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以西,11天10夜西日本纪行
D1:上海 - 香港 - 东京
第一天从上海出发,在香港机场转机时吃了据说很有名的云吞面和牛腱面,我感觉很咸,不太好吃。正值午饭时间,周围坐满了机场工作人员。这可跟内地真不一样,内地很少有员工敢日常在机场内餐饮区消费的吧,那工资估计刚刚够吃饭。
这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到了东京市内已经是晚上了。这次旅行在东京的部分我都住在小伙伴高円寺的家里。家里男主人是日本人,感受了不少文化碰撞。在飞机上小伙伴教了我不少基本的问候语,日本老一辈的人很讲究这些礼数,有一些套话一定要说,比如第一次见面要正式地自我介绍啦(甚至可以用上名片),到了家要说“他大姨妈”,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说“哇呀斯密”,吃饭前要说“一大大ki马斯”等等。我诚惶诚恐,担心哪天不小心忘了说,男主人会生气。而且日本人生气他不直接告诉你,会憋在心里。到了晚上洗澡的时候,小伙伴嘱咐我不要洗太久。我震惊,问为什么?东京的水费很贵吗?答曰日本人就是这么讲究,极其拘谨,方方面面都克制自己。如果一个日本人到别人家大大咧咧的,不怕给别人添麻烦,他们会觉得这个心大的人很奇怪。就像日剧《凪的新生活》里描述的那样,读空气是日本生活的一大部分。后来月亮组里有人爆料Hayato交女朋友克扣洗澡水,说Hayato实在太抠了这简直不能忍。我想这就是日本的国民性吧。日本人看我们用水这么浪费可能跟我们看美国人成堆地扔食物牛奶一样。
D2: 高円寺 - 明治神宫 - 表参道 - 涩谷 - 秋叶原
第二天早上阿姨给我们做了沙拉和豆浆。在日本生活非常便利的就是在超市很容易买到食物半成品,都很精致地分成几次份,很适合时间有限又不想外食的人。阿姨毕竟是个中国人,很多日本菜不太会做,经常买这种半成品,我们在家常吃的就是沙拉,小鱼干等等,吃得很清淡健康。虽然做饭节省了时间,但吃完收拾可太繁琐了,和日本的垃圾分类比起来,上海的干湿分离还是小学生水平。

中午和小伙伴的朋友见面,吃了一顿汤泡饭后,去往附近的明治神宫。




明治神宫的主殿很宽敞,里面不知在举行什么仪式,给人很庄重的感觉。神宫周围种满了笔直的橡树,是市中心很大一块绿地,在这里散步像走进了动漫里的世界。神宫附近就是日本的高档商业街 - 表参道。表参道并不是很高的Shopping Mall,而是一栋栋小洋楼,店面很精致高雅的样子,还有一些艺术展展览。在表参道我看到了杰尼斯公司,女生在门口排起了长队;有趣的是,杰尼斯的对面新开了一家COCO奶茶店,也排起了长队。在表参道附近没买什么东西,坐地铁来到了涩谷。


由于旅行才刚刚开始,我们在新宿也啥都没买,出发去秋叶原和朋友吃晚饭。朋友请我们吃了一家炸猪排老店。吃完晚饭我们在秋叶原散步,秋叶原主要就是电子产品,手办市场还有AKB48的小剧场。
D3: 池袋 - 浅草寺 - 吉祥寺
第三天又有朋友约在池袋吃饭,吃了个据说很贵的传统料理。

小伙伴办正事儿去了,阿姨赶来池袋接我,带我坐公交去浅草寺。比起地铁,我更喜欢坐公交车,可以看沿途的风景。从新宿到浅草,阿姨一路给我介绍路过的街区。日本的公交车上基本没人说话,不习惯的话还感觉蛮诡异的,车开起来就立马没有人移动了,即使是坐在车尾的最后一个座位,也要等车停稳了再站起来下车,每个座位上都有可以提示司机下一站下车的按钮,如果有残疾人,司机会起身帮残疾人下车。听起来很费时间,但效率很高,班次都很准时。



在日本我还发现他们有一种集印章的文化,像在浅草寺有很多人拿着专门的簿子去集朱印,好像也是一种讨彩头的习俗。我估计后来基本日本所有的景点和车站都有设计印章处,可能就是由这个演变而来的吧。不过日本人就是喜欢收集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像是铁道迷之类的。
晚上我们去小伙伴朋友在吉祥寺的大别野里吃晚饭。吉祥寺连续蝉联全东京最想住的街道好多年,我只觉得好大,走得好累。朋友是中国人,在日本也染上了“收集癖”(哈哈,开玩笑),夫妻俩一人收集日本器皿,一人收集藏书票。我对藏书票很感兴趣,希望我以后也能找到一两种小东西来收集~
D4: 日比谷公园 - 日本皇宫 - 日本国会

参观完酒店,我们去新宿和小伙伴汇合一起去日比谷公园。


日本给人的感觉是既现代又传统。盆踊大会上大家都穿着漂亮的浴衣,围着公园广场中心跳传统舞蹈。舞蹈动作都是从锄地,挑水等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提炼的,音乐风格结合了演歌和流行音乐,差不多就是民俗版广场舞吧。大约跳了4,5首歌之后,远处的高台上还有演出,演员年纪都不小了,穿着传统服装跟着《Dancing Hero Eat You Up》(陈慧娴《跳舞街》的原曲)的动感音乐狂扭屁股,让我感觉非常错乱。快节奏的电子乐很快感染了台下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跟着狂甩头。我觉得可以一窥日本人疯狂的那一面了。
在盆踊大会旁边庙会小摊上买了一盒章鱼小丸子作晚饭,我们一行人前往附近的日本皇宫散步。日本皇宫感觉还挺平易近人的,大门口都可以凑很近看(当然是看不到里面的),很多年轻人围着皇宫夜跑。守卫皇宫的士兵也很和善,不因为天皇住在里面就紧张兮兮。我们一路散步到国会,路上又谈起日本人极其压抑的性格。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男主人说在小路上骑自行车,如果被前面的人挡住了路,日本人都不会开口别人让开,会一直等直到有机会可以超过。那我想日本人开车根本用不着喇叭了吧。

D5: 东京都厅 - 姬路
第五天一早吃了熟悉的橄榄油蔬菜沙拉,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新宿。早晨的歌舞伎町空空荡荡,地上好多垃圾,是闹市区却也大概是全日本最不整洁的街道了。东京市政府周围转转。日本的政府和警察局等机构建筑一般修得很低调,东京都厅是个例外,修得特别气派。

下午我们乘新干线向西,来到了一个观光小城市-姬路。姬路城是姬路市的象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木质城堡,白色的外观非常典雅,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姬路城有名的地方在于豪华的天守阁,就是那个白色的城堡,士兵们住在城堡的下层,有睡觉的地方,兵器库等等。城主和丫鬟奴仆生活在高层,比较宽阔透气,在自家的卧室窗户可以俯视全城,堡顶则是一个神社。我们脱了鞋一层一层的参观上去,觉得很有意思。日本对于残障群体的关照也让我印象深刻,在这古老逼仄的城堡里仍然规划出了一条专门的残障人士专用车道,有时候斜坡上还有供轮椅上下的电梯。





D6:姬路 - 小仓门司港 -下关 - 广岛
离开姬路,一路向西,离开了日本本岛,来到了北九州的门司港。
由于门司港与本州的山口县下关地区只有一岸之隔,它有着连接九州与本州的极重要位置,也因作为国际贸易港口,而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时至今天门司港虽然失去了交通口岸的优势,但自大正时代开始被保留下来的旧建筑,例如旧门司税关及旧门司三井俱乐部等,仍然纪录着其时热闹繁华的风貌(这一段来自百度)。




接下来我们就坐轮渡过了关门海峡,回到了日本本州,来到了下关。接下来我们又会一路向东,回东京了。下关就是马关,著名的签马关条约的地方。












参加完活动,晚上我们就回广岛休息了。
D7: 山口大学 - 广岛严岛神社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我来参观小伙伴的母校 - 山口大学。山口是个很萧条的城市,步行街的商店都倒闭一大半了。





D8: 大阪环球影视影城






D9:京都御所 - 金阁寺 - 飞天新地 - 通天阁
住在大阪,但今天我们去了京都。京都是日本最有历史底蕴的地方了,我们首先参观了日本的旧皇宫。








D10: 伏见稻荷大社 - 三十三间堂 - 京都国立博物馆 - 新宿
倒数第二天我们还是游在京都。伏见稻荷大社有多著名就不用介绍了吧。







看完博物馆,我们就回东京啦。

D11:东京 - 香港 - 上海
回程的时候依然在香港转机,在香港机场紫金贵宾室的鱼丸面超好吃,印象蛮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