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hcraft | 人与大自然创作的生存艺术
在山川河流之中嬉戏,与风结伴而行。了解自然的恩惠,让心变得高尚。
—— 矢口高雄
以矢口高雄的这段话为开端是因为今天要介绍一种风格偏向“野性”的户外生活方式:Bushcraft。元木接触机车“Bushcraft”是在外网的视频网站看到的,虽然视频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机车、营帐和大自然的同框却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畅快感。近期的疫情已经是从最初的新闻事件变成了一件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一次生死考验,我想如果多一点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许事情就不会是如今这种状况。
△Bushcraft 风格的机车和露营生活(日本)
|Bushcraft
维基百科的解答是 Wilderness Survival Skills(荒野生存技能)。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它,你会发现Bushcraft已经超越了荒野生存,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Bushcraft更注重如何在自然中舒适地生活,绝对不是贝爷式极限挑战,是以更加原始的方式享受和融入大自然之中。Bushcraft的技能包括生火、搭建庇护、使用工具(比如刀和斧)、觅食、烹饪、雕刻、使用天然材料制作容器、绳索等等。

01
Bushcraft的源起
Bushcraft一词普遍认为源起于澳大利亚,那里的人们将森林广袤的地区称为‘the bush’(北美地区将森林称为‘the woods’)。但广义的Bushcraft并不仅仅局限于森林环境,事实上几乎一切自然环境能够适用Bushcraft。

而’craft’一词也即字面的“技能”、“技艺”、“手艺”之意。组合起来就是“丛林技能/技艺”或者“技能户外”。在英国bushcraft得到大量的关注,归功于雷·米尔斯(Ray Mears)的声望和他的bushcraft节目。此外,这个词语也在一些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进入城市的普通人中流行起来。Bushcraft这个词语起源自澳大利亚的丛林地区,是当地人生活使用的技能的统称,而通常情况下“野外技能”这个词语泛指在全球各地区野外使用的技能。

02
Bushcraft与其他户外活动的不同
Bushcraft是教你如何在自然环境中自在的生活,以及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Bushcraft的技能包括生火、追踪、狩猎、捕捞、建造庇护、使用工具(比如刀和斧)、觅食、手工雕刻、使用天然材料制作容器、制作麻绳等在了解一些国外著名的Bushcraft专家的履历时,往往发现他们同样是生存领域的专家,不少人有着军事培训经历,因为野外生存本来就是军事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当我们在看Bushcraft的活动资料时,往往传达的是气氛平和、闲适自得的状态,与生存的惊险刺激完全不是一个画风,这是怎么回事?

生存(Survival)也是一个大的概念,大家更熟知的是生存中的“野外生存/荒野求生”(wilderness survival)。描述的是人类如何在主动或被动的陷入户外险境的情况下脱身保命。但这也仅仅是“生存”这一大类的一部分,如何火场逃生、如何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交通安全、歹徒袭击、甚至是外星人攻打地球的世界末日等等都是生存的范畴。

从技能上来讲,Bushcraft和wilderness survival在很多关键技能上是相同的,比如野外生存的四大要素水、火、庇护所和食物同样也是Bushcraft的核心技能。通常,Bushcraft玩家(以下称为“Bushcrafter”)会提前了解需要前往的自然环境的状态,做好充足准备。但一旦有超出预期的危险,那么Bushcraft中保障安全底线的生存技能就会派上用场。

从装备上讲,户外生存意在模拟极低外部资源的情况下依靠知识和技能存活,开局一把刀,吃饭全靠饿。对有限的资源极端化的有效利用,比如安全套的十种用法之类。而Bushcrafter会携带充分的物品,在保障安全与不过分依赖装备中寻求平衡。

从心态上讲,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野外生存的目的在于满足维持生命的需求。野外生存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保命并尽快脱离危险的环境,走出荒野是胜利。而Bushcraft爱好者没有这种结果性目的导向,他们是主动地、有计划地、享受地走进荒野。

另一个与Bushcraft有关联的概念是“原始技能”(primitive technology),相信很多人都看过Minecraft真人版澳洲小哥徒手建房、高炉炼铁的视频。澳洲小哥开局连一把刀都没有,一切只靠双手创造,所有工具和材料均来自于自然环境,可以称得上是“裸体进入荒野”。
原始技术追求掌握并再现人类自旧石器时代至四五千年前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的生活方式。其实,当你用电子设备观看本文时,在美洲以及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仍有土著人在以这种原始的狩猎采集者的方式生活。

Bushcraft可以理解为在没有“现代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带着有限的(现代)装备进行户外生活,大致等同于20世纪中期前500年人们在野外的生活方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是Bushcraft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斧头、刀具、帆布纺织品开始大量供应(以尼龙为代表的现代合成材料出现在1938年)。所以,原始技术和Bushcraft所面向的时代背景不同,导致两种文化所采用的技术、使用的材料和装备各异。


当代的Bushcrafter倾向于避免使用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不同于背包驴友“与自然分离”的户外活动,更提倡与自然更直接和更深入的互动。相比直接使用一顶自立帐篷,Bushcrafter更喜欢使用天幕、吊床和帆布帐篷,或者直接用木头和树枝搭建庇护所。此外,了解自然一草一木的也是Bushcraft的重要部分,优秀的Bushcrafter一定是半个博物学家。
最后以一段鸡汤结尾。这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一种比较小众的人群,他们的目的不为求生、不为冒险。其实就是把自然当成家一样对待。这是一群爱生活爱传统的人,几乎很少看见很现代化的装备,甚至可以说用很原始的东西。

他们没有特定的一类服装或者颜色。但他们有着相似的装备斧子、小刀、锯子、锅 。他们会伐掉那些已经枯死的树木或者枝杈,利用他们的能量。他们在自然中有节制的获取,以最亲切的方式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他们其中不少都是手工爱好者,他们喜欢把时间花费在与大自然的一次次亲密接触中,他们会用很传统的工具生火、做饭、喝茶、甚至木雕木刻。

但是他们的脚步不仅仅在自然中,在家中,他们会精心的为自己下一次与大自然接触作者精心的准备,会提前制作工具、准备材料。他们不会去冒险,因为他们热爱生命。他们不会想怎么征服自然,以为他们热爱大自然,节制的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或许,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拿起兽骨作为工具的时候,这种意识就已经写在了基因里,我们来自森林,现在,我们又要走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