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如此长久,生活如此短暂,情感如此永恒
“语言并不是像词典告诉我们的那样,语言并不是学术界或是哲学家的产物。相反的,语言是历经时间的考验,经过一段相当冗长的时间酝酿的,是农夫、渔民、猎人、骑士等人所演进出来的。语言不是从图书馆里头产生的;而是从乡野故里、汪洋大海、娟娟河流、漫漫长夜,从黎明破晓中演进出来的。”《诗艺》第106-107页
上述是博尔赫斯讲座中谈到的语言的诞生过程,对此我深信无疑。甚至在哲学中,对我而言,我们所谈论的儒家传统中天地界的性理,仁义礼智,虽然我也坚信其实有,但都须从人生界中认识到,这也就是朱子一再坚持的性由情显,以情见性的主张。
当然,生活会欺骗我们,现实的活生生的情感不及语言文字的敏感,这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在爱情中,人们往往陷入叶芝指明的“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彼此热爱着,却是如此地无知”这一迷宫中。不过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保持一颗敏感的心,那么我们便能成为约翰·济慈笔下的夜莺:
你生来就不会死,永生之鸟!
没有辘辘饥肠糟蹋蹂躏;
我今夜听到的歌声吟唱
古代帝王与农夫也同样听得到;
实现一种永恒,还需要再加上今日感悟的一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