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条消失的河
小时候,家乡有条河,穿贯几个村落,河的源头由于地处我所在的村落的北方,所以村里人儿都称这个源头为北沟,从北沟流淌出的水绵延五公里有余,汇聚到一条大河,村里称之为南河,因为这条大河横卧在离我们村落几公里远的南方。 这条河经常闪现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一种恬静舒畅:夏夜傍晚后的一阵阵蛙鸣陪伴我们入睡,冬天里的冰雪又是孩童们最喜欢的游乐场。
夏天时候天气热,几个小朋友就一起跑到河里安全的地方扎猛子,真正会游泳的没有。都是两只手的食指堵着自己的鼻孔,同时大拇指塞住耳朵,往水里一扎,这么一玩,半天时间就在愉快的欢笑声中度过了。 盛夏时节,北沟里长满了芦苇、水草,旁边就有我家的一块地,有一年那块地种了香瓜,到了成熟时,得有人看着,一到暑假,我们家里的四个孩子就两两组合到地里看瓜。
在北沟周边放牧牛马吃草的同样是正在放暑假的男孩女孩们,大家时常结伴一起嬉戏玩耍,用草撩草地上躺着的小孩鼻孔,用草编织出可爱的动物,一切都是那么富有创造力。 那时候青蛙很多,爸爸也会抓青蛙给我们看,我们自己长大了一些,胆子大了,也敢捉青蛙,青蛙与蟾蜍那是一眼就能认得出的。青蛙腿肉用玉米叶包好烤熟,或者油炸青蛙腿也都吃过几次,那是我们童年物质匮乏时的一种美食。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我们才能吃上大鱼大肉,平时都是自己种的蔬菜、玉米,而母亲则会单独用个小盆我们四个孩子蒸上大米饭。冬天时候只有储藏的白菜、土豆、红薯,或者腌制的酸菜供我们日常食用。
有时候我们也会顺着小河流找小鱼,偶尔会有意外发现哦,突然看到一条小鱼在游动时候,心里那个激动啊,用自带个水瓶或者袋子装回家,满足感和幸福感涤荡于胸。 冬天时候,我们带上父亲手工给做的略显笨拙的冰车和冰刀,到冰上去,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有的抽打着冰猴,有的用脚打滑,穿着妈妈做的棉衣棉裤的娃子们丝毫不觉得冷,反倒是脸蛋都像红苹果一般。有一次我没控制好平衡,直接后脑勺重重地摔在冰上,当时觉得自己不得摔坏了。可起来后什么事儿都没有,小孩的骨头好像也软和,这要是搁现在,恐怖身体是真承受不了。
北沟和南河也给我们带来过困扰,那就是一到下雨天,我们上小学的必经之路经常就被水淹没了。得大人背着才能过河。每次雨后村民还要重新去维护这个木头和土搭成的桥。五年级的时候我和妹妹转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那离家更远,五公里地有余,就必经南河了。南河一到下雨天也是过不去,只得绕着别的村落路好的赶到学校。我记忆中好像只有一两次因为下雨而没有上学。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下雨天、下雪天也步行一小时左右到学校,如果雪大雨大那耗时更长,冬天雪大时,厚雪覆盖地面,路是完全看不到的。不下雨、下雪的时候可以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遇到风大的时候,骑车逆风的话相当费力,尤其青少年时力气也小。当年即使这样的条件去上学,我们也没觉得有多苦。现在回头来看,就感觉当时的孩子们都那么坚强!
大学时候寒暑假回去,发现穿贯村落的河流已经没有了,一问家里人,才知道北沟也早已消失,被农民开垦成了种植地。南河没了北沟的水,也变窄了。雨大的时候都不用担心两边的地会被水淹了。村落一眼望去,皆是土地,没有那条河,感觉少了很多灵气。我家里面四个孩子年齢都很近,弟弟也才比我小四岁。陆续都考上大学,最后是家里出了两个本科生、两个研究生,爸妈也跟着来到了城市里,现在只有每年清明时才回去一趟,每次回去都要在心里回味当年我们与北沟和南河的故事。那些曾经存在于大自然当中的河流、森林已经不见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回忆和怅然。
现在全球变暖、环境较以前有恶化,大家都多少有些感受。现在国家也在提倡环境保护,修造人工河流也是常见的事。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爱护身边的大自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更多的后代子孙们,能看到天然的河、天然的树一直在跳跃涌动、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