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宇》:两个男人之间到底会不会产生爱情...
《蓝宇》:两个男人之间到底会不会产生爱情...
文\三错
20100607
两个男人之间到底会不会产生爱情?站在人性化的角度,这是一个脑残式的问题。如果你回答两个男人之间不会产生爱情,那么用李大眼骂人的话说是“脑子里长了肉松”。这一疑问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人们对于同性恋话语长久的严密的禁锢。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低视、斜视甚至鄙视同性恋者,习惯用非常态的词汇评价同性恋者,即使现在大抵依然如此。随着社会开化程度的提升,同性恋题材的影像慢慢地浮出水面,一些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导演,或者是自身就是“同志”身份的导演,大胆地闯进这个领域,用真切、细腻的镜头描述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种种情感。关锦鹏及其导演的《蓝宇》,便是此中最好的代表。
对于关锦鹏的创作,很多人认为前期好于后期,以女性情爱为主题的作品优美细腻,非后期同志影像所能媲美。事实并非如此。关锦鹏大方地坦承同志身份后拍摄的作品,扎实地表现情欲纠缠和真情渴望,至《蓝宇》已然洗尽铅华,感人至深。
一、人死了,还有回忆
关锦鹏的叙述开门见山,迅速交待了两位主角的身世身份,蓝宇是一个单纯的建筑系大学生;陈捍东是一个意气风发、有钱有势的高干子弟,经营着一家私营公司。两人在一场无关情爱的赤裸肉体交易中邂逅相识,约会相处,然后相爱。可是,不同的经历,迥异的性格,决定了两人感情线路的一波三折。捍东阅尽社会风流,经历无数洗礼,躲在金钱权势背后保护自己,他始终与“情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经常对蓝宇说:“当两个人太熟就不好玩,就是散的时候”。而蓝宇如同一张白纸,情感不设防线,天真地以为冥冥中遇到了天使,单纯地以为拥有了真爱。
现实很快打碎了蓝宇编织的美好梦想,高雅迷人的林静平闯入了捍东的生活。捍东摆脱不了世俗枷锁的束缚,决定重返传统社会,娶妻生子享天伦之乐。面对一切的变故,蓝宇无力挽回,带着一身的伤痕黯然逃离。
捍东和静平结婚后,生活平淡乏味,情感裂痕越来越大。他不能带给妻子幸福,只有离婚一条出路。时光荏苒,一个动荡的夜晚,捍东和蓝宇再度重逢,两人紧紧拥抱。经历生活的重重磨难,两个人终于可以平等地相爱。
好景难常在,好花不常开。正当他们设计未来的生活蓝图时,车祸夺走了蓝宇年轻的生命。每次经过蓝宇出事的地点,捍东都会停下来,回想他们过去的对话: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没有,还有回忆。
二、摧不毁世俗围墙
痴情的蓝宇是纯洁美好的化身,却在幸福的期盼中离开世界。与蓝宇相比,捍东的花心让人厌恶,他的背叛和离弃带给蓝宇莫大伤害。他将男模领到家中进行猥琐的预谋性挑逗(故意将杯子里的水倒在男模身上),而早已忘记与蓝宇的约定,这完全是一种沾花惹草、另寻新欢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然而,我们在批判捍东时也要看到他作为社会人的性质。人,天生是社会性群居动物。每个人的感情都需要(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儒家伦理纲常根深蒂固的社会里,同性恋悖离了传统道德观念,人们对同性恋的宽容与接纳十分有限,这让捍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捍东第二次离开蓝宇,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对传统的屈服,就像他说:“人长大了,就应该结婚生子”。如果说在第二次分手中捍东有错的话,那么他错在对现实的理智,希望回归正常秩序,过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生活;他错在低估了蓝宇对爱的执着,以自己的价值观衡量爱人的情感,没有看清楚对方的单纯和炽烈的爱。
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社会,每一份感情总会遇到现实的羁绊。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只会在乌托邦的想象中出现,是虚无的,是不可信的,是无法触摸的幻影。关锦鹏没有抛开社会空谈同性恋,而是将同性之爱与婚姻家庭结合,多了一层可贵的现实意义。不论两个男人(或女人)之间的情义多么真诚,也无法凌驾于陈规旧俗之上。东方如此,西方亦如此,《断臂山》里两个相爱的男人选择结婚生子,各自组建了独立的家庭。
三、“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爱是永恒的旋律,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爱曾经是我也是你。”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突然远离,让我独自承受无言的结局。
蓝宇和捍东的分合爱恋,打动了尘世无数男女,那些洞悉内心的朴素对白直击灵魂深处。捍东与蓝宇第二次分手的时候,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表情极为平静,蓝宇望着窗外讲起一段回忆:
“有一天,那边挂了个彩虹,大的不得了,我赶紧去拿摄影机,可出来的时候,彩虹已经不见了”。
捍东听后笑了,平淡地说:
“彩虹都害羞,不愿上镜头”。
他们故作的平静显然无济于事,很快被分离时汹涌的伤感淹没。蓝宇说:
“你和我说过,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就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到了该散的时候了。所以,在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少喜欢你一点,免得自己到时难过。”
这时候,蓝宇背对着捍东,逃避着爱人的视线,双眼噙满泪花,独自承受所有的痛与苦、爱与愁,暗自舔食心中的伤口。他接着说:
“你知道吗,我向自己保证过,以后再不会为别人伤心了”。
说话时,泪水缓缓流过蓝宇的脸颊,流向心底的绝望:以前的保证有什么意义呢?爱将消逝、情将凋谢的时候,承诺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和自欺欺人。
分手如此绝望,复合又是那般欣喜缠绵。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两个为相思所折磨的恋人重逢街头,然后来到曾经居住的房子。捍东深情地望着蹲在眼前收拾东西的蓝宇,情不自禁地说:“真想抱抱你”。蓝宇走上前轻轻地抱住捍东微笑着说:“你胖了”。简短的三个字凝结了蓝宇多少的深情与委屈?对这个伤自己最深又是自己最爱的男人,他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关怀。这一次,捍东没有往昔的强悍,用力且温柔地抱住蓝宇说:“那个时候我怎么会放你走呢?”经历生活的磨砺和考验,终于明白拥有爱人的幸福。
蓝宇死后,捍东来到太平间里,木然凝视安静躺着的蓝宇,禁不住失声痛哭。抽搐的肩膀,拱起的后背,撕心裂肺的嚎哭,将这个强悍男人柔软的一面暴露无遗。这时候,我们方才明白,当生命在爱的花丛里猝然谢落时,活着的人是如此地脆弱。
当年,主题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风行九州,几乎人人可以琅琅吟唱。当问及为何使用这首歌时,关锦鹏解答说:
“此曲最特别之处,是歌词中带出最痛苦的自怜感觉,是其他情歌没有的。这一方面,也是我对爱情的看法,其实每个人的爱都是自私的,不然为啥会是《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而非‘我’怎么舍得‘你’难过?”
蓝宇永远离开,独留捍东缅怀。捍东开车经过蓝宇出事的地点,车窗外蓝色的建筑挡板飞快倒退,黄品源的歌声缓缓响起,仿佛正在诉说这段悲凄的同志爱情:
“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秋天的风一阵阵地吹过/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一句话就走……”
四、公子蒙难,义妓舍身相救
《蓝宇》改编自网络小说《北京故事》,作者是旅居美国的灵慧女士。很难想象一个女人能把两个男人的同性之恋描写得如此“正宗”,想必关锦鹏第一次读原著时也会自叹弗如。谈及拍摄《蓝宇》,关锦鹏说:
“当我第一遍看《北京故事》这部网上小说时,委实觉得它动人,但同时也惊讶于作者对两位男主人在性方面的描写之露骨大胆。拍一部同志电影并不是我的意愿,后来想到故事中横跨十年的感情,我才觉出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价值。”
从小说到电影,关锦鹏抓住了故事的灵魂,尽情地表现两个男人之间聚散离合的爱情。只有经历类似情感的人,才会把一段特殊的感情拍摄得细腻而哀婉。
关锦鹏想拍出“人之爱恨交缠,人面对大环境变迁所衍生的无奈”。捍东另寻新欢,两人吵架分手;捍东决定结婚,蓝宇黯然离开;捍东婚姻失败,重回蓝宇身边,两人过上平静的生活;捍东走私、作假帐、非法集资招来横祸,为蓝宇办好去美国学习的所有手续,蓝宇用自己的所有积蕴救出被捕的捍东。这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势利情感,锒铛入狱不过是通往坦途的最后屏障,越过这道坎就可携手谱写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如此看来,这更像是古代《搜神记》、《聊斋志异》和《三言两拍》之类的笔记小说里“公子蒙难,义妓舍身相救”的现代同志版翻新。
细细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发现,男人与男人的感情本质上和男人与女人的感情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如此,社会上一定会少了很多脑残式的疑问......
文\三错
20100607
两个男人之间到底会不会产生爱情?站在人性化的角度,这是一个脑残式的问题。如果你回答两个男人之间不会产生爱情,那么用李大眼骂人的话说是“脑子里长了肉松”。这一疑问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人们对于同性恋话语长久的严密的禁锢。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低视、斜视甚至鄙视同性恋者,习惯用非常态的词汇评价同性恋者,即使现在大抵依然如此。随着社会开化程度的提升,同性恋题材的影像慢慢地浮出水面,一些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导演,或者是自身就是“同志”身份的导演,大胆地闯进这个领域,用真切、细腻的镜头描述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种种情感。关锦鹏及其导演的《蓝宇》,便是此中最好的代表。
对于关锦鹏的创作,很多人认为前期好于后期,以女性情爱为主题的作品优美细腻,非后期同志影像所能媲美。事实并非如此。关锦鹏大方地坦承同志身份后拍摄的作品,扎实地表现情欲纠缠和真情渴望,至《蓝宇》已然洗尽铅华,感人至深。
一、人死了,还有回忆
关锦鹏的叙述开门见山,迅速交待了两位主角的身世身份,蓝宇是一个单纯的建筑系大学生;陈捍东是一个意气风发、有钱有势的高干子弟,经营着一家私营公司。两人在一场无关情爱的赤裸肉体交易中邂逅相识,约会相处,然后相爱。可是,不同的经历,迥异的性格,决定了两人感情线路的一波三折。捍东阅尽社会风流,经历无数洗礼,躲在金钱权势背后保护自己,他始终与“情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经常对蓝宇说:“当两个人太熟就不好玩,就是散的时候”。而蓝宇如同一张白纸,情感不设防线,天真地以为冥冥中遇到了天使,单纯地以为拥有了真爱。
现实很快打碎了蓝宇编织的美好梦想,高雅迷人的林静平闯入了捍东的生活。捍东摆脱不了世俗枷锁的束缚,决定重返传统社会,娶妻生子享天伦之乐。面对一切的变故,蓝宇无力挽回,带着一身的伤痕黯然逃离。
捍东和静平结婚后,生活平淡乏味,情感裂痕越来越大。他不能带给妻子幸福,只有离婚一条出路。时光荏苒,一个动荡的夜晚,捍东和蓝宇再度重逢,两人紧紧拥抱。经历生活的重重磨难,两个人终于可以平等地相爱。
好景难常在,好花不常开。正当他们设计未来的生活蓝图时,车祸夺走了蓝宇年轻的生命。每次经过蓝宇出事的地点,捍东都会停下来,回想他们过去的对话: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没有,还有回忆。
二、摧不毁世俗围墙
痴情的蓝宇是纯洁美好的化身,却在幸福的期盼中离开世界。与蓝宇相比,捍东的花心让人厌恶,他的背叛和离弃带给蓝宇莫大伤害。他将男模领到家中进行猥琐的预谋性挑逗(故意将杯子里的水倒在男模身上),而早已忘记与蓝宇的约定,这完全是一种沾花惹草、另寻新欢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然而,我们在批判捍东时也要看到他作为社会人的性质。人,天生是社会性群居动物。每个人的感情都需要(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儒家伦理纲常根深蒂固的社会里,同性恋悖离了传统道德观念,人们对同性恋的宽容与接纳十分有限,这让捍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捍东第二次离开蓝宇,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对传统的屈服,就像他说:“人长大了,就应该结婚生子”。如果说在第二次分手中捍东有错的话,那么他错在对现实的理智,希望回归正常秩序,过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生活;他错在低估了蓝宇对爱的执着,以自己的价值观衡量爱人的情感,没有看清楚对方的单纯和炽烈的爱。
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社会,每一份感情总会遇到现实的羁绊。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只会在乌托邦的想象中出现,是虚无的,是不可信的,是无法触摸的幻影。关锦鹏没有抛开社会空谈同性恋,而是将同性之爱与婚姻家庭结合,多了一层可贵的现实意义。不论两个男人(或女人)之间的情义多么真诚,也无法凌驾于陈规旧俗之上。东方如此,西方亦如此,《断臂山》里两个相爱的男人选择结婚生子,各自组建了独立的家庭。
三、“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爱是永恒的旋律,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爱曾经是我也是你。”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突然远离,让我独自承受无言的结局。
蓝宇和捍东的分合爱恋,打动了尘世无数男女,那些洞悉内心的朴素对白直击灵魂深处。捍东与蓝宇第二次分手的时候,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表情极为平静,蓝宇望着窗外讲起一段回忆:
“有一天,那边挂了个彩虹,大的不得了,我赶紧去拿摄影机,可出来的时候,彩虹已经不见了”。
捍东听后笑了,平淡地说:
“彩虹都害羞,不愿上镜头”。
他们故作的平静显然无济于事,很快被分离时汹涌的伤感淹没。蓝宇说:
“你和我说过,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就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到了该散的时候了。所以,在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少喜欢你一点,免得自己到时难过。”
这时候,蓝宇背对着捍东,逃避着爱人的视线,双眼噙满泪花,独自承受所有的痛与苦、爱与愁,暗自舔食心中的伤口。他接着说:
“你知道吗,我向自己保证过,以后再不会为别人伤心了”。
说话时,泪水缓缓流过蓝宇的脸颊,流向心底的绝望:以前的保证有什么意义呢?爱将消逝、情将凋谢的时候,承诺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和自欺欺人。
分手如此绝望,复合又是那般欣喜缠绵。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两个为相思所折磨的恋人重逢街头,然后来到曾经居住的房子。捍东深情地望着蹲在眼前收拾东西的蓝宇,情不自禁地说:“真想抱抱你”。蓝宇走上前轻轻地抱住捍东微笑着说:“你胖了”。简短的三个字凝结了蓝宇多少的深情与委屈?对这个伤自己最深又是自己最爱的男人,他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关怀。这一次,捍东没有往昔的强悍,用力且温柔地抱住蓝宇说:“那个时候我怎么会放你走呢?”经历生活的磨砺和考验,终于明白拥有爱人的幸福。
蓝宇死后,捍东来到太平间里,木然凝视安静躺着的蓝宇,禁不住失声痛哭。抽搐的肩膀,拱起的后背,撕心裂肺的嚎哭,将这个强悍男人柔软的一面暴露无遗。这时候,我们方才明白,当生命在爱的花丛里猝然谢落时,活着的人是如此地脆弱。
当年,主题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风行九州,几乎人人可以琅琅吟唱。当问及为何使用这首歌时,关锦鹏解答说:
“此曲最特别之处,是歌词中带出最痛苦的自怜感觉,是其他情歌没有的。这一方面,也是我对爱情的看法,其实每个人的爱都是自私的,不然为啥会是《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而非‘我’怎么舍得‘你’难过?”
蓝宇永远离开,独留捍东缅怀。捍东开车经过蓝宇出事的地点,车窗外蓝色的建筑挡板飞快倒退,黄品源的歌声缓缓响起,仿佛正在诉说这段悲凄的同志爱情:
“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秋天的风一阵阵地吹过/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一句话就走……”
四、公子蒙难,义妓舍身相救
《蓝宇》改编自网络小说《北京故事》,作者是旅居美国的灵慧女士。很难想象一个女人能把两个男人的同性之恋描写得如此“正宗”,想必关锦鹏第一次读原著时也会自叹弗如。谈及拍摄《蓝宇》,关锦鹏说:
“当我第一遍看《北京故事》这部网上小说时,委实觉得它动人,但同时也惊讶于作者对两位男主人在性方面的描写之露骨大胆。拍一部同志电影并不是我的意愿,后来想到故事中横跨十年的感情,我才觉出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价值。”
从小说到电影,关锦鹏抓住了故事的灵魂,尽情地表现两个男人之间聚散离合的爱情。只有经历类似情感的人,才会把一段特殊的感情拍摄得细腻而哀婉。
关锦鹏想拍出“人之爱恨交缠,人面对大环境变迁所衍生的无奈”。捍东另寻新欢,两人吵架分手;捍东决定结婚,蓝宇黯然离开;捍东婚姻失败,重回蓝宇身边,两人过上平静的生活;捍东走私、作假帐、非法集资招来横祸,为蓝宇办好去美国学习的所有手续,蓝宇用自己的所有积蕴救出被捕的捍东。这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势利情感,锒铛入狱不过是通往坦途的最后屏障,越过这道坎就可携手谱写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如此看来,这更像是古代《搜神记》、《聊斋志异》和《三言两拍》之类的笔记小说里“公子蒙难,义妓舍身相救”的现代同志版翻新。
细细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发现,男人与男人的感情本质上和男人与女人的感情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如此,社会上一定会少了很多脑残式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