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
最近越来越觉得,人做大多数事情都根本,是出于自私。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我认为我所见到的诸多做出成就的世俗的成功者、有地位的人、伟人们,莫不如此。
想起在近现代文学的一门专选上,老师说过一段话:“我们知道在民国时期出了很多大师,譬如胡适,蔡元培等这样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做出的一些事情,在整个历史潮流来看是多么了不起的创举。但为什么当今我们感叹,在我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这样在思想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师,却似乎越来越少了。……我想,今人和当时的人并无智力上的高低差别,但有一个重大的差别是,现代的文化更注重自我的表达和发展,而当时的那批知识分子们,他们的关注点更放在整体利益、国家民族命运的长远发展上…就拿胡适来说,尽管他在新文化时期时写的白话诗是毫无审美趣味的,但他仍旧大力推崇。可是,以胡适真实的学养和审美趣味,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好诗,并且做不出好诗吗?通过对于历史的考究,我们发现显然不是这样。那为什么他为了创作推崇这样的诗,宁愿承担一些口碑上的骂名,以及牺牲一些自己审美上的意趣的。——是为了推广白话文运动,为了更广远的目标考虑的,而历史也证明了这是一个多大的创举。……我们可以看到,这批民国的知识分子注重整体利益的精神和宏大的责任感,切实地促进了学术以及一些大方向上的发展。这让我们不由得反思,一个过于注重自我的文化可能带来的缺失。”
我在想,这些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他们深厚的学养和能力,可能一部分也是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得到巨大成长的,并非完全出于某种天然自发的求索欲望。何况他们在幼年成长时的学习,也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督促。人的自我诞生于世间,本是无意义的偶然,如果一个人独处世间,没有任何外部意义需要他求索,那么他很大概率还是会停留于无意义的自我,不愿去努力的吧。典型的就比如我的画画学习,我喜欢画画,但是我觉得自己没必要通过画画实现什么,达到什么,所以虽然觉得画画开心,画技提升当然很好,但也没有那种想要强烈提升画技的成长欲望。如果真想推动内部的成长,还是要靠外界责任的承担、外力助力或者为外界创造一个结果——这两者是两个相关联但是又不直接想干的层面。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自私,就是靠利他的方式来根本上利己。
这个例子还蛮多的,比如mao爷爷,便是一个因为立下大志向便始终在这条路上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探索的人。他的努力是向外的,是为了一个大的国家民族的命运发展,不是单纯只为了我提升自己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付出的种种自我提升的努力不直接和他的最终目标直接关联,但逐步把他锻炼成一个各方面很强的人。这里,我注意到一件事,20岁的mao,以及那个变动巨大的时代里的诸多年轻人(包括胡适等文人),他们和此时的许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样,他们都迷茫,迷茫着出路在何处。感到徘徊,忧郁。可见在变化巨大的时代,迷茫并非个人的困局,而是整个时代群体的注脚,这也同时说明了,我们并不会因为迷茫而走不下去,乃至后来人生也更加困顿,而要清楚其实前面很多迷茫的人走了下去,并有了自己的出路。mao便是其中之一。事实上,他曾经给自己定下过一个寻找目标的计划,大概是10年时间要通过读书实践风找到一个可以确定的方向,最后他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是真实的,并非政治正确的宣扬。
而回到这个时代的一些观念,似乎蛮有趣的点就出现了。这个时代存在着对集体意义的消解,而凸出个体意义的创造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有的人会觉得为了集体意义(比如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去努力奉献是可能会损失自我的利益,然后应该更注重自我的发展、创造,幸福的享受,这一切比起当下碰不见摸不着的“集体利益”更加实在和可触摸。人们便宁可选择一条“自我”的路。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我,比如,我会不自觉地想应该任何事情要做都要为自己,对一些“集体利益”对个人的要求会有所抵触。不可否认,这种思想是源于当下的土壤的,那就是这个现代化的、原子化的社会,对人的自主性的要求提高,更需要人们自主的地去维护自己的一些利益。——但这种社会的性质和近代的中国又何不相似呢?在那样的时代,完全个人主义,不顾国家命运的个人主义者(除非足够有钱有权),一个普通人,如果不为国家命运谋出路,他个人恐怕很难有好的出路。
这便是我对过分强调个人的思想怀疑的源头。在这个时代,诚然我们需要努力去维护一些私人的自由的乐趣——尽管它们看起来毫无大功用而无意义,比如选择表达对某人情感,乱写乱画,去旅行,烹饪手工……这些无意义但能带来乐趣的私人自由,还有一些私下里交友的方式,要不要随着自己的性子去自然地打交道,还是去迎合他人……甚至是一些自我提升的学习……这一切私人的自由如果被归为“自私”行为,那么大多数人可能没有异议,因为它们至少第一目的是为了自身或者取悦自身。这是一种纯个人人层面的自由,它的满足是一种纯自私的举动。(自私无贬义)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任个人主义,(前提是,自己说普通人,不是有钱有权的人)就会发现,有些东西、事情,仅仅凭借着“为了自己”的想法是很难取得,做到的,人还是需要一些需要去承担的责任去实现某种成长。正如家中承担了许多责任的长者,他们能力越来越强,也拥有更多权力。而这种靠利他实现的内在成长,恰恰就是其中一个自私的目的(这种对外部责任的承担不仅会带来个人成长,还可能带来更多。)尤其对于我这样活在安逸中的人来说,“生存”这个概念还不紧迫,并不会激发我“为了自己”而去奋斗、提升自己,这时候的确需要去选择承担一些外部的责任,创造一些利他的目标。才可能获得新的东西,推动自我提升。
扯了这么多,好像有些话有点啰嗦了,但其实就是一个意思,无论是为整体利益还是私人利益而努力,本质上都是出于自私,都是为了自己更好——不过侧重的方向不一样罢了。对于自私,完全可以坦然并接受大胆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