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之桥»
2015年的老片。 根据美国律师詹姆斯·多诺万真实经历改编。 冷战初期,一名苏联情报员在纽约从事间谍工作时,被美国中情局查获。 为了彰显美国的司法公正,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纽约律师詹姆斯奉纽约律师协会指派,为逮捕的苏联情报员阿贝尔辩护。 当时美苏关系紧张,詹姆斯冒着国内一边倒的要求判决阿贝尔死刑的舆论,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毫无偏私地为苏联间谍阿贝尔抗辩,并为其争取一切应有的嫌疑人的法律权益。 作为分别来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意识形态的阵营,阿尔贝欣赏作为美国律师詹姆斯的正直,而詹姆斯也欣赏作为苏联间谍阿贝尔的无限忠诚。 虽然最后输了官司,两人却建立起微妙的情谊。 不久之后,美军U2高空侦察机在执行机密任务时,被苏联军方击落。 詹姆斯受雇于中情局,代表美方与东德及苏联谈判,试图在极其渺茫的机会中,与东德斡旋,与苏联交涉换囚条件,营救被劫持的美国飞行员以及一名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生。 本猜想这是一部宣示美国人权的电影,带着一贯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 比如,"我来自北爱尔兰,你来自德国,为什么我们都成为了美国人?因为美国宪法把我们团结到了一起"。 关于营救人质飞行员的过程也很美国,一开始就表明强硬的态度和斡旋的前提和界限。 对于苏联间谍的刻画也很立体。到底是经过多年培训的资深间谍,双重国籍,早已有了出离个人得失的傲然风骨。策反?不存在的。 即便在最后,两国达成一致,在桥上交换人质的时候,詹姆斯和阿贝尔这两个来自不同阵营的同龄人,可以互相凝视,为对方遵守换人规则,关切对方的未来: 詹姆斯: 你回去后,他们(指苏联)会处决你吗? 阿贝尔: 说不准。不过,你可以看,来接我的车,如果我坐在接我的车的副驾驶,我有可能会被当作英雄; 如果我被安排坐在后座,则有可能被处决。 在民族和家国命运的裹挟之下,个人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 而詹姆斯同样需要面对的是家庭的责任。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谎称去伦敦开会,其实一路颠簸到了东德,并在东德和苏联使领馆两个所谓主权国家之间,在各种利益团体的监视和控制之下,展开双重斡旋。 最后詹姆斯完成任务,回到家,也还得在街角商店凑合买一盒太太叮嘱的要在伦敦买的进口罐头,回归油盐酱醋的家庭生活。 而阿贝尔,即便坐上了汽车后座,回国后,也最终没有被处决。而是得以保全间谍前的普通身份,一直过着平淡的退休生活。 除去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的纠葛,关于战争的伤害,关于人格和忠诚,关于人性,二者并无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