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践行极简消费主义的?
查看话题 >极简之后我不再购买的6类东西

接触极简已经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一年来,我不断审视家中物品,心中总会有这样的想法:当初我为什么会买这个呢?同时也发现很多东西买来用过几次就闲置在一旁,最终变成了压箱底。在半年的断舍离中,我慢慢总结出我之后不会再购买的6类东西,是自己这段时间的极简生活的一些体会,给大家一个参考。
1. 当季流行的衣服
时尚真的是个轮回,这几年流行起来的喇叭裤等流行单品,我初中的时候就在穿。妈妈衣柜里面的部分压箱底服饰现在拿出来竟然变成了当季流行。如果我们不停的追赶着着时尚,我们就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比如说去年很火的泫雅裤,我曾去专卖店试穿过类似的裤子,才发现,这种类型的裤子对我这样的矮星人来说简直是灾难。所以,不要盲目追求时尚,只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数量不用太多,但每一件都是经典。
2. 过度包装的产品
包装美观大方,有利于商品销售。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过度包装走向另一个极端,夸大包装的功能,误导消费观念,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同时过度包装消耗了资源,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些过度的包装到了消费者手中大多转化成生活垃圾。以广州为例,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预测到2035年,我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ロ2500万)。据此测算,届时生活垃圾处理需求达到34396吨/日。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3. 过度营销的爆款小众护肤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众护肤品被大家熟知,其中包括一些爆款小众护肤品,但是所谓的爆款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红的带货能力实现的。现在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类似小红书之类分享平台或是微博大V的分享来种草,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广告,真正用过或者空瓶过来分享的人寥寥无几。既然自己都没用过,那么他们的分享可借鉴度高吗?所以,理性种草,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4. 彩妆产品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也买过很多彩妆产品,光口红就买了一大堆。接触极简之后我将绝大多数的彩妆都断舍离了,一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平时没有化妆的需求;二是多半的彩妆产品还没用完就已经过期了。其实现在想想,当初也是被广告洗脑了,BobbiBrown金管 Parisian Red和Dior 999差别又有多大呢?涂了斩男色你就会有男朋友吗?反正我老公也不是因为我涂了斩男色才爱上我的(我也没买过斩男色)。
5. 保健用品
作为最早一批90后的我正将买入30大关,年龄的危机感让我早早的开始尝试各种保健产品,包括各种吃的如葡萄籽胶囊,蔓越莓胶囊,用的如盐包热敷袋,腰部按摩器,颈部按摩器···大部分都是三分钟热度,几次过后就闲置积灰了。现在我常用的只有艾灸条和刮痧板,以及会用西洋参泡茶,报了瑜伽班,坚持每周去3-4次。与其依靠一些按摩器还缓解身体不适,倒不如迈开腿,动起来。
6. 溢价过高的奢侈品
品牌是可以溢价的。在百度百科搜索品牌溢价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件普通的衬衣也许只要40元,如果将这件衬衣贴上Prada等服饰品牌,价格将会是400元以上(这还是保守的估计),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巨大转变正是品牌溢价的鬼斧神工。这也是我不买奢侈品的原因之一。广州有很多大型箱包批发市场,当我亲手摸到一个几百块仿Gucci跟专柜正品手感几乎一摸一样,走线也非常齐整的那一刻,我想我应该不会再买了。我身边不乏整天背着奢侈品包包的朋友和同事,或许有真的有假的;也见过省吃俭用两三个月就为了买一个几万块包包的人。别人不会因为你背了奢侈品包包而高看你,也不会因为你没有被奢侈品包包就低看你。
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不同,但是无论你拥有多少物品,都要物尽其用。这样才是对自己所花钱的最大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