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
历史是一条长河,奔流不息。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观望。——题记 每每看到那些与国家命运相关、特别是近代百年间中国的历史,心中都会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回望那段历史,我们不禁联想到困顿与耻辱,仿佛华美外衣上的一块污点,我们想把他藏到最深处,不愿为人所见。然而,今日有机会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我的心境似乎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感喟于电影所展现出的万千革命先烈的英勇付出,写下这篇观后感,以表达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敬重与思考。 影片所展现的,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变化最大、进步最明显,却也最凌乱、最无措的时代。 电影开头,时间回转到1912年。政治上,辛亥革命刚刚成功,清廷下台,封建帝制得以推翻;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思想文化上,西方进步思想传入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摆脱传统等级观念的束缚,“革命”、“共和”、“民主”等词汇逐渐被使用推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走入了历史的新阶段,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界眼前。然而,随之到来的,并非想象中蒸蒸日上、日益繁荣的中国,而是共和制下各阶级的力量对比与地位分配,以及中国究竟应当何去何从的艰难话题。影片开头,孙中山被迫让位袁世凯,便体现出当时国内外形势之下,革命派对帝国主义、对旧官僚和国内其他阶级的妥协。或许,在当时的孙中山眼中,自己的一时退让会使整个中国恢复和平,然而他没想到,宋教仁被刺杀、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接踵而至,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纷至沓来……回看这段历史,中国无疑是动荡的、混乱的,其背后所体现的,也是中国人对于中国究竟应当效仿哪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的反思与探索。想令中国一步走入共和必然是不切实际的,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国内旧官僚、立宪派、革命派、激进派的对峙都反映了中国此刻的凌乱与无助。万幸,令人倍感欣慰的,是举国人民对封建帝制的强烈不满与苛责。而正是这份对旧等级的愤怒,使袁世凯虽称帝即位却落寞而亡、使张勋虽力保溥仪却只让其做了12天短命皇帝。影片进行到此,我不禁生出一份欣慰,一份我国民主精神尚在的感动。
紧接着,影片迎来了第二个高潮。1919年的新文化思潮,胡适之先生一句激情洋溢的“干不了”,震撼并触动了无数学生的内心;辜鸿铭所言“我的辫子在脑后,而诸君的辫子在心中”铿锵有力,使人闻之不禁心生反思;以陈独秀、李大钊先生为首的激进派代表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鼓励白话文普及,建立《新青年》杂志,为民智的开拓起到了极大地作用。而也正是同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在中国彻底爆发。看着荧幕上万千中国青年,为了中国的存亡奔走宣传,我心中的一份爱国之情亦不禁喷薄而出。这些大学生冒着被逮捕的风险,在街头巷陌发传单、做演讲,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为口号和最高目标,甚至包围并火烧了曹宅,痛打章宗祥……面对强权,中国青年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临危不惧,为了心中正义不断发声。望着他们坚定的神情,不惧的身姿,我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独有的魄力与爱国情怀。他们是那么的热血沸腾,那么的激情豪迈,即使在拥挤的人潮中,我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即使我无名到在暴动中死去亦无人知晓,那也并不会使我动摇。轰轰烈烈的活,轰轰烈烈的死,中国青年每一个都将国家当作信仰。为了国家的复兴与繁荣,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主人翁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由此而生的力量。正是他们在国难时刻的现身,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保留住了尊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大钊先生五四运动时期在街头高声所喊:“我们今天的行动,就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用激昂的情绪简化一段历史,虽不明言,其中意蕴我们也自会掌握。
电影继续发展,便到了整部影片的高潮——计划建党。各地代表集合上海,筹划建立新党的相关事宜。微笑在他们脸上洋溢,虽然隔着荧幕,我却仿佛感受到自他们内心传达出的喜悦与希望。北京、上海、长沙、杭州……各地代表不远千里,日夜奔波,汇聚上海,为的就是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党。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一名的全票通过,这一小细节深深打动了我。而紧接而来的小插曲——一男子突然闯入环视一周后借口走掉,又让人不禁把心揪起。是啊,中国尚不太平,国内外各种势力对于我们的党正虎视眈眈,寻找下手的时机。然而,我们的代表当机立断,改变开会地点,巧妙地打碎了敌人的计划。太湖上的一支小船,孕育了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水波悠悠,雾气朦胧,在如此美景之下,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影片进行到这,我便感受到了中国的希望。党就像西游记中的那根定海神针,有了党,我们就有了希望、有了未来。 电影结束,我内心的触动却久久不能平息。作为学生,在回首历史时,我们不应执着于对侵略者的耻辱、痛恨或对革命者的崇拜、赞美,而是应该在历史中学会反思,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热情与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鞭策自身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提高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我甘愿做一只毅然扑火的飞蛾,怀抱着坚定地信念理想,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动荡历史中,坚强的站起,时代发出了召唤,当代青年一呼百应,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