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正常的同人圈,也不会有好的日常zz
227这件事越闹越大了,说不好会有什么改变,我觉得希望不大。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同人圈、饭圈的问题,其实是个标准zz问题。于是有标题中的断言,反之亦然。
同人是什么?归根结底,其实是一种消费。再生产,是为了能持续消费。基于作品的同人消费的是原作的内容,偶像的同人消费对象直接就是那个人,或者说“人设”。有消费,就有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就有不同群体之间的斗争。
好比说,有人写A和B这对,但原作里还有CDEF。要写A和B佳偶天成,那CDEF必须不适合A,粉AC、AD、AE、AF乃至BA的人看了,就有可能觉得受了冒犯。大家消费的东西,是互相排斥的。这个时候,就考验一个同人圈子,能不能找到办法,让大家能够共存,不至于发生恶性冲突,能不能找到共同体的底线共识。有时候所谓“不喜勿喷”是句空话,不喜了,一次不喷,一人不喷,总要喷一回。
真人偶像也是一样。有人磕五好青年人设,有人磕邪魅狂狷人设,各种拉郎,焉能没有冲突?所有人都是消费者,都是敲骨吸髓的,是有利益诉求的,这是大前提。这种事,考验的是zz智慧。
可能有人要说了,这是哪门子的利益,这特么有啥要紧,脑子进水了才在乎这个吧?对有些人重要的事,在另一些人看来脑子进水,这种现象,同人圈、饭圈绝不是第一号,真说起来,恐怕还排不上号。
而饭圈比同人圈更要命的就是,被消费的是个“人”。所以那些说演员艺术追求的,其实没骚中痒处(痛处)。偶像从来都不是演员,因为他卖的不是自己的技艺,而是整个“人”:真实名字、皮囊、个性品德、社会关系的想象和投射。是这个人要符合许多粉丝可能相互冲突的欲望和期待,是庞大而驳杂的欲望的客体。但也正因为这是个“人”在作为被消费的对象,共谋关系、利益关系,比基于作品的同人还要复杂,也更贪婪。那些更具体、更真实的“利益”会搅合进来,甚至成为主导。
这么多年来,同人圈也在发生着历史演进。可以说,以前的同人圈是城邦时代,更接近于直接皿 zhu,demagogue常有,coup也常有,经常发生排山倒海的大事,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也还终归是雅典。前段时间有个提法,叫“粉丝帝国”,可见如今的饭圈,早已进入帝国时代。现在这不是雅典,而是罗马。帝国当然要控制臣民,建立严格的社会组织,并且对任何不肯臣服者施以铁掌。一旦帝国开始这样做了,它也必然招致激烈反抗,而若它再利用外力,自身作为共同体的价值,也就所剩无几。
如果在这些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事情上,尚且学不会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冲突,在更大的世界里还有希望吗?
227之所以好像有点不一样,是因为这勉强算得上一场“二战”,有一方无论如何比另一方更坏。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共沉沦”的“一战”了,无下限的“战争手段”,把站子搞倒还不止,人都能搞进局子里。
可能,如果我们还想看到现实里的一点曙光,还要先期盼着,同人圈、饭圈能步入共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