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远离皇城的那个“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远离皇城的那个“天上人间”...
文\三错
20100606
前些日子,在北京警方开展的打击卖淫嫖娼专项行动中,风风火火的“天上人间”因被查获“有偿陪侍”和“消防隐患”而被勒令停业整顿6个月。平日里,皇城及朝圣的贪官、污吏、奸商、暴发户、富二代们在这里大肆挥霍、寻欢作乐,“天上人间”四个字成为坊间屁民们唾骂而又向往的神秘的地方,也是市井百姓们茶余饭后的可口谈资。“天上人间”的勒令整顿竟成一时焦点,在皇城内外的平媒和网络上引发广泛热义。世人皆知和谐的皇城里有一个繁华高档的消费场所叫“天上人间”,而少有人知晓有一部曾经被和谐的电影也叫“天上人间”。同名而异趣,不妨让我们走进胶片里,体味另一个完全迥异的“天上”和“人间”。
陈果拍完“九七三部曲”后,计划拍摄“妓X女三部曲”,最终只完成了《榴莲飘飘》和《香港有个好莱坞》,第三部迄今未面世。陈果自称,《天上人间》是“妓X女三部曲”的延续。就题材而言,《天上人间》与《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极为相似,以纪实镜头语言描写“北姑”往事;在时间上,1999年的《天上人间》(在内地被禁七年)并非后者延续。尽管如此,这三部电影用胶片记录世纪之交香港“北姑”的生存侧面,树起“北姑电影”的一面旗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生活碎片的集合
美国学者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即使香港电影铺排剧情的技巧未及好莱坞,他们亦非胡乱堆砌故事与奇观,亦不是作后现代片段式拼凑。他们说故事的方式,貌似简单又漫不经心,但其实是建基于某些由来已久、感染力强的做法。”
《天上人间》便是这样一部电影,表面看上去有些“漫不经心”,无非是四个人生活碎片的集合。细细品味,则组织严密、余味绕梁,草根市民的原生态令人唏嘘感怀。
阿英带着美好的设想从武汉来到香港,感情创伤和艰辛生活令她选择最简单有效的生计方式,穿梭于砵兰街头疯狂接客。阿健是私营色X情音像小店的老板,生活就像色X情录像带里的内容一样空洞干涩。阿燕是一家公司的电梯小姐,车祸夺走了她的儿子和一条腿。阿英和阿健同居数年,维持两人关系的不是爱情,而是生活残留的需要。“排骨仔”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电梯修理员,工作异常枯燥乏味,沉迷于电台call-in和色X情报刊。他们形只影单,生活在各自封闭的世界里,与繁华似锦的都市格格不入。这些离散的个体邂逅钵兰街,生活的碎片由此产生交集,映射出人性的孤寂茫然。
缘何陈果坦认《天上人间》与《榴莲飘飘》“血脉”相承?秦燕和阿英有很多相同之处:北姑身份,皮肉生涯,廉价香水,简陋的居所,寒酸的衣食,孤独的身影,破碎的情感婚姻,三个月的短期旅游签证……所有这些大抵便是“北姑”的特点吧。
二、爱是“双刃剑”
陈果在秦燕回到东北老家后,揭开了她南下“淘金”的缘由:残破的婚姻。阿英为何沦落风尘?余力为不慌不急、抽丝剥茧地揭开答案:动人而凄惨的爱情。阿英和男友阿叶感情笃厚,为了到深圳和阿英一起生活,阿叶铤而走险地打劫,抢的钱不足2000元却失手杀了人,结果被判处死刑。
虽同是天涯沦落人,秦燕和阿英并不完全相同。秦燕在香港的短期居住没有任何爱情痕迹,赚钱是唯一目的,与男女真情绝缘,疯狂接客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与秦燕不同的是,阿英遇到了阿健,从此死水一般的生活湖面泛起几缕波纹。
遇上阿健,是阿英的幸运还是不幸?在阿英眼里,形形色色的男人不过是欲望动物,没有任何区别,第一次遇到阿健也就于冷漠相向中不欢而散。然而,当阿健第二次将一袋卫生棉球交给她时,她对这个男人有了奇妙感觉。在两人“做游戏”的桥段里,这个出卖肉体的女孩展示出天使的一面:单纯、美丽又浪漫。那一刻,他们越过了金钱与肉体的地界,沐浴在精神的爱河里。
有了爱,热情取代了冷漠,寂寞化作为寄托。伴随音乐,阿英跳起了轻盈的舞步。在深夜里与人吵架动手后,阿英选择到她的“归宿”――阿健的家,尽管那时阿健躺在阿燕身边。或许,像从事阿英这样职业的人本就不该有爱。两女一男,本身就是一对畸形的关系。大风大浪洗礼过的阿燕对此坦然处之,主动帮阿英止伤、拉话、开导。但是,对于那时的阿英来说,爱是她阴暗世界中唯一的光明,她无法像阿燕那样平静、坦然以待,她唯有保持独自沉默。她又能说什么呢?面对无所依从的阿健,她伤心地选择离开。阿健追上去,她质问:“别追了,回去吧,你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这一刻,谁又能说遇到阿健不是阿英的不幸呢?
阿英的不幸,是所有风尘女子的不幸,就像《妓X女网》里妓X女的悲怆叫喊:“我拥有所有的男人,却没一个人爱我。我曾经很有钱,但最终一无所有!”
三、有一种伤痛叫孤独
阿健于阿英的不幸,不是主观的伤害,而是现实生活之殇。阿健游荡在香港繁华的街头,相伴他的是挥之不去的孤独“幽灵”。纸醉金迷的都市天空下,这个“幽灵”麻醉了低层群体。他们本能地选择,本能地生活,本能地逃避。阿健在色X情录像磁带的包围中生活,远大理想、指点江山、顶天立地的豪迈不属于他的人生,真情挚爱近乎一种奢侈。小超市中,阿英偷卫生棉球的举动勾起孤寂灵魂的好奇与同情,进而产生一段注定没有结局的情感。他想带给阿英幸福,只是无力给予新的生活。因为,他自己也依赖阿燕生活,心安理得地从阿燕手中接过张张钞票。
阿燕亦是不幸的,一种被上天抛弃、被命运捉弄的不幸。她曾经有一个家,儿子是生活的信念和希望。天有不测风云,车祸伤了她的腿,毁了她的事业,夺走了儿子的生命,就如她所说“太阳把什么都蒸发掉了”。没有了儿子,生命失去了光泽。命运安排她与肇事者(阿健)生活在一起,而感情只剩下冷漠和无所谓。
与阿英、陈健、阿燕相比,“排骨仔”更加孤单,观众甚至记不住他的真实姓名。他是一名电梯起降架的维修工,电梯的升降空间异常地安静和乏味,令人喘不过气来。情色书刊和午夜广播是他用来打破这种冷酷空间的“工具”。在他憨实、简单的表情下,掩藏着一颗于都市逐渐消失的正义心。公共汽车上,他直面行劫的小偷,换得贼匪以刀相向。他是这群低层群体中最渺小最无助的人,阿燕也不失时机地以自己的假腿取笑他。而他信以为真,以为真的是他的工作失误伤了阿燕的腿,蜷缩在墙角边,眼里充满歉意和愧疚。
在压抑的、绝望的气氛中,每一个人生活在昏暗的角落,偶尔闪亮的霓虹灯是对精神上绝望的反讽性脚注――那不是属于他们的光彩。这种精神上的绝望如此赤裸,彼此疏离,根本不在意对方的存在。阿英的爱人被枪决,阿健找不到情感归宿,阿燕丧失生活信念,“排骨仔”被世界遗弃。同时,他们把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埋藏起来,本能地生活在香港砵兰街的角落。余力为将镜头伸进这些角落,以一个“生活记者”的姿态还原草根市民们最本真的原生态。我们有理由说,“草根导演”不只陈果一个人,《天上人间》同样是一部标准的、优秀的草根电影。
四、走进繁华都市的背面
作为贾樟柯的“御用摄影师”,余力为的处女作在影像风格上保持了贾樟柯电影的平实和冷静,画面的真实感直抵内心。这与陈果的影像风格有相似也有区别。陈果电影整体是纪实的镜头语言,每部作品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些主流商业倾向,如《榴莲飘飘》中用摇滚的节奏放声一曲《为什么》,《香港有个好莱坞》加入不少黑色幽默的超现实画面。《天上人间》则从头至尾都运用纪实的镜头,加上题材的边缘化,如果略去主创人员名单字幕,很可能会被视为内地“第六代”导演的作品。
影片最后,阿健在空荡荡的店里放置的长凳子上休息的镜头,让我想到了《站台》中崔明亮侧躺在椅子上睡觉的结尾段落。两者以相同的处理方式在无声无息中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孤寂无助,冷静中带着冷酷:镜头的冷静,生命的冷酷。
世纪之交的香港,“北姑”风行一时。余力为以对现实的细心洞察,剥掉香港的华美衣袍,把徘徊于街头巷尾的草根们推到舞台中心。阿英、阿健们的故事充满对现实的批判反思。这种对现实的诘问,不是站在救世主的角度来揭露生活的原罪,而是让繁华香港的另一面进入观众视野,引导观众用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别人的人生,以及生命的真谛。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体会到: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感觉不到孤独;而爱就像一把出鞘的宝剑,照亮了灰暗的人生,也刺碎了孤独的心。
PS:所谓的“妓X女三部曲”终于谢幕了....
文\三错
20100606
前些日子,在北京警方开展的打击卖淫嫖娼专项行动中,风风火火的“天上人间”因被查获“有偿陪侍”和“消防隐患”而被勒令停业整顿6个月。平日里,皇城及朝圣的贪官、污吏、奸商、暴发户、富二代们在这里大肆挥霍、寻欢作乐,“天上人间”四个字成为坊间屁民们唾骂而又向往的神秘的地方,也是市井百姓们茶余饭后的可口谈资。“天上人间”的勒令整顿竟成一时焦点,在皇城内外的平媒和网络上引发广泛热义。世人皆知和谐的皇城里有一个繁华高档的消费场所叫“天上人间”,而少有人知晓有一部曾经被和谐的电影也叫“天上人间”。同名而异趣,不妨让我们走进胶片里,体味另一个完全迥异的“天上”和“人间”。
陈果拍完“九七三部曲”后,计划拍摄“妓X女三部曲”,最终只完成了《榴莲飘飘》和《香港有个好莱坞》,第三部迄今未面世。陈果自称,《天上人间》是“妓X女三部曲”的延续。就题材而言,《天上人间》与《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极为相似,以纪实镜头语言描写“北姑”往事;在时间上,1999年的《天上人间》(在内地被禁七年)并非后者延续。尽管如此,这三部电影用胶片记录世纪之交香港“北姑”的生存侧面,树起“北姑电影”的一面旗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生活碎片的集合
美国学者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即使香港电影铺排剧情的技巧未及好莱坞,他们亦非胡乱堆砌故事与奇观,亦不是作后现代片段式拼凑。他们说故事的方式,貌似简单又漫不经心,但其实是建基于某些由来已久、感染力强的做法。”
《天上人间》便是这样一部电影,表面看上去有些“漫不经心”,无非是四个人生活碎片的集合。细细品味,则组织严密、余味绕梁,草根市民的原生态令人唏嘘感怀。
阿英带着美好的设想从武汉来到香港,感情创伤和艰辛生活令她选择最简单有效的生计方式,穿梭于砵兰街头疯狂接客。阿健是私营色X情音像小店的老板,生活就像色X情录像带里的内容一样空洞干涩。阿燕是一家公司的电梯小姐,车祸夺走了她的儿子和一条腿。阿英和阿健同居数年,维持两人关系的不是爱情,而是生活残留的需要。“排骨仔”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电梯修理员,工作异常枯燥乏味,沉迷于电台call-in和色X情报刊。他们形只影单,生活在各自封闭的世界里,与繁华似锦的都市格格不入。这些离散的个体邂逅钵兰街,生活的碎片由此产生交集,映射出人性的孤寂茫然。
缘何陈果坦认《天上人间》与《榴莲飘飘》“血脉”相承?秦燕和阿英有很多相同之处:北姑身份,皮肉生涯,廉价香水,简陋的居所,寒酸的衣食,孤独的身影,破碎的情感婚姻,三个月的短期旅游签证……所有这些大抵便是“北姑”的特点吧。
二、爱是“双刃剑”
陈果在秦燕回到东北老家后,揭开了她南下“淘金”的缘由:残破的婚姻。阿英为何沦落风尘?余力为不慌不急、抽丝剥茧地揭开答案:动人而凄惨的爱情。阿英和男友阿叶感情笃厚,为了到深圳和阿英一起生活,阿叶铤而走险地打劫,抢的钱不足2000元却失手杀了人,结果被判处死刑。
虽同是天涯沦落人,秦燕和阿英并不完全相同。秦燕在香港的短期居住没有任何爱情痕迹,赚钱是唯一目的,与男女真情绝缘,疯狂接客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与秦燕不同的是,阿英遇到了阿健,从此死水一般的生活湖面泛起几缕波纹。
遇上阿健,是阿英的幸运还是不幸?在阿英眼里,形形色色的男人不过是欲望动物,没有任何区别,第一次遇到阿健也就于冷漠相向中不欢而散。然而,当阿健第二次将一袋卫生棉球交给她时,她对这个男人有了奇妙感觉。在两人“做游戏”的桥段里,这个出卖肉体的女孩展示出天使的一面:单纯、美丽又浪漫。那一刻,他们越过了金钱与肉体的地界,沐浴在精神的爱河里。
有了爱,热情取代了冷漠,寂寞化作为寄托。伴随音乐,阿英跳起了轻盈的舞步。在深夜里与人吵架动手后,阿英选择到她的“归宿”――阿健的家,尽管那时阿健躺在阿燕身边。或许,像从事阿英这样职业的人本就不该有爱。两女一男,本身就是一对畸形的关系。大风大浪洗礼过的阿燕对此坦然处之,主动帮阿英止伤、拉话、开导。但是,对于那时的阿英来说,爱是她阴暗世界中唯一的光明,她无法像阿燕那样平静、坦然以待,她唯有保持独自沉默。她又能说什么呢?面对无所依从的阿健,她伤心地选择离开。阿健追上去,她质问:“别追了,回去吧,你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这一刻,谁又能说遇到阿健不是阿英的不幸呢?
阿英的不幸,是所有风尘女子的不幸,就像《妓X女网》里妓X女的悲怆叫喊:“我拥有所有的男人,却没一个人爱我。我曾经很有钱,但最终一无所有!”
三、有一种伤痛叫孤独
阿健于阿英的不幸,不是主观的伤害,而是现实生活之殇。阿健游荡在香港繁华的街头,相伴他的是挥之不去的孤独“幽灵”。纸醉金迷的都市天空下,这个“幽灵”麻醉了低层群体。他们本能地选择,本能地生活,本能地逃避。阿健在色X情录像磁带的包围中生活,远大理想、指点江山、顶天立地的豪迈不属于他的人生,真情挚爱近乎一种奢侈。小超市中,阿英偷卫生棉球的举动勾起孤寂灵魂的好奇与同情,进而产生一段注定没有结局的情感。他想带给阿英幸福,只是无力给予新的生活。因为,他自己也依赖阿燕生活,心安理得地从阿燕手中接过张张钞票。
阿燕亦是不幸的,一种被上天抛弃、被命运捉弄的不幸。她曾经有一个家,儿子是生活的信念和希望。天有不测风云,车祸伤了她的腿,毁了她的事业,夺走了儿子的生命,就如她所说“太阳把什么都蒸发掉了”。没有了儿子,生命失去了光泽。命运安排她与肇事者(阿健)生活在一起,而感情只剩下冷漠和无所谓。
与阿英、陈健、阿燕相比,“排骨仔”更加孤单,观众甚至记不住他的真实姓名。他是一名电梯起降架的维修工,电梯的升降空间异常地安静和乏味,令人喘不过气来。情色书刊和午夜广播是他用来打破这种冷酷空间的“工具”。在他憨实、简单的表情下,掩藏着一颗于都市逐渐消失的正义心。公共汽车上,他直面行劫的小偷,换得贼匪以刀相向。他是这群低层群体中最渺小最无助的人,阿燕也不失时机地以自己的假腿取笑他。而他信以为真,以为真的是他的工作失误伤了阿燕的腿,蜷缩在墙角边,眼里充满歉意和愧疚。
在压抑的、绝望的气氛中,每一个人生活在昏暗的角落,偶尔闪亮的霓虹灯是对精神上绝望的反讽性脚注――那不是属于他们的光彩。这种精神上的绝望如此赤裸,彼此疏离,根本不在意对方的存在。阿英的爱人被枪决,阿健找不到情感归宿,阿燕丧失生活信念,“排骨仔”被世界遗弃。同时,他们把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埋藏起来,本能地生活在香港砵兰街的角落。余力为将镜头伸进这些角落,以一个“生活记者”的姿态还原草根市民们最本真的原生态。我们有理由说,“草根导演”不只陈果一个人,《天上人间》同样是一部标准的、优秀的草根电影。
四、走进繁华都市的背面
作为贾樟柯的“御用摄影师”,余力为的处女作在影像风格上保持了贾樟柯电影的平实和冷静,画面的真实感直抵内心。这与陈果的影像风格有相似也有区别。陈果电影整体是纪实的镜头语言,每部作品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些主流商业倾向,如《榴莲飘飘》中用摇滚的节奏放声一曲《为什么》,《香港有个好莱坞》加入不少黑色幽默的超现实画面。《天上人间》则从头至尾都运用纪实的镜头,加上题材的边缘化,如果略去主创人员名单字幕,很可能会被视为内地“第六代”导演的作品。
影片最后,阿健在空荡荡的店里放置的长凳子上休息的镜头,让我想到了《站台》中崔明亮侧躺在椅子上睡觉的结尾段落。两者以相同的处理方式在无声无息中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孤寂无助,冷静中带着冷酷:镜头的冷静,生命的冷酷。
世纪之交的香港,“北姑”风行一时。余力为以对现实的细心洞察,剥掉香港的华美衣袍,把徘徊于街头巷尾的草根们推到舞台中心。阿英、阿健们的故事充满对现实的批判反思。这种对现实的诘问,不是站在救世主的角度来揭露生活的原罪,而是让繁华香港的另一面进入观众视野,引导观众用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别人的人生,以及生命的真谛。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体会到: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感觉不到孤独;而爱就像一把出鞘的宝剑,照亮了灰暗的人生,也刺碎了孤独的心。
PS:所谓的“妓X女三部曲”终于谢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