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你好:把每一份输入变成输出!
今天是3月份的第一天,本该阳光明媚,如今疫情原因,大部分人宅在家里。
3月份,我将做的一个重要改变,是把每一份输入变成输出。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写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发朋友圈、讲课、写公众号等等......
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其实很简单,每个输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真实拥有的。输出+实践,才能变成个人能力的一部分。
昨天,我打开【得到】,看了些2019年听的书,一共107本。由于这些都是碎片化时间完成的,如今我看到每本书的名字,有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的碎片化时间,没有经过自己的整理和输出,还是碎片化浪费掉了。

看似,每天我都在很努力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但由于缺少自我消化的过程,变成了自娱自乐,浪费太多成长的机会。我不禁有点惊讶,竟然白白浪费了,几百个小时。
我反思和检讨:如何加速个人成长,如何减少时间浪费。唯有经过输出和实践,才能变成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才能加速进化。
其实,无论是读书还是听书,并不是让你照着书本,一字不漏记住,这是没用的。输出的逻辑,在于自己前所未有知识或者思维的升级,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改变。

比如,我是睡觉困难户,每天躺在床上,需要1个小时才能睡去。如果我看了一堆关于睡眠的书,记住了一大堆睡眠的研究理论,最后自己的睡眠还是一塌糊涂,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成长很有限。但是,如果我读了一本书,仅仅掌握了一个方法,让自己睡眠大大改善,这样的输出和实践,远远超过几十本书。
很多人,总关心如何看书不忘?我的观念是不忘又有啥用!如果书里的知识,不能与自我结合在一起,即使不忘,还是书呆子式的记忆。
所以,谈到输出,我认为的输出定要跟自身结合起来的,不论是获取了新知,还是行为的改变,都算是有效的输出。
我也害怕有些人把输出单纯理解为“输出”,把书里的大纲画一个思维导图,但这只是最基础的。你还需把书里的逻辑,跟自我的知识库进行连接,找到自我可以实践的点,这才是成长的关键。
就比如,昨天我学了一天金融课,学习的时候记了各种笔记,忙得不亦乐乎。但当合上书本,进行输出时,我的脑海里仅仅留存的那部分收获,这才是我当前残存的成长。
当然,输出也不是一次性的事,毕竟很多东西,我们太难一次性掌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需要多读、多输出,每一次收获不同,成长也升级。
3月,你好!这个月开始,我努力把每一份输入变成输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清单】,不挥霍时间,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3月份,你计划有哪些改变呢?不妨多多交流哈!
---------
作者:哈默,金融理财师,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短视频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金牌讲师,《新媒体写作平台策划与运营》《新媒体数据分析》《内容电商》作者,自媒体平台研究专家,2018一点资讯年度清朗榜,2017年度教育头条号,百万粉丝抖音矩阵创始人,在行行家,领英专栏作者,迪拜马拉松华人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