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名人堂|有一说一,这都是我学长学姐
不知道大家在择校的时候,是否会考虑名校光环、名校的平台或是师资,甚至会追寻自己偶像的脚步,而选择他or她的母校成为自己的备考目标呢?今天,阿匠就先来给大家盘一盘,川大那些了不起的学长学姐们!
四川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川大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同时川大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不仅底蕴深厚,而且人杰地灵,拥有众多博学多识的校友。
吴玉章、张澜、任鸿隽曾任四川大学校长,童第周、周太玄、刘承钊、冯友兰、朱光潜、李劼人、吴宓、魏时珍、恽代英、王右木等曾在川大传道授业,厚黑学鼻祖李宗吾、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和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和毛英才......都曾在川大求学。

成都办报第一人宋育仁

宋育仁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新学巨子、巴蜀维新领袖、四川报业鼻祖。1898年,毕业于尊经学院(川大前身)的宋育仁到成都兼任尊经书院院长,并创刊《蜀学报》,这成为川大人新闻出版教育及实践的先声。《蜀学报》开宗明义把“开风气”载入办报章程,通过报刊倡言变法维新,“去塞求通”,启迪民智,壮大维新运动;着力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披露中国危险局势,提出改革主张和方案,为国家富强与四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呐喊。
文坛巨匠郭沫若

“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是四川大学培养造就人才的目标,也是中国文坛巨匠、史学泰斗、川大杰出校友郭沫若的真实写照。1910年2月,郭沫若进入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高等学堂就读,1912年考进四川高等学堂理科。在这里他迈出了投身革命、扛起中国文化大旗的第一步。
时代作家巴金

川大外文系的源流有两支。一支是1896年创建的四川中西学堂英、法文科,于1926年发展为国立成都大学外国文学院;另一支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藏文学堂,后发展为1927年的公立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
1918年秋天,15岁的巴金以李尧棠的名字,进入东马棚街的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先读预科,后英、法文科,在校期间达5年之久。1923年5月他与三哥李尧林结伴经上海赴法国留学。巴金先生的法文基础就是在川大求学时打下的。同时他在校自学世界语,成为中国世界语先驱之一,对世界语在中国的推广,有重要贡献。
建国伟人朱德

1906年9月朱德抱着“强身以强国”的愿望来到四川省城高等学院(四川大学前身)体育科学习。根据朱德同志本人的回忆,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是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校舍、师资、设备、图书都是一流的。
1906—1908年朱德同志在四川大学求学的经历,在朱德一生中是短短的,却是不容忽略的一瞬间。在校内接触民主革命新思潮对朱德民主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启蒙作用,是他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始。用朱德同志本人的话来说,是“伟大的道路”中“走向革命的起点”。
革命烈士江竹筠

1944年春天,江竹筠在重庆《新华日报》营业部办事时被特务跟踪,为保证安全,川东地下党组织安排她从重庆撤离到成都。当时四川大学被称为“民主的堡垒”,是西南进步势力的大本营,比较安全,是隐蔽身份的理想之地。
党组织安排江竹筠改名为“江志炜”,她利用两个月时间补习完高中三年的全部功课顺利考入了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就读于植物病虫害系。考上四川大学的江竹筠,按照组织的要求以普通学生身份为掩护,做群众工作,并配合学校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在进步同学和中间同学之间,开展新的革命活动。
电影届 “教父”韩三平

韩三平,国家一级导演,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有人统计过,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发行界大腕韦恩斯坦被感谢的次数要高于上帝。而在华表奖上,韩三平被感谢的次数肯定超过韦恩斯坦。
他是中国电影届的“教父”,执掌电影企业“航母”中影集团,每年参与出品近一半以上的重量级电影中国电影,还垄断着进口分账大片的引进权力,大导明星们都尊称他“三爷”。从《无极》、《投名状》、《疯狂的石头》到《梅兰芳》、《赤壁》、《长江七号》,再到《南京!南京!》、《天安门》、《建国大业》,他及他领导的团队推出的一系列影,使中国电影进入一个繁荣的“大片时代”!
《哪吒》导演杨宇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暑期档热映,短短几天票房就已经破了十亿,不仅是票房飘红,在社交媒体和专业网站上,电影评分也是高歌猛进,受到广泛好评。而被网友亲切的称呼为“饺子”的导演杨宇,也是川大校友。杨宇毕业于川大华西药学院,他凭着坚持和热爱,弃医从影,一点点自学成为动画导演,创下票房神话的国产动漫《哪吒》,让他成功实现从一名医学生到知名导演的完美跨越。
众多知名前辈作为榜样,大牛教授成为师长,在川大,想不优秀都难啊!想要和他们成为校友,川大也在等你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