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财务报表科目》
关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一些科目的理解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化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指货币资金科目里面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由于使用受限制,所以不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市场价值计算且盈亏计算进入当期的利润表,增加或减少当期利润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理解为以市场价值计算,“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理解为盈亏计算进当期利润表,增加或减少当期的利润,“金融资产”常见的有股票,基金,债券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1年内很可能卖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应收票据:是公司持有的没到期或没贴现的票据。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各种运杂费等。
预付账款:预付给供应商的货款或预付给在建工程的工程款。
应收利息:是公司在银行存款或持有债券应该收到但暂时还没有收到的利息。
应收股利:是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权应该收到但是暂时还没有收到的股利。
其他应收款:和主营业务无关的应收款。
存货:指企业在日程经营获得种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种的在产品以及原材料等。
划分为持有待售的资产:指1年内极有可能出售的资产。(具备两个条件:1. 可立即出售;2. 公司已作出卖出决定且已获得购买承诺。)
其他流动资产:指归属以上科目之外的流动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公司可以马上卖掉但是现在还不想卖掉的那一部分金融资产。
非衍生金融资产:指原生金融资产,最初始的金融资产。(比如:股票,债券,基金等)。
衍生金融资产:股指期货,股票权证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就是指债券,包括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长期应收款:指公司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是指采用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长期应收款不等于长期应收账款。)
长期股权投资:一般指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比例大于等于20%,公司能对其持股公司的经营生产产生重大影响或绝对影响的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指公司不以自用为目的,而是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
残值率:指投资房地产报废的时候卖出得到的钱和购买价格的比值。
固定资产:指公司为生产经营所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年,价值高的有形资产。
在建工程:指公司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还没完工的工程支出。
工程物质 因”在建工程“购买的物质。
固定资产清理:指正在进行处理当中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过渡科目,表示某些固定资产清理工作的正在进行时。)
油气资产:指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资源开采类企业的转有科目。)
无形资产:指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开发支出:指公司在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形成的符合“支出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商誉:指收购其他公司形成的,收购款中大于被收购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那部分差额。
长期待摊费用:指公司已支出过的分摊期大于1年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公司开办费用,固定资产改良费用等。)
递延所得税资产:指公司当期多交的但后期可以抵扣的那部分税。
其他非流动资产:指不属于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各科目的非流动资产。
短期借款:指还款期限在1年内的借款。
长期借款:指公司借的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借款。
应付债券:指公司发行的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应付职工薪酬:指公司应该付还没有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津贴,社保等。
专项应付款:指政府发白给的但只能花在特定项目上的钱。
递延收益:指政府暂时还不能全部确认,需要后期分期确认的收益。(主要包括: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符合条件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预计负债:指很可能产生的负债。50%<很可能≤95%
股本:就是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
其他权益工具:指普通股以外的其他权益工具,常见的有“优先股”,“永续债”,“认股权证”等。
永续债:指没有到期期限的债券,持有人不能要求还本,但是可以按期获得利息。
认股权证:指持有人在到期前可以以约定的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力。
资本公积:指股东投入的大于股本的金额( 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
库存股:指上市公司回购的本公司的股票。
其他综合收益:指公司在持有资产过程中因资产价格波动而形成的账面收益。(来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盈余公积:是公司盈利后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具有特定用途的钱。(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指公司还没进行分配但后期可以进行分配的利润。(它是公司在过去实现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分红后所剩下的利润。)
利润表:反映公司某段时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经营成果:指盈亏状况。)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发生的,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营业收入:指公司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总收入。
营业成本:指当期内被卖掉的存货的价值。
税金及附加:指营业过程中缴纳的税费。(包括消费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 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销售费用:指因销售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广告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 展览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以及其他经费等。)
管理费用:指与公司管理有关的费用。(包括:括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无形 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 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指公司在经营中因筹资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损失、相关手续费等。)
资产减值损失: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收益:指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因公允价值变动获得的账面收益。
投资收益:指公司投资获得的利润、股利、利息、租金等以及处置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 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实现的收益。
营业利润:可以理解成公司的整体利润,包括公司经营活动获得利润和投资活动获得的利润。
营业外收入:指与公司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 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潜在股本:指公司发行的可以增加股本的金融工具可能带来的股本的增加。常见的有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指公司未在利润中确认的各项账面盈亏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对应资产负债表中”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投资支付的现金:是为了获得资本增值或利息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主要包括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 资(不包括取得子公司支付的现金)等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交易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