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姐读杂书044: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下)
这本书太厚了,分了三部分做书摘,到这一部分完结。这是一本对存在主义完整按时间线理了一遍的作品,相关的人物,作品,事件,都一一罗列了,很长很长。有的部分因为不太懂读起来有些吃力,有的部分觉得很燃,是的,就是这种感觉,燃。他们的思想在发光,在推动人类文明,令人感动。
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
在梅洛.庞蒂看来,这一切的另一个因素,是我们的社会存在:没有他人的话,我们无法活得很好,或者没法好太久,我们对此尤为需要。
对于所有这一切,最让梅洛-庞蒂兴奋的不是有关痛苦和真实性的存在主义讨论,而是一系列更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根本不简单。当我们一边听着周围的喧闹声,一边在咖啡馆里拿起一个杯子或者喝我们的鸡尾酒时,发生了什么?用钢笔写字或走过一扇门是什么意思?这些行为几乎不可能被充分描述或理解——但我们大多数人却轻轻松松、日复一日地做着。这才是存在的真正谜团。
用梅洛-庞蒂的话来说就是:“握持之物被握持着”(the hold is held)。
在他看来,这可以完美地解释意识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每个都钩住另一个,就好像是被纵横交错的针织链环连在了一起。于是,我可以看见世界上的事物,但我也可以被看见,因为我由世界本身的物质构成。当我用手触摸某物时,它也在触摸我的手。若非如此,我根本看不见也摸不着任何东西。我从来不是从外面某个安全的地方窥视这个世界,像猫往鱼缸里面看那样。我遇到各种事物,因为我对于他者而言是可被遇的。他写道:“就仿佛我们的视野形成于可见物的中心,或者说好像它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如同海和海岸线一样亲密。”
第十一章 像这样交叉
更重要的是,在加缪看来,真正的反叛并不意味着去追求“山巅上的光辉城市”这种狂热愿景,而是意味着对那些已经变得不可接受的现实状况加以限制。比如,一个一辈子都受人役使的奴隶,突然决定不能再这样了,然后画下界线,说“到此为止,但不会再进一步”。反抗是对暴政的一种遏制。随着反抗者持续对抗新的暴政,一种平衡便被创造了出来,而这种适度状态,必须要不懈地更新与维持。
第十二章 在处境最困难的人眼中
如果某件事情在处境最困难的人眼中不是真的,萨特说,那它就不是真的。.
你的阅读会影响你的生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存在主 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比任何其他现代哲学都更能证明这 一点。通过为女权主义、同性恋权利、阶级壁全的瓦解、反种 族主义和反殖民斗争提供理论支持,存在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今天的生存基础。与此同时,许多人还受到鼓励,开始寻求更加私人化的解放形式。萨特曾呼吁建立的新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到20世纪50年代时,已被确立起来,治疗师不再把病人当作一组症状来治疗,而是将他们视为在意义和选择问题上挣扎的个体。瑞士精神病医生梅达特・鲍斯( MedardBos)和路德维希·宾斯万格( Ludwig Binswanger)基于海德格尔的思想,开创了“此在分析法”( Daseinanalysis);而萨特的思想后来在美国和英国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罗洛・梅( Rollo May)和欧文·亚隆( Irvin Yalom)的工作框架,明显是以存在主义为基础,而类似的观念也指导了菜因(R.DLaing)等“反精神病学家”,以及“意义治疗师”维克多·弗兰克尔( Viktor Frank)的工作一一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人类对意义的需求,几乎与对食物或睡眠的需求一样至关重要。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
“向前,总是向前!”是存在主义者的呼喊,但海德格尔早已指出,没有人会永远向前。在《存在与时间》中,他把此在描述为在“向死而在”中寻找真实性,也就是说,在对死亡和界限的肯定中寻找真实性。他还着意证明存在本身不会出现在一个永恒、无变化的层面上,而是经由时间和历史显现出来。因此,无论在宇宙层面还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一切都具有时间性和有限性。
正如他在《存在与虚无》中写的那样,死亡是一种暴行,从外向我攻来,摧毁了我的计划。我无法为死亡做准备,或者将其为我所有;我无法对死亡坚决果断,也无法将其纳入和驯服。它不是我的可能性之一,而是“对我来说不再有任何可能性的那种可能性”。
对于加布里埃尔·马塞尔和雅思贝尔斯来说,人类本质上都是流浪者,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任何东西,永远无法真正在某个地方安定下来,即使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也一样。我们,正如他某部散文集的名字所说的那样,一直是Homo viator——旅者人。
西蒙娜・德・波伏娃曾认为,人类的生活就是一出有关自由和偶然性的戏剧,无法言明、模棱两可。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证明她这种看法中所蕴含的真理,那就是萨特的晚年。我们回溯他的衰弱过程,可以看到一个感情炽热、喋喋不体的人是如何慢慢变成了他昔日的影子,他的全部视力和一些听力、他的烟斗、他的写作、他对世界的参与,全被剥夺了一到最后如沃尔海姆所说,连他的现象学也被剥夺了。所有这一切都由不得他掌控。然而,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固化为一尊雕像:他一直在改变着他的思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悲伤地想到了所有我读过的书,所有我看过的地方,所有我积累的知识,而以后都不会再有了。所有的音乐,所有的绘画,所有的文化,那么多的地方,突然间烟消云散了。这些东西,他们不能酿出蜂蜜来,也不能给任何人提供营养。如果我的书还有人读,读者顶多会想:她见识过的还真不少啊!但是,这些事物的独特总和,我的人生经历及其全部的有序及无序——京剧、维尔瓦竞技场、巴伊亚的坎东伯雷舞、瓦德的沙丘、瓦班西亚大道、普罗旺斯的黎明、梯林斯、卡斯特罗对着五十万古巴人讲话、云海上的硫磺色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红太阳、托切罗岛、罗马、我谈过的所有事情、我还没说的那些事情——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它们重生了。
第十四章 无法估量的繁盛
我还发现自己想到了阿伦特和萨特对海德格尔“个性离奇缺位的评价。他的生活和研究中缺失了什么东西。艾丽丝·默多克认为这东西是良善,因此,他的哲学缺乏一个伦理中心或心脏。事实上,你永远不能像梅洛·庞蒂说萨特那样,说海德格尔“是个好人”。你可以把这个缺失的元素称为“人性”,这可以从多个角角度去理解:海德格尔反对人道主义哲学;他自己的行为很少是人性化的;他不看重任何人生活的个人特征和细节,尤其不看重他自己的。毫不意外的是,海德格尔是本书所有的哲学家里,唯一拒绝认为传记有意义的人。他在早期针对亚里士多德做一个系列讲座时,开场是是:“他出生 在一个这样的时候,他工作,他死了”一说得好像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只需要知道这些就够了。他还坚持说,自己的生活也很无趣: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观点对他来说倒是很便利。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尽管海德格尔有对家的迷思,但他的哲学却给人一种不适宜栖居的感觉一一再次借用默多克“栖居”思想的概念。海德格尔的研究令人兴奋,但说到底,在他的哲学中,我找不到到栖居之所。
再次阅读海德格尔,我感觉到同样的引力。但当我不知不觉陷入他那个林中路纵横交错和钟声3此起披伏的昏暗世界里时,我却发现自己在挣扎着想要逃出来,原因与他的纳粹主义无关——但也相关。在这个满是植物的世界中有一些如坟墓般的东西。我现在想,还是给我雅思贝尔斯那辽阔的大海,或是马塞尔的旅行者经常光顾的高速公路吧,因为那里充满了人与人的相遇和谈话。海德格尔曾经写道:“思考就是把自己局限于单一的思想中。”但我现在感觉,这与思想的本质恰恰相反,思考应该慷慨大度,并且要有个好胃口。在如今的我看来,生命太过宝贵,不该将它的种种排除在外,而只选择去深入挖掘——并且如汉娜·阿伦特描述的海德格尔式研究方法那样,一直留在那儿。
“但我们还是活过;我们觉得,我们对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兴趣,而且也努力地发现并了解过它。”
我第一次阅读萨特和海德格尔时,并不认为哲学家的个性或传记的细节有多重要。这是当时哲学这个领域的正统信仰,但也是因为我太年轻,没有多少历史感。我沉浸在概念之中,没有考虑到它们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它们与其创造者稀奇古怪的人生经历的关系。管他什么人生,理念才是最重要的。但三十年后,我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存在主义作品中,我最不可能厌倦的就是波伏娃的自传,因为它描绘了人类的复杂性和这个世界不断变化的实质,让我们了解了存在主义咖啡馆的全部愤怒和活力,以及“云海上硫磺色的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太阳”——还有生命中其余那些美轮美奂、如磷如光一般闪耀的繁盛,只要我们有幸福能体验它,它就会继续向人类展示自身。
但三十年后,我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存在主义作品中,我最不可能厌倦的就是波伏娃的自传,因为它描绘了人类的复杂性和这个世界不断变化的实质,让我们了解了存在主义咖啡馆的全部愤怒和活力,以及“云海上硫磺色的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红太阳还有生命中其余那些美轮美奂、如磷光一般闪耀的繁盛,只要我们有幸能够体验它,它就会继续向人类展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