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历史之东周谋士能言善辩救国家危亡
今天介绍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那个时候六国纷争国家之间打来打去很正常,那么有一天,秦国要攻打周,并且要夺取一件很重要的物件——天下的象征九鼎。
周天子内心当然是慌的一比,咋办呀?向大臣颜率问计,然后颜率就跑到齐国,向齐王抛出两个理由:第一是你帮助我,可以获得拯救周天子危亡的美名,第二你可以获得九鼎。(原文: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齐王一听心中乐开了花,然后马上发兵,从而周得以保全。那么现在问题来了,齐国兑现了承诺保全了周,那么这个周也应该兑现承诺将九鼎给齐国。
话说回来,周天子内心肯定是不愿意将九鼎拱手送人的,然后又向颜率救助。颜率又去见齐国老大:齐王啊,感谢你们出兵,我现在就可以把九鼎给你,但你们要从哪条路把它运回来呢?(原文: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齐王说我们借到梁国把它运回来。颜率说不可以走那条路,因为梁国一直对九鼎图谋不轨,如果从梁国走,九鼎肯定运不回来?齐王说我们借道楚国,颜率说也不行,因为楚国也想要九鼎,那样你肯定也运不回来。只怪九鼎不想一只兔子那样可以随手携带。你知道我们当时我们怎么把九鼎运回来的不?一个鼎九万人,九个鼎八十多万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现在大王你虽然有这种人力物力,但是你应该从哪条路把它运回来,是个问题。(原文: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一听不高兴了,你屡次三番来,说到底就是不想给我喽。颜率解释道:怎么敢欺骗大王呢,只是大王想好了从哪条路运输九鼎,我们就把九鼎给你,我们一直做好了准备呢。最后这个问题就不了了之了。(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首先是主角周天子,周天子在这个故事里面写的非常无能,两次遇到危机都没办法解决,都只有向大臣求助,一副完全没有自己主见的样子。
然后就是大臣颜率,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说客,两次出使齐国,帮自己的老板化解了危机。而且他说话非常有特点,第一次游说的两条理由都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第一是可以获取良好的名声,第二可以获取当时天下最重要的象征九鼎,不得不说这两条都足以打动齐王。第二次游说,避开问题的主要矛盾:九鼎要给你,但是你应该从哪条路把它拉回去呢?齐王说从这个国家走,颜帅说不行,并且给出了理由;齐王说从那个国家走,颜帅说不行,也给出了理由。然后说九鼎这么大个东西,我们当时动用了好多人力物力,费尽周折;现在你们虽然具备人力物力,但是从哪条路运输仍然是个问题。齐王很无语,估计颜帅说的也是事实,从哪个国家借道都不安全。最后这个问题也不了了之。
再就是冤大头齐王,听别人忽悠就决定出马,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另外一面。就是我帮你履行的承诺,你会不会不给我呢?你会不会想尽各种办法不给我呢?或者说出各种客观理由让我不得不接受你的观点呢?最后的结果是损兵折将还没有捞到实在的好处,九鼎点也迟迟得不到,只有一个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