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的昨天和今天
印象笔记在国内的发展,得益于忠实的个人用户推广。如今,印象笔记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发展,而非提升个人用户体验。 印象笔记的前身 印象笔记,被忠实用户称为大象,这和其图标有关。印象笔记的前身是Evernote,作为笔记类工具,刚刚兴起的时候,风靡一时,但在国内的发展不温不火。直到由独立的中国区运营团队,提供服务支持和市场影响。 笔记软件当中,Evernote的口碑很好。如同当年的dropbox,相当有情怀,重节操。在商业化背景下,没有忘记初心,不像国内的有些软件,购买了VIP服务之后,依然会进行专门的广告推送。Evernote的启动过程中,没有广告,也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时常提醒你购买付费服务。不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都没有在启动、使用过程中,插入广告。 印象笔记所说的2.5亿用户,其实是全球用户。 Evernote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出于本土化需要,取名为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可以使用人民币支付,但因为服务器在海外,笔记的同步速度饱受诟病。而本土化需求的出现,和总部协调效率不高,新功能的出现,远远赶不上后来居上的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后来在国内也有了服务器,但和国际版的账号相互独立,彼此无关,看似解决了问题,却有了新的问题。印象笔记的服务器国内、海外独立,有特殊的背景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  印象笔记本土化的产品 如此,PC、移动端上总有两个登录入口,直到印象笔记中国运营团队,彻底从总部中独立出来,成立了新的公司。 印象笔记如今的发展 当初人们以为印象笔记中国独立出来是个福音,有了完全独立于国际版的PC端、移动端推出,积极响应了国内用户markdown功能写作的需要……不过,印象笔记在普通用户心中的地位下降了。 先是人们发现印象笔记在自己的客户端使用过程中,发现官方时常提醒促销活动,鼓励继续付费。特别是,近期印象笔记出了专业版用户,让很多标准版用户心理落差很大。当初,标准版用户可以使用官方推出的所有新功能,现在专业版才是超级VIP用户。 独立于Evernote总部的印象笔记中国,在功能开发的速度方面,和过去相比,没有比较大的提升,有不少用户在酷安社区里印象笔记下留言吐槽。最令它们难过的是,Evernote在商业化过程中,实现多元化策略——销售T恤、马克杯等周边产品增加营收。而印象笔记中国,拓展出印象空间、印象阅读等新功能,让笔记为主的应用,走向多元化的同时,自称“粉转黑”的用户认为偏离初心,倍感伤心。而Windows平台的客户端,一成不变的界面,简陋而缺乏时代气息。  新功能创新,认同度不高 2019年双十一之前,印象笔记推出了自己的硬件产品:EverPen套装(印象笔)。印象笔,让书写内容可以实时和网络笔记同步,手稿文本智能转换为电子版,方便编辑。和有道笔同的亮点在于手写轨迹回放。官网上关于印象笔的介绍中,涉及的技术有硬件方面点阵识别技术,识别率95%以上,超过OCR技术。有道云笔记在文字识别方面,采用了智能OCR技术。鉴于硬件设备技术一致,对于印象笔记超越OCR的说法,我始终难以理解,保留质疑的态度。  官网展示的同步测试 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是指电子设备(例如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即,针对印刷体字符,采用光学的方式将纸质文档中的文字转换成为黑白点阵的图像文件,并通过识别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格式,供文字处理软件进一步编辑加工的技术。 在知网查询过程中,对于印象笔的点阵识别技术,能够查到的资料很少,所涉及的公司也和印象笔记没有关系。 印象笔记当年的对手 当年,印象笔记的对手有很多,盛大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等都各有自己的支持者。在盛大游戏黯淡的同时,盛大笔记关闭了服务,成了一段历史;为知笔记后来被入股接盘之后全面收费,人气衰落。 去年,为知笔记开源代码,让用户可以自主布局云笔记,不过限制了可注册的用户数量,对于企业部署来说,诸多限制让开源成了了噱头。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要么很少使用笔记类工具,要么直接购买成熟可靠的平台——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为知笔记提供的价格最低,但在酷安市场、微信公众号中的口碑不佳,大抵和服务质量下降有关。 有道云笔记的定位,如同今天的百度网盘,付费价格真高、提供的服务质量真好。但即便是免费用户3GB的空间也绰绰有余了,因此口碑最好。
2020年特殊疫情期间,有道云笔记,赠送所有用户1个月的VIP权限。印象笔记,赠送中小企业、团队协同服务到2020年5月1日之前,个人用户没有赠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