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微博合集·人文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会更多。对人类有信心,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好。

1 关注无名的聪明人,忽略有名的大V
如果希望在现在的社交媒体中获取有益的思考和有用的信息,就忽略粉丝众多的大V,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能利用社交媒体获取大量关注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但面对数量众多的粉丝,他们很难再“真诚”地说话,在社交媒体上生产的内容本质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广告,或是宣传人设的品牌广告,或直接就是产品广告。雷军刚做天使投资人时的博客,能看到普及天使投资知识,讲述他睿智的投资理念。现在他的微博,只能看到小米的广告。
寻找并关注那些无名的聪明人。他们有时会有对这个世界的洞察,有时也轻松有趣,重要的是他们仍然有空间保持真诚,输出的是有益的思考。
2 成功无法学习,失败可以为鉴
成功的条件很复杂,概况为:“天,命,运,人”。天,时代;命,出身;运,运气;人,最后才是人的努力。成功的故事都不可信,并不是不真诚,而是因为为何成功,人其实是不自知的。有一个比喻很好:“他们只是读出了中奖彩票的号码。”
失败则可以为鉴。摔死人的坑很容易看清,胜负也常在一招之间。《史记》里写项羽的失败都是人的问题,很清楚。刘邦的成功一半在人,一半在天。这才需要司马迁“究天人之际”,讨论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普通人读项羽和蒋介石,比读刘邦和毛泽东要更有帮助。先立于不败之地,已成功了大半了。
3 不要与人辩论
人的思维如同流水,变幻不定。
表达思维的语言也不是准确的工具,语言充满歧义,模糊和隐喻。
辩论如同两人在流沙上建立城堡,然后比试谁的城堡更为坚固。
4 人有豪情壮志,要么是真英雄,要么是少年狂
前者拥有能力,后者拥有时间,都不可轻视。就像芒格说的:“永远不要低估高估自己的人。” 对自己不理解的人和事,保持开放和好奇。
5 做非凡的事一般有三步:独特的认知;有效的战略;高效的执行
这三步越靠前越独特,越无法外包(outsourcing)。认知只能自我产生;能和你进行有效战略讨论的人不会太多,一般会是你的知己和合作伙伴;如何高效执行是管理问题,这样的人虽然也不容易找,但仍可以通过雇佣的方式合作。后两类知识现在被归入entrepeurnership。
唯有独特的认知需要创始人自己获得。独特的认知不会来自于新闻,书籍,培训班和学校。因为这些知识已可被复制,不是独特的。独特的认知只能来自师徒式的教导,大量高质量对等的交流,或者自己通过大量学习和各种实践后获得的体悟。最后一种更关键,一个人由兴趣驱动的学习轨迹,和人生的经验通常是独特的。
6 CEO的最重要的三个责任:取势,寻人,布道
取势,为企业确立最大战略优势;
寻人,聚拢最优秀的人一起奋斗;
布道,在企业内形成全体一致的愿景;在社会上广泛沟通企业的价值。
这三点有先后,“取势”最重要,“寻人”其次,“布道”再次。
在中国,这三点都做好的是马云。同时,阿里巴巴也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企业。
在美国,这个顺序是:取势,布道,寻人。美国现代企业发展历史更长,企业中商业惯例更多,依赖CEO个人魅力的程度更低。但无论如何,取势都是最重要的。在美国,Elon Musk这三点做得都很好。
7 程序员一定程度上类似手工艺者
如果想以程序员为终身职业,早一点考虑建立个人品牌。今天看到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早上等车时看到一位白发老人踩着共享单车从我身前过去。我叫住了他,扫码买了一个煎饼。他以前路口摆了一个摊,叫“白毛煎饼”。现在城管不让摆了,他就骑单车在附近转悠,煎饼放在车前篮子保温盒中。他不叫卖,跟钓鱼似的等着人找他买。
多想一下,他其实挺厉害的,有先见之明似的把煎饼品牌融入了自身的特征,而且视觉特征明显。即使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剧烈,只要品牌(也就是他的一头白发)还在他就不愁活路。他这辈子应该也不会花钱染发了。对于小摊贩而言,这已是很高的境界了。这辈子应该生活无忧了。
6 好的“工程师文化”并不能让坏公司变好
要理解只是此时好公司恰好都有不错的“工程师文化”罢了。工程师文化是一个表面现象。就像高速列车的车头是“流线型子弹头”。如果是一辆自行车,套一个子弹头那只是一辆游行彩车。“子弹头”不会让自行车变快,反而会让它更慢。
工程师其实代表了计算机技术。工程师的雇佣代表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中有通过计算机技术实施其业务的成分。这种计算机技术驱动的成分越高,意味着工程师在公司越重要,工程师文化就其必要性。一些公司的业务几乎全部在互联网上展开,提供的服务都是数字内容。这类公司更容易产生工程师文化。因为这类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构建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线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能帮助他们做业务决策,驱动业务发展。Google,Facebook,字节跳动和腾讯都是这类公司。
有的公司虽然有不少工程师,但其实工程师只是实现业务的工具。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并不是构建在计算机技术之上。在这类公司,离开了业务人员,工程师做不了业务决策,更无法驱动业务发展。这类公司其实不能搞工程师文化,应该训练工程师配合服从业务方,和业务方好好合作。我们现在说的“产业互联网”基本都是这类公司。
计算机技术是现在我们所能取得最高的生产力提升方式。所以现在最好的公司其核心业务都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也大都有很好的工程师文化。同时我也期待有一天我们不再谈“工程师文化”了。推动我们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从计算机技术变成了如航天科技,生物技术等。我们讨论的是“航天家”,“生物科学家”,“星辰大海”,“永生之门”。那说明时代进步了,人类社会有了更高范式的推动引擎。
9 好的技术公司是什么样
一个公司尊重技术是指:各个部门都能理解达成目标的工程代价;
一份工作有技术挑战是指:有大量适合你当前,以及未来两三年水平的工程实践机会,供你挑选和练习;
一个公司有技术氛围是指:有大量比你优秀,你认同的,愿意与其工作的工程师。
成熟的工程师应该知道:公司搞10.24程序员节的活动;催促(逼迫)工程师定期搞技术分享;请“程序员鼓励师”搞PR,只说明这个公司招聘工程师很困难,并不说明他们理解和尊重技术。
10 美国华裔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首次将科技发展造成的不平等带入了主流政治讨论
他的主要政见是:给每个美国人每个月发1000美金。钱来源于向亚马逊,谷歌等高科技企业征收的“科技税”。
最近三,四十年世界发展主要推动力有两个:一,全球化带来的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二,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贫富差距。
Trump发现了这种变化对西方政治生态带来影响。他当选后回应选民的方法是“逆全球化”。他之后的美国总统候选人都知道要赢得选举就需要回应被全球化和科技牺牲掉的那部分美国人的诉求。
Andrew YANG的方法是改革税收,给已经被牺牲掉的的美国人发钱。但高科技企业的生产是全球化的。提高税收就会逼迫企业将科技生产移到中国,印度等没有科技税的国家。公平地征收这种税需要全球协调。而现在这种协调的基础并不存在。
美国作为灯塔已经在探讨这个问题。中国不久也会面临这个问题。相信终会找到办法。科技的发展需要与之协调的社会制度,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