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我们都知道教育很重要,但你是否认真地想过它到底重要在什么地方?
受教育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才较为普遍地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但别忘了,自古以来,受教育都是有钱或者家学渊源才能拥有的权利,按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序,只有受了教育的士人才是上层阶级,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哪怕家资巨亿都不过是被瞧不起的社会末流。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教育的好处。但我们还是要细究一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一、教育是烘托向上生长的底层力量
人总是有追求生活更舒适的需求,而接受教育是实现个人发展的基础。想要活的自由或者快乐,总是离不开物质基础。而除非你含着金汤匙出生,否则总是需要努力奋斗一番,才能获得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财富水平又常常取决于他的受教育水平。接受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就像是点火装置对于火箭发射所起的作用。如果没有点火装置,火箭就没有动力摆脱地心引力,而如果不接受教育,人就会陷在愚昧无知的泥沼中,只能靠辛苦地出卖体力来换取生活所需。
想要生活的更好,你总是要尽可能地做脑力工作。因为在现代社会里,体力劳动已经呈现被机器替代的趋势,而脑力工作毋庸置疑拥有更高的性价比和回报率。
对于脑力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自学能力。因为没有人会事无巨细地教你,只有有了自学能力,你才能通过自学获得足以胜任工作的能力和知识,才有可能获得一份脑力工作。
而自学能力是需要教育基础的。比如说,你要通过阅读自学,总要先认识字才行。但文字是人类文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你完全靠自己要掌握语言文字实在是无稽之谈。这就是为什么接受教育具有巨大意义。没有教育为你打下自学的基础,你很大可能一辈子只能做个目不识丁的文盲,而不认识字就意味着你无法阅读,也就失去了一条获得人类群体智慧和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所以,一定的基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育是激发潜能捷径
有了基础教育,但没有持续的学习,也难以激发人的潜能。教育就是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尝试,然后找出你热爱而且能做好的事情的过程。就比如说,你学习钢琴、学习羽毛球、学习书法,你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挖掘潜能的过程。找到你真正喜爱并且擅长做的事情,这就是你的能力所在。
教育节省了你从无知到成才的时间。不是说一定要接受教育才能成才,而是说教育其实是一个捷径。在教育中,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比起你一个人的自学肯定会有助益之处,古语为什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为有些事情,光靠你一个人苦思冥想很容易钻进牛角尖里,但是别人的提点可能让你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思考路径,更别说,有些知识渊博的老师一下子就能讲到本质上,让你的成才之路轻松不少。
教育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反馈。在形成了一整套有效培养体系的领域,比如:音乐、围棋等,接受教育能提供给你纠正行为的反馈。1万小时理论,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就是指你要经过差不多1万小时的训练,才能成为世界级的高手。我相信很多人也曾有过一个想法,那我练上1万小时,也能成为专家。但实际上要成为站在技能金字塔顶尖的人,光堆积练习时间是没有用的,还要注重练习质量。你不能一边练习,一边走神,还以为自己能够光靠堆积时间就成为高手;同样,你的练习不能不顾对错,如果你一直在错误的练习,但却没有人指出你的错误,那你怎么进步呢?而教育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人在一定的阶段能够指导你、启发你,让你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也因此给予了你进步的空间。
三、教育教授知识,而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
不可否认,个人经验是有用的。个人经验是我们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在处理相似的事件时自然比没有过经历的人要得心应手一些。比如:你在高考中考过一次高分,那以后应对考试,相信你一定有一套关于如何学习,如何考试的个人心得。你完全可以复用自己的这套个人经验,让自己在下一次考试成也取得好成绩。
但是个人经验是由局限的,那就是它未必具有普适性。你能保证你的个人经验对自己有用,但是你能保证它对别人也有用吗?可能对你来说,你天生记忆力比较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死记硬背,只需要厘清知识脉络就行,但是对一个笨一点的人,他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记忆一些基础概念,才能应付考试。这个时候他照搬你的个人经验就不一定有效了。
而知识不同,知识是经过普遍性验证的经验。对你有用的知识,大概率对别人也有用。教育就是把这些经过验证的知识广而告之,让每个人都能学习它,让更多的人能够应用它。
四、教育是推开门的资格
教育是一块敲门砖。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求职过程中,公司常常用学历来作为第一道筛选程序,如果你没有相应的学历,那你就没有应聘的资格。我的高中老师在劝诫我们全班同学好好学习的时候说过,“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而教育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砖,你甚至连门都推不开。”
教育是社会公认的筛选器。为什么用人单位要用学历来衡量一个求职者的能力呢?难道学历不高的人中就没有真正有才能的人吗?实际上是因为用学历来衡量求职者能力是最省事的选择。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能够快速上手业务,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职位只需要投入成本的。如果不借用社会评价体系,光靠企业自身投入人力物力来考察求职者,那招聘成本未免太高了。而学历恰恰是经过教育验证的筛选器,毕竟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学历,起码证明了一个人有足够耐心,或者足够聪明,或者掌握了学习方法,否则根本不足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有了这些品质,起码能够适应基本的用人需求。
五、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力量
一个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正是因为有教育传承前人的知识,人类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如果没有教育的传承作用,每一代人都需要重新探索关于世界的知识,人类根本没有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用一生来研究一件事尚且搞不清楚,更遑论像现在一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出成绩。
牛顿创建的经典力学除了基于自身对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外,还基于开普勒的研究数据,以及继承了伽利略的实验逻辑思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建立在微积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受到了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用进废退”的启发。没有教育,人类的知识不会积累和前进。
中国儒家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儒家学者而言,如果能够继承古代圣贤的学说,或者对典籍有所注解,那是足以告慰平生的成就。因为他们明白传承和教育是推动一个社会进步最基础的力量,他们所做的工作是不会白费的。
总而言之,于己于人,接受教育都是有必要的。于己,教育能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技能,让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于人,教育是节省成本的筛选手段,是保持知识传承,推动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