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真荐书23 | 阅读本书,是心灵上的飨宴,也是文学上的陶冶
启真荐书 第23期

本期推荐人:张晏瑞
推荐人简介
1981年生于台湾彰化,退伍后投入出版产业。现为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国文天地杂志社总编辑兼业务副总经理,台湾版协理事,并于大学讲授图书编辑、出版企划等课程。历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编辑、出口部经理、台湾版协副秘书长等职务。致力于发扬中华文化,普及文史知识,辅助国文教学。主办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多场;著有专书、期刊论文多篇。曾获选两岸杰出青年出版专业人才;主编之《国文天地》曾获选为台湾最有影响力之学术期刊。
《性恶论的诞生:荀子「经济人」视域下的孟学批判与儒学回归》

曾暐杰著
万卷楼图书公司出版,2019.6
本书是从「经济人」的角度,探讨被历代学者认为是儒学歧出的荀学。认为荀子提出性恶论是有意与性善论针锋相对,企图回归儒学正道的论述。但从「孔孟」圣人一脉相承思维的角度来看,孟子从「道德人」的角度作为出发点的探讨,荀学的思想往往受到批判。本书最大的特色,即是让孟子脱离圣人的脉络,重新探讨「孔孟」、「孔荀」在儒学脉络中的系统。是当代荀学研究中,肯定认同,并建构荀学在儒学史中的角色和意义。本书将人的道德基础,从务实的物质、慾望,作为出发点,也就是人在「经济」的考量与需求下,为了确保长期的利益,愿意讲道德、立人伦,而非从「道德」的前提下去行「经济」之事。性恶论的诞生,可以说是作为「经济人」的存有对「道德人」之反击。此外,作者认为荀子「性恶」是人性的描述,通过性恶来认知自我与世界,并建构美好社会的方法,是过程并非目的。孟学的「道德」是形而上的论说,荀学的「经济」是形而下的「实践」方法。对于「性善论」与「性恶论」,作者认为两者并非对立,而是「正反两面」的的看法。若否认了「性恶论」,「性善论」也无法成立。作者通过扎实的文献基础,以及清楚的逻辑思维,通过「经济人」的角度,来沟通「孟学」与「荀学」,并建构「荀学」的价值。后记中所提到「既然你想否定我的存在,那我只能以我的存在反击!」可见作者在撰写本书的执著与激情。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著
荷夫 译
商周出版,2015.10
本书是一本小书,叔本华在1830年写成,1864年正式出版,应该是他最受欢迎的著作。他在书中教导人们无论在何种争辩的场合中,都能够确保获胜的各种辩论技巧。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如同激战的场合,不会思考彼此的是非对错,只求唯一的争胜。因此,「辩论」就是在彼此思考的激战中,如何有效的维护自己的主张。
哲学家叔本华从辩证与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三十八种辩论招式,以轻鬆和趣味的方式,引导读者了解辩论的技巧与艺术。这些方式,涵盖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逻辑、修辞、伦理、操纵技巧、命题、反命题、综合命题等。除了辩论方法的教则外,也是一本对思维、修辞、论证、诡辩等进行检视的哲学作品。
本书具有高度的学术性与实用性。不论作者创作的动机是什麽,读者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理性的就事论事下,如何不用选择沉默来换取和平,如何在避免争论不成的情况下,挺而迎战,捍卫自我,以免有理变成无理。
《孔子之前:中国经典诞生的研究》

夏含夷著
黄圣松、杨济襄、周博群等 译
范丽梅、黄冠云 修订
中西书局出版,2019.6
本书作者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顾立雅中国古史名誉教授。研究范围为中国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学、经学、《周易》。本书收录八篇论文,透过古文字新证与历代注释细读的多元视角,探讨《周易》、《尚书》、《诗经》、《逸周书》、《竹书纪年》等经典形成的原因,探讨撰著动机和原因,以及在原初语境下的意义。进而探讨在经典流传的过程当中,如何被改写或遮蔽。作者通过崭新的研究视野和考古学的证据,提出新的观点,重新审视古代典籍的创作缘由与流传过程。相关中国经典诞生与传承的论题,在中文学界,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经典的论题上,也有许多具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西方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的视角上,与传统中文学界有所不同。西方研究学者对于中国经典研究所著重的议题,与中文学界各有所偏重。通过西方学者诠释中国经典的研究,部分观点,可能与过去我们熟悉的看法相同;有的则能够看到更多新颖的看法,和挑战性的观念。
《汉字学十六讲》

林志强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
本书是作者在教学授课与学术研究之际,基于旧作《汉字的阐释》的基础上,再增补修订而来。与《汉字的阐释》不同的地方在于,仅保留该书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再针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汉字与文化等部分内容加以增补细化,并补充两讲古代汉字学研习方法述略,及相关专题论文而来。主要与古代汉字有关,包含古文字学及说文学,以及今文字与汉字文化相关的内容。全书共分十六讲,第一讲主讲「汉字学」,概述名义、内容和功用。二、三讲讨论「汉字的创造」,分析汉字起源的学说,及考古发现,并从原始思维和原始艺术分析与汉字创造的关係,近一步说明从多元因素建构的汉字体系。四、五讲从朝代断代讨论历代「汉字的演变」;六、七讲则从各体文字分析演变过程,并针对汉字流变的主要趋势与发展,做深入的分析。八、九、十讲从六书的内容分析「汉字的结构」,并深入说明六书理论与新世纪的汉字结构发展。十一讲是针对「同象异字」、「汉字偏旁」、「汉字理据」的汉字分析理论探讨。十二、十三讲是讨论汉字与汉字文化。十四讲讨论汉字的域外传播和文化引进。十五、十六讲则是古代汉字学研习方法述略。全书有系统地针对「汉字与汉字文化的普及与传播」作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说明。原拟名《走进汉字》,但配合出版社教材出版的需求,改名为《汉字学十六讲》。是适合汉字研究初学及有兴趣的读者,自学的津梁;也是「汉字学」课程教师教学的宝典。
《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先勇 著
中国友谊出版社,2019.10
本书是文坛大家白先勇先生最新的作品集子。他是白崇禧将军的孩子,白将军参与了武昌起义,见证了民国的诞生,也参与北伐、抗战,并经历国共内战,国民政府迁台的过程。白先生跟著父亲,经历过那个变动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忧患,生命的流离与经历,成就了他的成长经验,完善了他的心路发展,建构了他的审美理念。本书收集了白先生自2002年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树犹如此》以来,所发表的一些文章,全书共分三辑,「辑一:家国情怀」,是记录其父母亲,及民国时期的大时代。「辑二:记人物」,是记述白先生深交多年师友之间的情谊往来。「辑三:阅读感怀」,则是记录白先生近几年所撰写的书评序文等。书中所写的是时代的轨迹与历史的精神,多年累积下来的故事,是生命的画卷与文化的乡愁。书中的文字,有读不完的情感,道不尽的馀音,充满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生命力。
《敬畏生命》

张晓风 著
北京联合出版社,2019.10
晓风先生是我的老师,他毕业于台北东吴大学,也执教于东吴,讲授国学与文学创作多年。本书是晓风先生旧作名篇的的集结,包括〈敬畏生命〉〈行道树〉〈放尔千山万水身〉〈送你一个字〉〈念你们的名字〉〈雨天的书〉等经典文章。晓风先生的作品,具备知性与灵性,擅长从小细节拓展到大格局。他坚毅而温暖的个性,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他对于事物的洞察和体悟,都能够呈现在作品当中,体现温暖、感恩、体悟与豁达。书中对自然美景与万物的描写,以及家庭的温馨与牵挂,同时对生活和生命的美好珍惜,都是他对人性温暖的表现。阅读本书,是心灵上的飨宴,也是文学上的陶冶。
《唐朝官场生存指南:21位唐代大诗人求职记》

石继行 著
启动文化出版,2020.1
本书原名《唐朝入仕生存指南》,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以繁体字在台重製发行。本书内容精彩,作者有相当深厚的文史功底,对于诗词的品鑑与文人的故事,以及历史的典章制度等,都有相当深厚的认知和体悟。但全书不走一本正经的写法,用诙谐的语气和浅显的文字,让读者进入国学的殿堂。对于一般的读者不设门槛,对于具备文史专业的读者,亦能有所收穫。书中许多观点,或许过于直白,但所切入的视角,却相当新颖。对于文人的人脉关係,刻画详尽,对于唐代官员品级,分析清楚。作者并非学术中人,本书亦非学术著作,但本书的内涵,绝对不亚于学术作品,也不因诙谐的笔调与趣味的书名,而有任何的减损。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选译今释》

孙震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8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是孔子口述,弟子笔录的语录体著作。儒家思想,在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孔子逐渐被推尊为圣人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道统。历代对于《论语》的解释,无不希望贴近圣人本义,表达出真正圣人的想法。正统的解释方式是「正义」,但也有许多从不同角度诠释论语的「别裁」类的著作,本书即是后者的一种。是由原台湾大学校长从经济学者的角度,来诠释论语。对于目前社会的各种状况,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则谈论个人言行举止,大则分析社会疑难问题;知古、鑑今、探求未来。从人生历练与不同的领域来看《论语》,对于世界的永续发展,提出孔子所指引的方向。
—END—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收藏


-
Journey的树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20: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