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饼-读民国北京城有感
读《民国北京城》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段落是讲述春饼的制作,如果作者知道了,会不会显得很尴尬。春饼给我的印象最深,是因为我已经多年没有吃过它。而在儿时,我却总是嫌弃它。世间万物有时候就是在它存在时,你感觉可有可无,一旦失去仿佛又会滋味十足。说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如果当年不让曹操再吃鸡肉,三年后曹操是否还会嫌弃鸡肋?
我家的春饼做法也和书里描写的一样,两个饼之间抹点油擀在一起,烙成薄饼后从中间揭开成两张春饼。春饼很有韧性,轻易不会撕坏,适合拿来卷各种菜吃。

但小时候我家却总在冬季吃春饼。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奶奶家吃春饼。堂屋里围坐了满满一桌子人。婶婶端上了厚厚一盘春饼,还有一盘堆出尖头的酸菜炒粉条。大人们吃春饼会用一只手托住饼的中部,另一只手夹来一大筷子酸菜粉条,手在饼上从远到近一比划,酸菜粉条就呈一字型堆在了饼上。接着就是两只手小心翼翼的像卷纸筒一样的把春饼卷起来。卷出来的春饼有黄瓜般粗细,吃的人第一口都会张开大口,猛地吞进去一截,然后鼓着腮帮子咀嚼起来。

我那时很不爱吃酸菜,所以对春饼卷酸菜粉条也不感兴趣。我不顾大人劝阻,只是干吃春饼。春饼干吃起来很无味道,又干又缺乏油盐味,吃几口就再也咽不下去。我在屋里扫描了半天,找到了堂柜上的豆酱碗,于是把酱碗端回桌上,用春饼卷豆酱吃。春饼抹上豆酱,多了些鲜咸味,变得可口起来,我一口气吃下了三张春饼。
当晚因为吃了太多的豆酱,我喝了很多的水,水喝多了半夜就会起夜小便。那时候奶奶家的灯泡很暗,晚上爬起来朦胧之际更会感到屋里像电视里的鬼屋一般。于是又闹着让人看护我小便。奶奶是个很严厉的人,怎会容我在深夜里瞎闹,自然对我一阵呵斥。我听了奶奶的话,变得安静起来,不是因为心理不害怕了,是因为有了另一种害怕。虽然如此,我一点也没有怨恨奶奶,至今还很怀念她。岁月虽然带走了很多东西,但带走的亲人是人一辈子不能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