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房间从杂乱到有序,搬开整理路上的绊脚石。
在刚刚过去的女神节和即将来到的315,又是一波节日大促,你是否又剁手了呢?赶在周五晚把这篇酝酿很久的文章写出来,不管是作为日常极简er保持、空间杂乱想整理还是为新置物品腾空间,都是为了周六日实践做准备。

我所理解的极简、断舍离,并不是一味的扔扔扔,而是更好的理解你所拥有物品的价值。如果没有很好的从精神层面领悟的话断舍离会走入另一个极端,扔东西不仅浪费钱也会给垃圾处理造成负担,在我们购买时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也都会浪费掉。 如果想尝试,建议先从30天极简主义挑战开始。 最初的30天极简挑战是由美国知名极简主义者Joshua Fields Millburn和Ryan Nicodemus提出的。顾名思义就是持续30天清理物品啦~如果很难完成煮豆建议分成4个阶段,每阶段持续一周。

整理的路上有许多绊脚石,在这里煮豆为大家陪大家抽丝剥茧 把绊脚石逐一挪开。
绊脚石一:复乱
在整理的经验里,最怕的大概就是复乱了,花了一个休息日整理好的家没到一周又乱回原样。上一篇讲过人生二八定律,在物品收纳里这个定律也是通用的,之所以会复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物品超过了容纳空间的80%。试想一下如果东西本身就很少,即使放的再乱看起来还是舒适的。原因二是没有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
整理的原则实际就是方便拿取,物品太多拿的时候不好找,归的时候塞不进。
绊脚石二:没有动力、耗时、收拾了一半想放弃
这个问题要归到心理层面,产生放弃和无法开始的原因是操作的劳动及时间成本太高,离预期目标太远,短期无法获得收获进而丧失斗志导致直接放弃。
煮豆给的建议是:别太难为自己,吃十年长出来的肉想几天减掉不现实,同理乱了半辈子的窝想突然整齐也很难,不要妄想一天就把家整理干净,也不要冲动在整理前买任何收纳盒。整理要像健身一样,做系统合理的计划,慢慢的逐步完成才是健康可持续的整理之道。
每次清扫只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比如一个衣柜、一类物品、一个区域,只要完成当天的任务就不做其他整理并给自己一点小奖励,鼓励自己从潜意识上认可完全收拾好这件事是可完成的。比较快速见效的位置有:衣柜、厨房、书籍、文件、卫生间。

煮豆作为极简er家里东西是很少的,当初自己收拾屋子的原因更多的是看到东西多会觉得焦虑。所以自己在迷茫,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会收拾房间来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收拾完会从心底里散发出舒适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就越走越远。
朋友来到我家之后觉得舒服受到影响都默默的开始回去收拾房间,这是后来大家反馈给煮豆才知道的。能够在好的方面影响到大家真的很开心,这也是对自己的认可。
下期会细致的讲煮豆自己在用的一个系统的整理方法,包括闲置物品处理、整理原则、收纳布局以及如何从心理上取舍,希望喜欢的朋友点击原文关注分享煮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