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不该错过的墓地
去西方国家旅游,教堂是必去的,去得多了才知道,西方的教堂也是墓地,很多人葬在教堂下面。据说教堂离天堂的路最近,从这里去天堂,可捷足先登。以前只有教士死了才葬在教堂,后来加上了国王皇室贵族,再往后,社会名流精英才俊也有了这个资格。有名气的教堂同时也必是有名气的墓地,一位位名垂青史的逝者长眠于此,教堂也跟着沾光。位于伦敦的西敏寺,不仅有二十多位君主葬身于此,还有一些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如乔叟、达尔文、狄更斯、牛顿、丘吉尔等。
华沙有一座圣十字教堂,很有名,教堂并无出奇之处,只是因为肖邦的心脏葬在教堂的一根柱子下面,大多去圣十字教堂的人,不是去问候上帝,而是去看肖邦。肖邦是波兰人,客居海外,死在法国。在他死后,他的姐姐将他的心脏装在一个罐子里,带回华沙,葬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下面。在那根柱子上面写着圣经上面的一句话,“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就在哪里。”据说肖邦的身体还留在法国的墓地,同样接受着众生的膜拜。这样的事在中国也是罕见,中国人讲究安葬时身体完整,一个零件都不能少,关羽身首分家,分葬在两地,那也是没法子的事。西方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只能听之任之。
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非常有名,许多与佛罗伦萨有关的名人都葬在这里,有的墓碑平铺在地面,有的镶嵌在墙壁,还有的墓地在地下的墓室,有的墓地在院子的回廊。有的人是政府高官,还有艺术家、科学家、学者等,大约有二三百人,如果一个墓碑一个墓碑地看下来,要好几天的时间,有的墓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丁和米开朗基罗都在这里,还有伽利略和马基雅维利,就是写《君主论》的那位。我们常说的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葬在这里,拉斐尔的墓地在万神庙里,达芬奇的墓地在法国。

米开朗基罗墓地
西班牙塞尔维亚大教堂十分壮观,号称世界第三大教堂,仅排在圣彼得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之后。教堂中有一处墓地规格极高,地位尊崇至极,这就是哥伦布的墓地。墓地之上有一组雕塑《四王抬棺》,西班牙四个王国的国王抬着哥伦布的灵柩,其中还有一对夫妻,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西班牙在统一前有着四个王国,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和阿拉贡,后来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女王拉结成夫妻,并统一了西班牙。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他受伊莎贝拉女王的委托及资助,寻找美洲大陆,为西班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及财富。哥伦布的灵柩1898年从巴西运回西班牙,葬在塞尔维亚大教堂,四王抬棺表示出西班牙给与哥伦布无比尊贵的地位。这是我见过的动静最大的墓地。

塞尔维亚大教堂哥伦布墓地
米兰有一个人骨教堂,大白天进去,也觉得阴气袭人。几面墙壁通天彻地全部是人的骨头,一直顶到天花板,用铁丝网罩着,有头骨,也有其他部位的骨头,头骨小小的,看着像是孩子的。据说这些人骨来自几次大的传染病,还有的来自饥荒。人骨教堂是由一位有名的设计师设计,人骨教堂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品。西方人真是百无禁忌,生冷通吃,竟然拿人骨作为装饰,有标新立异之嫌。

米兰人骨教堂
西方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教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以及生命中的大事,都在教堂中完成。看西方的教堂,如同阅读西方的历史。从陈列在教堂中的墓碑可以看出,除去王室贵族之外,对社会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不管出身如何,仍然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他们的墓地在教堂中处于突出的位置,甚至超过了国王。像米开朗基罗、但丁之类的画师和诗人,在同时期的中国一定混迹于芸芸众生,连名字都留不下。西方的君主死后只是葬在教堂,一块墓地一个墓碑而已。而中国皇帝的陵寝极尽奢华,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墓,封土堆高47米,号称“中国的金字塔”,据说封土堆有多高,地宫就有多深。根据汉代制度规定,天子继位一年,就可以兴建自己的陵寝。汉武帝做了53年的天子,茂陵兴建了52年。当时汉代1/3的贡赋都用来修陵,据说地宫中各种珍奇宝贝堆积如山。如今皇帝的陵寝早已十室九空,骸骨都没能留下,远不如西方君主在教堂的墓地睡得安稳。
站在耶路撒冷的橄榄山上,放眼望去,整个山坡上布满了墓地,一个墓地上有着一个石棺,密密麻麻,据说有15万个。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墓地。这些都是犹太人的墓地,犹太人相信,总有一天,救世主会降临,将葬在这里的人带去天堂。听说在这里买上一小块墓地要30万美元,越靠近金门的位置越贵,因为救世主从金门方向走过来,先到先走,靠近金门的先去天堂,自然贵了。

耶路撒冷橄榄山墓地
台北也有几个值得一看的墓地。台北大学傅斯年的墓地就是傅园,主体建筑古希腊风格,很是肃静雅致,看得出,花了不少心思在里面。中央研究院的对面有一座小山,胡适的墓地在山半腰,简单,平实,周围散落着两处更小的墓地,竟是董作宾和吴大猷,几位先生都是泰山北斗的人物,胡适更是文坛领袖,其墓地与他们身前的地位名望不符,出人意外。
台北也有几个值得一看的墓地。台北大学傅斯年的墓地称作傅园,主体建筑是古希腊风格,端庄素雅,很有些圣人和宗师的意味。中央研究院的对面有一座小山,胡适的墓地在山半腰,异乎寻常的简单和平实,周围散落着两处更小的墓地,竟是董作宾和吴大猷,几位先生都是文化领域里泰山北斗的人物,胡适更是文坛领袖,其墓地与他们身前的地位名望不符,出人意外。

傅斯年墓地
更令我意外的是林语堂的墓地。林语堂故居坐落在阳明山的半腰,就在山路的旁边。这所房子是林语堂自己设计的,他很是得意,他评价说,“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其实你看到就知道了,房子并不大,院子也不宽敞,林语堂的墓地就在屋后的院子里,长方形的墓碑,像石棺一样被平放在地上,上面写着“林语堂先生之墓”。林语堂不仅是一个大师,也是一位妙人,他发明了汉字打字机,还主持编纂了汉英词典。据说他第一次把humour译为了“幽默”,他的文风本就十分幽默。大陆解放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海外,1966年定居台湾,死在香港,随后葬在台北阳明山自己家的院子里。此举确是有点惊世骇俗,活人死人同居一处,中国人忌讳,一般不会这么干。老外规矩没中国人多,讲究少,但也不会这么干。林语堂是一位幽默大师,也许最后拿自己的墓地又幽默了一把,也未可知。

台北林语堂墓地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有着值得一看的墓地,如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里面安葬着两万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遗憾的是跟团游,日程上没有此项,倒是光顾了好几家琥珀和套娃的商店,有心无力,只有心驰神往矣。
松下乱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谁才是天下第一号石窟? (5人喜欢)
- 马蹄寺过去的故事 (3人喜欢)
- 西夏遗珠大佛寺 (3人喜欢)
- 从玉门关到嘉峪关 (3人喜欢)
- 莫让敦煌变楼兰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