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西藏,可以先看看这几本书
农历年之前,和做导游的朋友道静走了拉萨的很多地方。我打算做旅游,具体是带队徒步,自己踩线,拉萨深度游,当然是收费的。我觉得这件事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同时也是我喜欢做的事。
当时去的都是游客很少去的地方,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拉萨。那时已经准备开始写文案和计划着怎么宣传了,不过疫情一来,这件事就搁浅了。
过农历年之前还摆摊卖了一拨尼泊尔进来的羊毛毡和手工布包,现在还有一多半的包没卖完,西藏启动一级响应之后基本上就在家里看书写作了。每天主要看书比较多,写作是把之前豆瓣上的东西整理到公众号上,同时,为了增加公众号的阅读量,用小号加了几个互关互阅的群,弄了几次也觉得烦了,不怎么去推广。
这段时间在看的书主要是关于西藏的。疫情之前就从图书馆借了六本书,五本是和西藏有关的。《和西藏有缘》、《仰望坛城》、《西藏王统记》、《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和《西藏最后的驼队》。目前看完了《和西藏有缘》、《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仰望坛城》看了一半,《西藏最后的驼队》看了一部分。
下面就具体介绍下这几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丽华。在西藏,凡是读点书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两个汉人,一个是廖东凡,一个是马丽华。这两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西藏文化历史做了很深的研究,然后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写成书。只要对西藏文化感兴趣的人,差不多都绕不开这两人写的书。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的思维很清晰,就是用史料中的真实事件、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把西藏的历史梳理一遍。从藏族人产生的神话时代一直写到民国。
看完这本书,对西藏的历史会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比如猴子变人的传说、第一代藏王的产生,其间发生了种种事件,作者将每一代藏王的身世经历都有一个简单的描述,然后到了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时代,又讲了他是如何艰辛创业,成就吐蕃王朝的。
唐朝的时候,吐蕃很强大,唐蕃还有连年的征战。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远嫁西藏,都是政治姻亲。唐朝后期因深受战争之苦,唐蕃结成了永世和好的盟约。那块墓碑叫“唐蕃甥舅会盟碑”,至今矗立在大昭寺门口。
我们可以看到,宋元明清时期,西藏本身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元代及元代以后,西藏归属内地中央政权,内地皇帝对西藏是什么政策和态度。从一些故事片段里,大致都能找到答案。
关于西藏历史的书,读起来会很枯燥,特别是人名加宗教派别,总让人感觉剪不断理还乱。这本书的好处就是在读故事中大概了解了历史。马丽华也是对西藏吃的比较透,敦煌莫高窟里关于西藏的文献、古今中外史料基本是都有涉猎,其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读起来也不累。
我可以截取里面一个关于刺杀灭佛的朗达玛的故事:
有关朗达玛之死,当时的汉文史籍不曾涉笔,藏文呢,是隔了两百年,公元11世纪之后的僧侣史家追记的。这一主流版本说,朗达玛身为反佛人物,猴头牛角,狂躁暴戾,似与崇苯诸恶臣一道,谋害了其兄赤热巴巾。篡位后即任用奸佞,陷害忠良,毁佛灭法,寺院做了屠宰场,僧人被迫做了屠夫,经书遭焚毁,连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也一度被扔进拉萨河里。总之十恶不赦,引发一位名僧拉隆贝吉多杰的极大愤慨,勇敢地做了刺客。
过程就更精彩了。贝吉多杰从扎耶巴出发时,更换了装束:头戴黑冠,脸涂黑油,衲衣外黑内白,以炭灰涂黑了坐骑。就这样,黑人黑马来到拉萨,巧遇朗达玛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前细阅碑文。刺客假装跪拜,一叩首时,袖中张开了扳指;二叩首时,箭已上弦;随着第三次叩首,箭矢命中赞普眉心。对方只来得及说上那句早三年晚三年,随即气绝身亡。
贝吉多杰翻身上马,飞奔至河,丢弃黑冠,洗去马身灰和脸上的黑油,翻穿了衲衣。追兵赶到,只见白人白马涉河而去,黑人黑马不见了踪影。
《与西藏有缘》这本书的作者叫林聪,是个香港人,经历很丰富。他皈依了,对藏传佛教的理解就和唯物史观的研究者不太一样。
这本书同样也是一本了解西藏的入门书。和《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不同的是,这本书侧重点在宗教。我们常常听到“活佛”、“皈依”、“灌顶”、“六字真言”这些词,第一次听甚至一点也摸不着头脑,那都是些啥,奇奇怪怪的?
在林聪这本书里,他以修行之人的身份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包括西藏的一些民风民俗都有涉猎。“哈达”、“藏医藏药藏香”、“八吉祥图”、“度母”、“天葬”等等。
如果是有慧根,对西藏藏传佛教有兴趣,或者想修行,了想解西藏宗教文化,这本书适合通读,读完之后很快就会被启蒙。作者是比较了解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的,读的过程中,感觉像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讲述。
不过因为没有皈依,或者不是佛门中人。对里面某些转世内容观念还是不太习惯。这本书整体上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仰望坛城》是道静给我推荐的。因为十年前她和作者郭翠琴曾相处过。她亲切的称郭翠琴为郭阿姨。说郭阿姨人多么好,相处多么愉快,甚至在郭阿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还去医院看过她。在这里我也称作者为郭阿姨。她还讲了一段郭阿姨和芦哲峰的往事。当年她在网吧工作,芦哲峰因为读了海子的诗,来西藏呆了一年,那时候网络没现在那么发达,芦哲峰经常来网吧里上网。郭阿姨有时候需要把文字打在电脑上,芦哲峰就帮郭阿姨弄。郭阿姨非常欣赏芦哲峰的才华。具体的故事我也就知道这么多。
郭阿姨是噶举派直贡梯寺活佛努巴·贡觉丹增的妻子。她是学历史的,所以她的书读来会觉得很值得相信,没有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本西藏文化的科普读物。比方说,想了解西藏文化的人都想知道“达赖”和“班禅”是怎么回事?“活佛转世”又是怎么一回事?西藏建筑为啥有矮门?以前西藏人见面为什么要挠头、吐舌?这些看似奇怪的问题在这本书里全部能找到答案。
郭阿姨的心思非常细腻,文字也很优美,叙述娓娓道来。
说说郭阿姨书中的一个内容,还是朗达玛灭佛的故事。朗达玛本来不叫朗达玛,“朗”是后人加上的,是“牛”的意思。为什么要加这个字呢?因为民间传说“达玛赞普”头上长着一对牛角,舌头也是黑色的。“一位专门给‘朗达玛 ’梳头理发的小官员,曾亲口给人说:‘朗达玛 ’头上确实长着一对两指多高的角,为了遮藏头上的角,‘朗达玛 ’才命我把他头发编成两条辫子,在头上盘起来在打个结,当时没有人知道……”所以西藏人见面为什么要挠头、吐舌?他们认为朗达玛是长牛角的恶魔,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恶魔,见面的时候就要挠挠头,吐吐舌头,给人看看。
书中还有很多神奇的故事。这本书值得一读。
《西藏最后的驼队》,首先说,这本书的文字感很好。作者的笔法是很淳朴的。
因为没看完,我暂时不做评价。但还是要推荐。
这些天除了读这几本书,还在读古希腊悲喜剧、电影剧作的一些理论书。虽然内地疫情转好,大部分地区开始复工了,西藏这边还是比较严格,况且三月份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月份。接下来要继续读书写作。我打算用十来天的时间写个电影剧本。目前还在构思中。
-
修修洒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4 18: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