而过得更糟。后来遇到一个练习冥想的叔叔,他们一家都练习冥想。跟他聊天,他就说其实冥想是需要我们把身体调试到一个最佳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像乐器一样,你要把弦调试到适中的状态,调音调好了,那你才能弹奏出好的曲子。冥想也是这样,你也要调试到一个好的状态,这样的话,能量才能流动。 我当时也觉得很受启发,确实自律也是冥想的一部分。无论是身体层面还是思维层面还是各个层面,就是你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规律,就包括禅宗里面也是一样的,说“戒”之后你才能“定”,“定”之后你才能“慧”,所以戒还是所有事情的第一步,你要把生活过得有规律之后你才能够去享受新生活。这里边不是完全放飞自我还是要有一些规矩在的,就比如说你进入社会你要接受这个社会规则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去是施展自己的抱负。我觉得其实都是相通的。所以当时我觉得这个是对我比较有触动的一点。 然后第二个阶段就是我有点太过于执着于一些“术”,比如说静观,就比如说distance yourself(与自我保持距离)啊,一旦当你冥想的时候过于追求这种“术”,就容易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就像佛教里说的,“由执我法,二障俱生”,”我执”不能要,但是”法执”也不应该有,你会觉得很长时间你只是在意丈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怎么去静观,其实你们内心是越来越干涸了,我有一段时间感觉怎么离人群那么远,我就反而有种孤独感。但是冥想不是这样,就是你真正达到联结的状态的时候,它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然后包括对自己的,但这种爱是是静观的、不执着的,你带着静观但是不执着的爱,去生活,我觉得这可能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而不是说完全要跟现实保持距离。 冥想与工作: “由静观产生的这种不执着,不是说不去做,不去努力,只是对结果没有那么在意了” F:你觉得冥想对你来说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呢? 杨:魅力的话,我觉得是更加了解自己,你在冥想过程中,你通过手上的感觉,你知道哪个能量中心堵塞了,你开始意识到这里有问题了,你就会去正视它去改变它。其实有时候你会发现冥想过程中出现的杂念是重复的,同一个念头。当你去正视它,去直面它,去解决它,去放下它,最后你发现你所担忧的就没有了。反观我在工作中有很多问题,我不想急着去处理,我觉得可能时间长了,这个事情就会自然而然解决了。但是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或者是调和,那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就成了无法回避、最困扰我的问题。就这个时候我就去到现实生活中,把这个问题给去正面解决了,然后冥想的时候发现困扰我的东西就没有了。 这样一个过程不是用思维去看去算的,而是有一个静观的力量,让你跳出了你现在的自我,知道自己要如何改进,但是又不会担心焦虑。由静观产生的这种不执着,不是说不去做,不去努力,只是对结果没有那么在意了。 冥想还有一个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那种无思虑的状态,你真正到了无思维的状态,其实你是非常享受的,但是这个状态不常有(笑),有了以后,你就觉得好想拍手,完全的进入那个状态,就是感觉真的万籁俱寂,那种感觉很舒服,很舒服。 冥想与人际关系: “你会获得一种不可言说的喜悦和爱,然后你会把这种爱传递给身边的人” F:那你觉得冥想会让人们的关系更加疏远吗? 杨:我觉得只会增进。因为两个人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增加,有时候我们很多家庭会觉得,问题出现时,如果我说了,是不是会对感情不好?但是如果你是用一颗很真诚的心去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会对感情有太多的影响。就像我在美国遇到那个一家都练习冥想的叔叔,我一开始以为像这样的家庭,是不是大家都很谦让,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说啊?其实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就很开诚布公。就是在家庭成员之间,我很尊重你对我的付出,但是如果有问题,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去跟你说出来,他们不会掩盖任何问题,我觉得还是挺有智慧的一种相处模式吧。 跟他们家相处,就是也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他们的一部分那样,然后包括他们经常带我去拜访一些他们的一些朋友。有一次我看到一幅画,也是一位冥想练习者画的,就是一排人坐在那边冥想,冥想者是联结起来的,当你真正达到这种联结的状态时,你会获得一种不可言说的喜悦和爱,然后你会把这种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用爱连接起来的。所以其实冥想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人跟人之间的这种能量是会相互影响的,所以你一旦意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那种爱,但又不执着。 练习冥想的机缘: “好的东西有义务告诉你,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礼物” F:最初的时候是因为什么接触到了冥想? 杨:在12年回国的那个寒假吧,开始是我妈给我介绍的。一开始的话内心还是抗拒的,所以当时她是用了连哄带骗的方式,她说;“你就跟我试一次,感觉如果不好的话,我也不强求,但是我觉得我有这个义务把这个东西告诉你,因为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礼物。”我妈练习了半年效果特别好,包括她失眠、腰酸背痛都有很大改善,所以当时心里还挺感动的,然后就去尝试了。 后来去了美国的一个大农村,跟当地的冥想家庭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和了解,他们非常耐心,教我一些方法,尤其是会跟我分享一些冥想的心态,包括认识事物的视角,我就觉得其实挺有意思的。 F:为什么最开始会有一个抵触? 杨:因为我之前是一个非常的理性思维的人,我本身就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对“能量场”之类的东西还是会有些抗拒吧。 F:什么原因让你愿意坚持下来呢? 杨:因为我想把这个当成是一个命题一样,然后试试看,之后会不会有什么改变。其实刚开始的半年我一直没啥感觉,但半年以后偶然一次机会手上感觉到了清凉的生命能量。哇!原来还真有这种力量。然后自己在很多方面有了进步,前面也说到了,我享受到了这种状态,当这些无形的知识已经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你就会很自然而然地去按照这个方式去生活,就不想再回到原来那个状态了。就比如说就像我们对纯真、真诚的注重,可能让你很难再回到勾心斗角的状态里面去,因为你知道那个东西不值得,你会觉得追求纯粹的东西是你心里真的想要的,可能一些外在的、虚荣的东西会让人感觉到一时的快乐,但是你知道这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给初学者的建议: “这是一个体验的哲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条路” F: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资深的冥想练习者,你有什么话要对初学者讲的吗? 杨:我一直觉得冥想里面我不太喜欢说太多,因为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哲学,就是每个人跟冥想都有自己的这种连接,自己的一条路。所以冥想里面,一切都是自我的感知、自我的调试,像螺旋型上升,有时候你遇到一个低谷,但是回过头来看这段,就觉得还挺有意义。所以要用开放一点的心态,更包容一点的心态去对待生命中的每个历程,然后不要执着于结果,该坚持还是坚持,把冥想当中的一些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 怎样,本学期的冥想小组,你想来体验吗?^_^ 预计10月中旬开始新的一轮,每周二下午,连续八周。 关注“公众号” 跟进冥想小组招募信息 成功、美貌和宁静我都要:复旦冥想小伙伴采访冥想达人之金融才女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c0NjgwMw==&mid=2650781743&idx=1&sn=050b985167e453bdbd82f3fb8a16a42e&chksm=88b1b7b3bfc63ea5ed3832502175c11954d2a6b88326b82e8ecccc974439469c94d6a326c081#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