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创伤和感受,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听说从今天起就不会再有坏消息了,那我就借这点闲暇,来给大家普及一个心理学知识。
来看看下面这些事,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内涵?它们频繁地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
1、羊肉火锅店的商标,上面是一只微笑的小羊;猪肉连锁店的商标,上面是一头自豪的小猪。
2、有些遭xq的儿童,事情发生的那一刻,耳边听到的话是:叔叔就是跟你做个游戏,能做这个游戏,就说明你是个大人了。
3、一些儿童把自己的这类经历告诉父母时,得到的回答是:这件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否则我们家会被人看不起的,你也会被别人欺负。
4、一些家长常年用肢体和语言的双重暴力,逼孩子学习,等孩子考上好学校,他们大摆宴席,并偷偷告诉孩子:你不要怨我,要感恩,如果不打你,你能有今天吗?
5、有的渣男无套ns时,台词是:不要紧的,现在医学很发达,万一中招,去医院两下就好了。
6、一些人会条件反射式地质疑米to爆料:凭什么说ta强迫你?你怎么就能确定自己当时不愿意呢?
——事件的伤害是第一重伤害,而当受害者的感受被外部叙事污染、覆盖时,就造成了第二重伤害。
这第二重伤害阴险、隐蔽而贻害无穷,它会让受害者忘记自己遭受过伤害,甚至站在加害者的角度想问题:
“是啊,叔叔只是想跟我玩个游戏,为什么我这么痛苦呢?看来是我自己有问题吧。”
甚至认同加害者,就像那些被打大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打ta,因为“小孩不就是应该被打的吗?”
或者内化成一种受虐意识,代代相传:“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
这种伤害像毒素一样渗透内心,让人丧失了更具适应性的本能:就像动物那样,危险来临时迅速逃跑,遭遇痛苦时竭力嚎叫。
这第二重伤害,也正是抑郁症的一大元凶。
这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在这个没有坏消息的一天里。
映心堂于玲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女性性同意年龄问题后续 (11人喜欢)
- 女性的性同意年龄到底应该怎样设定? (190人喜欢)
- 中国的哪吒在哪里? (3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