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乘马我戴笠——读《聊斋志异·娇娜》论孔雪笠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短篇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而其中《娇娜》则是其中最著名的篇目之一。前人对于《娇娜》一篇论述极多,但多着眼于娇娜这一人物形象。而事实上,孔雪笠才是本文当之无愧的主角,在本篇中占据的篇幅最大,所有的故事也是围绕着孔雪笠的生平展开,他本人的形象在日后却被娇娜完全覆盖,不得不说是一憾事。
在吴越地区流传着一首古歌谣:“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讲的是君车马簇簇、前呼后拥,我贫穷卑弱、粗衣陋食,我不以贫穷而自惭,坦然与君行朋友之礼;君他时落魄,我日益兴隆,我不以君落魄而为耻,坦然与君系朋友之谊。这两句讲的是跨越阶级的纯粹友谊,我想也是孔雪笠的写照。
孔雪笠登场之时不可谓不落魄。文中说“有执友令天台,寄函招之。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寓菩陀寺,佣为寺僧抄录。”从家远道浙江而来,投靠做天台县令的朋友,不想孔雪笠人还没到,朋友却已病死。投靠朋友不成,也回家的盘缠都不足,只能到佛寺里替僧人抄经为生。
彼时恰在孔雪笠落魄之时,而皇甫公子翩然而至,两人一见如故。文中写道:“一少年出,丰采甚都。见生,趋与为礼,略致慰问,即屈降临。”皇甫公子不以孔雪笠身份之鄙陋,而怜其才华,留他做自己的先生。而孔雪笠亦是倾囊以授,所幸皇甫公子天资聪颖,“过目成咏,二三月后,命笔警绝”,两者的相交更为亲密无间。而皇甫公子的父亲皇甫叟亦不嫌孔雪笠粗鄙,促成两者的友谊更为稳固,令人感怀。皇甫叟和皇甫公子可谓择友唯贤,不避身份。
到后来两人相依为伴,日日吟诗作文,也常常饮酒作乐,皇甫公子更是在席间每每都叫上皇甫叟所蓄的爱仆香奴,令之弹琴作陪。后又恰逢孔雪笠染疾,还不顾男女授受不亲,让娇娜为之治疗。最后皇甫公子更是将美艳贤明的姨妹松娘嫁予孔雪笠,促成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话。文中有云,“松娘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迩。”这在封建时代,称赞一位少妇有贤德又有美色,是最高褒奖了。故而可知,皇甫一家,在孔雪笠微时,待之甚厚。
后来因故两家失散,孔雪笠高中进士,外放为官。后因耿直坐免,赋闲在家。此时的孔雪笠,虽然并不再为官,但是毕竟是进士出身,已经成官宦之家。一日在外郊游,偶遇了当年于己有亲的皇甫公子。此时孔雪笠已知皇甫一家乃狐妖,在那个时代,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人妖殊途,又识己于微时,但孔雪笠毫不犹豫就与之相认,“揽辔停骖,悲喜交至。”这个动作恰如前文引诗,是“他日相逢为君下”了。这个场景对于孔雪笠的刻画,可以说是出色的。相比之下,让人不禁联想到《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一段:“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在这里,陈涉为了不让左右知道自己微时的落魄,斩了故交。而相对孔雪笠,不仅没有飞扬跋扈,而更是牢记恩情,其人品值得称许。
两人相认不久,就迎来了全文剧情的高潮——皇甫一家渡劫。皇甫一家乃狐妖,每过千数年要渡大劫,而皇甫公子此时向孔雪笠的恳求仅短短两句,却有丰富的含义,先试析之。“君肯以身赴难,一门可望生全;不然,请抱子而行,无相累。”首先第一句可分为三层:一是假设孔雪笠愿意以身赴难,皇甫一家有全部生还的期望;二是即使孔雪笠愿意以身赴难,皇甫一家也未必能生还;三是使用了“以身赴难”这个重词,说明这个行为对孔雪笠而言,严峻到可能有性命之虞。第二句也可分为三层:一是皇甫家不以孔雪笠与松娘之子小宦为威胁,若孔雪笠不予帮助,小宦亦可由孔雪笠带走;二是因小宦是半人半狐,不需要渡劫,其生死不会因孔雪笠的选择而发生变化;三是皇甫家尊重孔雪笠的选择,给予孔雪笠充分的选择权,也不会因此责怪孔雪笠。而此时,孔雪笠面对性命之虞,毫无犹豫选择了与皇甫家“矢共生死”,矢志不渝,同生共死。在这种情形下,不得不让人感慨其人之端正与伟岸。而在渡劫中,见娇娜落难,以一弱书生之力,一跃而起,执剑与“利喙长爪”的“鬼物”相争,奋然忘死,终于救得娇娜。而后雷声大作,孔雪笠从空中掉落,扑倒在地,已然赴死。在渡劫期间,孔雪笠爆发出了如同超级英雄一般的勇毅决绝,是整篇文章的情绪高峰。他协助皇甫一家渡劫,颇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渡劫之后,娇娜得知孔雪笠为救自己而死,大哭道“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这是紧接着全文情节高潮的一次急促又猛烈的感情宣泄。娇娜本是有夫之妇,而孔雪笠也是有妇之夫,况且孔雪笠的妻子松娘也在一旁观看此事,一般而言会认为娇娜此言是不太得体的。然而本篇之中,却只感到娇娜的善良与纯洁。因为之前渡劫伊始,被“鬼物”叼走的是娇娜,执剑立于门外的是孔雪笠,娇娜死、孔雪笠生。而渡劫之后,因孔雪笠不顾性命,慨然施予援手,结局却是以孔雪笠的死,换了娇娜的生。转瞬之间,生死交替,天人永隔,怎么叫人能够把持住情绪。这一时之间不得体的真情流露,就如同万江流水一时决堤,读之令人落泪。
再后来的剧情,从娇娜用内丹救人,到举家搬迁至孔雪笠乡间等故事,则多与其他狐仙故事有所相类,此处不再赘述。
本篇要是仅止于此,也称得上是佳作,孔雪笠形象伟光正,无可挑剔。但本篇之所以流传甚广,我认为还有一点,恰是因为孔雪笠除了为友仗义不顾生死,也有其软弱和猥琐的一面,是其平凡的一面,而孔雪笠本身又因其英雄般的行为,最终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赢得了尊重。
孔雪笠在宴席之间见到香奴就见色动心以至于胸间生肿。皇甫公子请其妹娇娜为孔雪笠治病,孔雪笠见到娇娜立刻忘记了香奴,转而又对娇娜寤寐思服。而后皇甫公子以娇娜尚且年幼为由,将姨妹松娘介绍给孔雪笠为妻,孔雪笠又笑纳之。这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痴女美并不相类,可以算是性格的污点了。可这些污点并没有掩盖孔雪笠最后英勇的抉择,反而使孔雪笠的人物形象更丰满。他是个平凡人,但是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不平凡的行为,所以他是英雄。就像文天祥写下了:“穷吟到天黑,淡饮胜裙红”这样艳丽明媚的词句,不仅不会显得有损于威名,反而显得真实可亲。
这个世界上,本来也没有什么英雄,只是有很多普通人做出了英雄之事。这让人共情,也让人长叹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