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相关协会的作用
昨天,2月29日,闰年的日子,每四年出现一次,“罕见”,所以世界罕见病日就定的这一天。但非闰年,28日就是罕见病日。
美国很多罕见病都有自己的协会,一般都是病人家属发起的,一开始大多是交流信息和相互支持的“兴趣组”,之后成立非营利的慈善性质的协会组织。 这类组织的作用是很大的,一是团结起来发出声音,因为罕见病的患病人数很少,很分散,缺乏关注,组成协会后通过各种活动,大多是公益性的慈善或募捐活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二是推动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因为病人的需求,人们包括病人,家属,和科研人员及医生都渴望增加对相关罕见病的了解,努力改善对病人的治疗,促进新药的研发,通过慈善募捐获得的经费可以用于资助科研和临床工作。三是交流信息增加了解,这个算是一个科普工作,我的经验,每次举办罕见病相关学术活动之后或之前,相关协会也同时举办一个病人和家属为主体的会议,演讲者包括医生和热心的病人或家属,在这样的会议上,病人及家属直接接受了医生的讲解,医生也在一个非常平等的平台上和病人沟通,意义很不一般。 这些协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募集资金的增多,会成立一个基金会,有专门的人来管理资金,开始资助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科研和鼓励药物研发。 囊性纤维化协会(CFF)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不同的医院对CF的诊断标准都不同,治疗CF的医疗机构缺乏沟通交流,资源不能共享,CF的协会把医生们召集起来,努力促使来自不同领域的医生们增加合作和交流,在CF的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CF的新药上市和系列新药的研发就是成功的例子。 这类协会的发展的最大动力其实是来自病人,一个家庭,因为一个罕见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热心的家属觉得应该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病,协会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在这个领域还很欠缺,因为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发展,很多兴趣组都有,但极少成立协会,基金会则更少。 在罕见病领域,病人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