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装的学问
遥记得在老东家的时候准备聘请一个人力咨询顾问,其中有一家咨询公司和那些常见的妖艳贱货决然不同,他们一上来展示的不是PPT,而是一组Excel表。而那几张Excel表把薪酬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含逻辑说得一清二楚,寥寥一些备注把调参的逻辑和影响也说得十分明白,干货得像军用压缩饼干。
当时我十分感动,然而还是拒绝了他们。(主要是没钱)并且十分厚着脸皮拉着一起听讲的HR直接按照他们的逻辑做了一套激励制度。(虽然最终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决定成败的因素太多,这只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说实话这家公司的出品真是干货,而直接给干货的方式节省了双方的许多交流时间,也节省我们自己出方案的时间。然而这对于他们是否好呢?并不好。所以说做人不能太实诚呀。
而我自己也特别喜欢犯这一类错误。有的时候在讨论分析方案的时候总喜欢过于概况总结,把核心底层逻辑直接点明。这样不好,倘若自己不说,绝大部分人可能会意识不到方案的底层逻辑如何,只觉得手段眼花缭乱,花团锦簇,深不可测,只有极少数的人哪怕看明白了也只会会心一笑而已;而自己一旦点明了,并将开个方子如何加加减减掰开揉碎说得十分明白,那么听的人便会觉得没有什么出奇的,就像故事中哥伦布把鸡蛋立在桌上。
有时见某些简单的工作反复渲染,拖很长时间,便觉十分不耐烦。但转眼看见别人车库里的兰博基尼,稍一回味,便觉得十分高明。
解题当如刺枪,讲题当如耍棍。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假传还可以不停地一版再版反复收割韭菜呢,真传一句话就给出去可真真的过于贱卖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