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资料下载百度云网盘链接
事业单位编制是事业单位的结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编制改革现正面临着管理缺乏科学性,管理缺乏规范性,法制不完备,类别划分不合理,动态管理不到位级别、经费核定缺乏科学性,编制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因此,认真研究并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克服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臃肿膨胀、结构比例失调等不良现象,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开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事业体制是一项 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多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事业单位根据中央部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依然大量存在,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事业发展的品质,就必须着力解决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为方便大家学习参考,特提供学习资料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vSPSqTXVwrsVtuY_ddhhg密码:7pzo 一、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形成的原因和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杜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我国特有的模式。事业单位规模庞大,人力资源丰富,拥有雄厚的国有资产,承担着各项社会服务事宜,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与政府机构、企业一样,事业单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与政府机构、企业一样,事业单位现有管理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不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效能,而且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一)管理缺乏科学性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技术尚未走向科学化,人为因素影响过大,事业机构编制的现行管理体制是分级管理,中央、省、市、县、乡镇政府都有审批权。虽然中央要求对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进行必要的备案和审核,但缺乏规范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全国事业编制也没有总量.上的控制,事业单位发展在地区间极不平衡,宏观管理失控。 1、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统- -性有些部门职能相近,能协作的不协作,能合并的不合并,形成了-种你有我也有,各搞一套,自成体系的情况。其结果必然导致机构越来越庞大,人员越来越多。 2、机构布局不合理,管理负荷过重集中在大城市的事业单位过多,而其他地方过少。据统计,中央国家机关平均每个部门直接管辖数十个事业单位,多的高达一-百多个。这些事业单位的人、财、物和工作项目等都要由国家机关直接管理,这样不仅巨额的事业经费要由国家财政直接支付,而且加重了国家机关的管理负荷,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 3、人员结构比例失调我国事业单位人员臃肿,结构不合理。在全国事业单位有126万个,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从事业务工作的人员所占比重小,行政后勒人员比重过大.一般占40%左右 百度文库QC凸凸:多的占到45%、50%。与此同时,还存在条条干预过多问题,这里既有所在系统的干预,也有领导者“权威”的干预。 (二)管理缺乏规范性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法制基础薄弱,尚未步入规范化轨道。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编制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从隶属关系上看,有独立的也有半独立的;从规格上看,省这一层次上,有正厅(局)级的,也有副厅(局)级和处级的。 2、编制管理机构力量配置不规范。如有些地方的编制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只有几人或十几人,具体负责- -个省或是一-个地区范围内的所有编制管理工作,确实有力不从心或“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三)法制不完备 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事业机构编制法》,致使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法律责任、权利义务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其申报程序和审批程序也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同时,缺少责任追究机制。有的地区或部门,在未经机构编制部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设立事业机构,增加事业编制,超职数配备干部,超规格配备干部,超结构配备人员,造成事业机构膨胀,人员超编,结构比例失衡,干部待遇不能按政策兑现等。却得不到应有制裁和处罚。 (四)类别划分不合理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主要采用行业分类法和经费分类法。这两种分类方法要么过于繁琐,要么过于模糊,都缺少可操作性。从行业分类法看,它在一-定程度 上混淆了事业单位主体职能特征的差异。它不能说明同是事业单位为什么有的使用财政拨款,有的则实行自收自支或企业化管理;也不能说明同是事业单位为什么有的承担行政执法职能,有的则承担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开发经营的职能;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某一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往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费形式,按照行业分类方法,则很难对这些单位进行归类,从而给管理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从经费分类法看,-是不合理,在推进事业单位经费形式转变过程中,如果一-个单位管理得法,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得到的直接补偿就较多,相应减轻了财政负担,实现了经费补偿形式的转变,由财政拨款改为经费自理。而同类性质的单位由于管理不善,经营无方,很可能仍需国家财政予以.支持。二是对率先实现经费自我补偿机制的单位没有起到鼓励、扶持的作用,甚至鞭打快牛、保护落后,挫伤了事业单位自主经营和自求发展的积极性。 (五)就业压力增加 近几年来,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毕业人数年年攀升,但在就业方面,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特别是到基层,就业渠道更加狭窄,进机关不允许,进企业不甘心,事业单位成了唯一一个可以选择的就业好渠道。于是乎,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涌向事业单位,给事业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六)事业单位编制不完善 目前,事业单位的级别管理,采用的是套用机关行政级别的方法:从层级上看,有省部级事业单位、厅局级事业单位、处级事业单位、科级事业单位等:从名称上看有很多事业 单位仍然使用局. 外办看,有很多事业单位仍然使用局、处、办和委.员会等机关名称。这不仅易在性质上造成混淆,留下政事不分的隐患,也不能准确的体现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社会属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由于缺乏明确的划分标准,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容易在核定行政级别时出现争议:已成立的事业单位,为了争取更好的待遇,也要求提高级别。这不仅给编制部门工作带来不便,也加重了事业单位管理的压力。在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的核定.上,虽然在- -定程度上参考了该单位的职能、业务量、社会化程度等因素,但由于缺乏具体科学的标准,主观度量性仍然很大,使财政拨款形式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脱节。还出现了-些相同性质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却不统一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