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晋国为什么会被灭国?
前403年
统治晋国的智宣子想确定智瑶为继承人,跟智宣子同族的族人智果说:『智瑶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有这么多长处,但心地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我从这个故事领悟到,第一,人性格各异,各有长处和短处。有的人性格轻浮,有的人性格沉稳,有的人仁慈,有的人残忍。同样,一位君王所需要的,是一位性格仁慈的人;如果一个性格残忍的人当了君王,那么人民就会陷入水深火海当中,君王离覆灭也不远了。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什么位置需要什么性格的人,是一位领导提拔员工首要考虑的因素。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找到完美的员工,但我们可以找到具备符合岗位所需要核心的素质的员工。
>>第二,智果看到一位德不配位的人的人当了君王,肯定得先做好准备,脱离家族了。否则位于高位的智瑶一旦灭亡,整个智氏家族都要受到牵连,正所谓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临行前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赵简子说:『作为保障。』尹铎便少算居民户数,减轻赋税。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那里作为归宿。』
>>赵简子为自己的儿子准备了Plan B,是非常好的一个风险管理的例子。其实我们很多事情都需要做风险管理,不要以为什么事情都是零风险的,不要以为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办成的。一定要想一想:万一事情做不成,该怎么办?万一产品的功能有问题,有什么紧急的解决方案?等等等等。
待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当政,与国中另两位大夫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招来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瑶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回答道:『这话可不妥。《夏书》中说:「一个人屡次三番犯错误,结下的仇怨岂能在明处,应该在它没有表现时就提防。」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现在主公一次宴会就开罪了人家的主君和臣相,又不戒备,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国君、国相呢!』智瑶毫不在意。
>>智瑶并不是不聪明,不是情商低,而是非常自大、自负,认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认为韩康子对智瑶来说连蚂蚁都不是。
>>正如智国所说,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更何况是一国之相呢?做人应当谨小慎微,而不应该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智瑶又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想不给他。段规进言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二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久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智瑶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家相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恐惧;我们给每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恐惧而互相团结;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他;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又何必单独以我们作智瑶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很好。』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之民的封地。
>>段规和任章是非常聪明的谋臣。他们看出来智瑶非常贪婪,不会被满足,总有一天会被收拾;但是拒绝智瑶,反而会先遭到智瑶的攻击,成为智瑶的靶子,甚至在自己衰弱的时候被第三方削弱。所以采用了姑息智瑶的策略,让智瑶的贪欲更加旺盛,让反对智瑶的人更多。
>>这种策略用在智瑶身上特别合适,因为智瑶是一个不知满足的人,姑息他这次,他下次的贪欲会更大,更加狂妄。但如果智瑶只是偶尔索取一次,或者有智谋,索取之后给点甜头给韩魏,麻痹韩魏,这种策略就不太合适了。
智瑶又向赵襄子家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准备出逃。问:『我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又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尽地修完城墙,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谁会和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地盘,尹铎又待百姓宽厚,人民一定能同我们和衷共济。』于是前往晋阳。
>>这回赵襄子终于当了智瑶的靶子了,可以说赵襄子的心机还是不如魏韩两家深沉,定力不够两家强。但老爹有远见,准备了个Plan B,于是就赶紧逃往晋阳。
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出兵围住晋阳,又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鱼蛙孳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让国家灭亡的。』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互相提醒。因为汾水可以灌入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入韩国都城平阳。智家的谋士缔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缔疵说:『这只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们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下次灾难一定会降临韩、魏两家了。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第二天,智瑶把缔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二人说:『这一定是离间小人想为赵家游说,让主公您怀疑我们韩、魏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的话,我们两家岂不是放着早晚就分到手的赵家田土不要,而要去干那危险必不可成的事吗?』韩魏二人出去,缔疵进来对智瑶说:『主公为什么把臣下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瑶惊奇地反问:『你怎么知道?』缔疵回答说:『我见他们审视了我以后就快步匆忙离去,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智瑶不改。于是缔疵请求派他出使齐国。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智瑶是一个非常自大的人。在智瑶这个位置上,都是聪明有能力的人,但他就是自大,认为韩魏两家不会害自己,把缔疵的话告诉韩魏两人又怎样呢?他俩又不会搞出什么事情出来。这真的是深刻的教训。
>>第二,唇亡齿寒这个道理非常深刻。智瑶今天能这样对属臣赵襄子,那明天也能这样对同为属臣的韩康子、魏桓子。这个道理在许多关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上下级关系,夫妻关系。比如,如果丈夫背叛了妻子,那第三者也要注意到,她所爱的人,是不是也会背叛她。
>>第三,缔疵这个谋士也和智果那样意识到了危机。如果赵魏韩三家有一天联合在一起,把智瑶给覆灭了,那下一步动作,肯定是把亲近智瑶的人都铲除。现在看来,赵魏韩联合反叛的可能性非常大,既然劝不动智瑶,那就要明哲保身,远遁而去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劝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只有智果改姓辅氏得以幸免。
3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领地田土,赵襄子便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瑶有个臣子,叫豫让,他比较忠心,他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里拿着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死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豫让又用漆涂身,弄成个癞疮病人,再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为他垂泪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就为所欲为,难道不容易吗?何必如此自我折磨?这样来图谋报仇,不是太难了吗!』豫让说:『要是已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所以还要这样干下去,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进行搜索,捕获豫让,于是将他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