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第二篇:当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聊什么?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看了卡佛的书,唯独这个标题深深地被我记住了。 后来看村上春树的散文《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这就变成了一个有些不明意味的特定句式,时不时地会被我想起来。这两天在职工公寓住,早上步行去上班的时候,因为手机里的电子书正好看到一篇《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谈到家乡的食物》,我就想起来这个题目,一边走路一边胡思乱想起来。
每年冬天,因为传统年节的存在,身在外省外国的人们纷纷回到家乡,正适合聚会不过了。各个群里有人张罗,也有人应和的,就会组织起来一小撮十几个二十几个人,回学校去看看老师,再热热闹闹的约个饭店聚一下。一个班五十几个人,群里可能能找到三四十个,总有那么几个人谁也联系不上,在什么地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剩下的,大概有十几二十个,然后每次聚会都会到场。跟老同学聚会,开场寒暄介绍一下现在在哪做些什么,其余时间不兴唠现在,都谈从前。从坐在哪、同桌是谁聊到各科任课老师,从校门口的小饭店唠到随身听里的周杰伦孙燕姿,昔日的爱恨情仇一幕幕浮现,心情上却都轻松愉快调侃玩笑,真有较真的,也就一句两句就过去了,一笑泯恩仇;心里真有点介怀的,也一杯酒一口菜,就此别过。真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其实倒也不会聚到这桌上来,提前都打听好了这次谁来,下次再到就是了。经常到场的,基本也知道每次唠的都是这几句,这时候就需要每次聚会的新鲜血液出来回忆一点别人都不记得的片段,这种血液一般都是多年没回家乡或者海外归来的人,每次聚会都有那么几个,源源不断的翻新着谈资,也重温一下味道浓郁的记忆老汤。聚会到了后半段,才开始切入现实,聊孩子的聚一小堆儿,谈股票的换换座位,想约周末篮球的再喝两杯,也有摸摸越来越少头发的脑袋的养生小分队,各个组合的成员不停切换,话题也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饭桌上不谈公事,发现对口单位的老同学也好,找到供应商的老同桌也罢,那都是聚会之后私聊的事儿,同学聚会的时候不兴提这个,那就没意思了,感觉也玷污了那么些年的同学情谊的青青颜色。
越是往前数,同学聚会里各色人等越驳杂,有小学毕业就去做保安画图纸的实业派,有搞舞台接业务的创新派,有接班家里进国企车间大口喝酒的,也有奋斗多年还没从学校流水线上毕业的。聊什么能不伤和气也不折面子,当然是回归二三十年前统一穿校服上课写作业的时候比较和谐,毕竟那个时候靠努力和天赋还是可以决定大部分事情的。谁也别瞧不起谁,毕竟人生成不成功也不是仅仅只看考没考上研或者创业开了几家公司的。老同学大大方方叙叙从前聊聊过去,真有个别不开眼的那肯定是要借着酒劲怼回去的,分分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也有一些觉得混得不好的,格外放不开或者打肿脸充胖子,看出来的也不点破,过一会儿喝高了也就都忘了。这样的聚会带着一肚子感慨与回忆,异常充实的分手后回到家,唏嘘也好怀念也罢,生活还是得继续,童年抛在脑后,等待下次聚会再掏出来唏嘘,带着这么点动力,一天又沉默的平静的过去了,和其他平平无奇的每一天一样,徒增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