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乌合之众》
一、勒庞关于“群体”的定义
勒庞认为:不是随便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就是所谓群体,只有当这些人都具备了同一个心理诉求、有了相同的行动目标之后,才构成群体。
二、群体的三个显著心理特征
1. 低智力化
很多人一旦聚集起来,思维就会出现非理性、简单化、缺乏常识和逻辑等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低智力”特征。群体的智力水平,往往低于群体中个人智力的平均值。
作者认为群体只乐于接受简单明了的号召和主张,不会去关心证据和论述,不进行理性分析判断,越是迎合人群基本需求的简单主张,越容易得到群体的支持。由于这种智力下降,群体特别易于被暗示、被误导,会相信并传播荒诞不经的谣言,接受稀奇古怪的理念。
2. 自信心爆棚、敢想敢干、肆意妄为
作为个体,人们在面对很多“胆大妄为”的事情时,不过是想想而已,有时候可能连想都不敢想。一旦汇集成群体后,不但啥都敢想了,而且啥都敢干。
这样的群体心理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群体人多力量大,众多个体被集中起来之后,大家倾向于相信什么都可以轻易实现;二是个体汇入群体后,减弱或消除了被惩罚的恐惧,即所谓“法不责众”——事情是大伙一块干的,没人敢对这么多人进行惩罚或报复,就算遭受惩罚报复,后果也是多人一起承担,所以个人不用担心。
3. 情绪化、敏感化、急于行动
群体总是被情绪驱使,越激烈的情绪越可能收到群体的欢迎——群体往往更关注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本身,而不在乎背后的证据、事实或逻辑。在激烈情绪的推动和传染下,群体非常敏感,并倾向于尽快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只打嘴炮。
三、群体的产生与变化发展
群体的形成,受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的影响。
间接因素:一些观念、思想的长期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想法,使群体的诞生具备了思想基础。
直接因素:一些激发群体情绪的突发事件,也就是导火索。
导火索一旦点燃,就让散布在各处的人们瞬间感受到了相同的情绪,产生了心理上的统一性。在群体领袖的带领下,群体可以被迅速动员,最后发展到直接采取大规模行动。群体最初是在一个简单口号下动员起来的,他们追求的目标貌似明确——但实际上群体的行动经常“跑偏”,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尽管勒庞对群体充满批判,但他还指出:群体行为不能用简单道德批判去评价好坏。群体本身无对错之分,它只是易于被引导和操控,且行动后果威力巨大。
四、群体的领袖
群体的领袖有两种:一种是短期的,一种是长期的。
短期领袖可以带领群体采取临时的明确行动,例如:率领球迷起哄、斗殴的带头大哥,挺身而出指挥抢险救灾的平民英雄等。短期群体领袖的最大特点是,在面对困难和突发状况时,他们比群体里其他人显得更坚定、更狂热、更有献身精神,他们的行动能直接带动整个群体成员效仿、追随。
群体的长期领袖则非常不同。这种人很稀有,但他们的影响非常巨大,有时这种影响力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能发挥作用。
勒庞认为想成为群体的长期领袖,首先必须具备超强意志力,必须长时期内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面对任何困境或危险都绝不更改信念——不仅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非得把墙撞塌了硬闯过去。
勒庞认为领袖对群体的动员方式有三项要诀:断言、重复和情绪传染。断言最容易被群体接受,重复可以让断言深入人心,情绪可以让更多人加入其中。相比起理性证据,威望和名声对领袖更加重要。
金句:
1. 一千个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作一个群体。
2. 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推翻了路易王朝,要求民主自由。可是没过多久,还是这些群众,又兴高采烈拥护拿破仑当皇帝进行独裁。
3. 群体因为会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4.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5. 领袖的影响力,很小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提出的论据,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们的名望。对于这一点最好的证明是,一旦这些领袖不知因为什么威信扫地时,他们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消失。
最后的小结
最后,勒庞以群体为基点,对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共同阶段,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结。
在文明诞生之初,因为移民、入侵或占领等原因一群来源不同的人,聚在了一起。这些混乱的人群有着十分突出的群体特征。没有什么东西把他们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是
乌合之众。
后来,不同的小群体开始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种族,即一个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情感的群体。种族在遗传的作用下,逐渐摆脱了野蛮状态。
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重复的斗争以及无数次的反复之后,一个种族中的人会在感情和思想上形成完全统一的某种理想,成为一个民族。
种族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会逐渐得到某些它建立丰功伟业所不可缺少的素质。这些素质构成了一个种族的禀性。在这个阶段,一种包含着各种制度、信念和艺术的新文明便诞生了。
一个文明在达到一定的强盛和复杂程度之后,作为种族支柱的理想就会衰弱,在它的激励下建立起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就会开始发生动摇,种族集体的意识会被个人自我意识的过度发展所取代,同时伴随着性格的弱化和行动能力的减少。他们又成为了一群独立的个人,回到了自己的原始状态——即一群乌合之众。
随着古老理想的丧失,这个种族的才华也完全消失了。久远的历史赋予它的文明外表或许仍然华丽,其实它已成了一座岌岌可危的大厦,风暴一来,它便会立刻倾覆。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然后,当这个理想失去优点时,便走向衰落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勒庞的这个结论,对吗?
很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正如译者冯克利所言,虽然结论是错误的,但是勒庞对群体特性的揭示,远远超越了其结论之错误!
后记:“乌合之众”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