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侍宴记(一)
2011年9月到2014年6月,我在南开大学文学院跟随陶慕宁先生读书。陶师是知名学者,更是一名美食家。百度百科中关于陶师的介绍是“美食家,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美食家的头衔尚置于教授之前。这一条不知是谁写的,但我想应是深知陶师者。
在南开读书的三年里,我曾无数次陪陶师到八里台一带各类餐馆饮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吃的什么,喝的什么,许多都已记不清了,但这不要紧,因为陶师说“重要的还是和谁吃”,又说“或许写事写人更有价值”。近日因疫情禁足于高楼,正好有时间安静地梳理记忆,把那些关于饮食的故事写一写。
一、桃花源饭庄
桃花源饭庄是南开大学校内的一个饭馆,位于范孙楼正南数百米处,地方并不大,做菜也不很高明,但我陪陶师吃的第一顿饭便是在此,所以就由它开篇了。,
2011年3月,博士入学笔试的前一天下午,我去范孙楼106室拜见陶师。到得“栩栩然斋”,扈耕田师兄已经在此,并携来一坛“东北小烧”。稍谈几句,陶师便带我们去南边的桃花源,同去的还有孟昭连老师的博士付善明师兄。四人来到大厅尽头的一处小包间坐定,扈师兄建议就喝这坛小烧,但陶师却拿出一瓶茅台,说文翔来了,咱喝这个。菜点了清炒虾仁、八珍豆腐,主食是葱油饼,其他几道菜不记得了。我还是有些紧张,并不敢多说话,只是听陶师和两位师兄畅谈。陶师颇称赏扈师兄的酒力,对我说:“这是我喝酒的畏友。”付师兄则谈起当年面试时,考生需提交研究成果,诸生皆手持一二本刊有自己论文的杂志,扈师兄却抱着一放满杂志的纸箱。这让我对扈师兄大为崇敬。后来又听说,扈师兄在答辩的时候,论文得《文学遗产》副主编竺青先生激赏,称其为“洛阳才子”。可惜的是,等我9月份入学,扈师兄已经毕业回到洛阳,自此缘悭一面。
我本酒量不佳,待到十点钟吃完饭回到旅馆,已是大有醉意,倒在床上便和衣睡去。翌日早晨进考场时,头还有些许发晕。但三门课里,我考的最好的就是这门文学史(记得是93分)。看来好酒催好文,我能顺利考上,前晚的数杯茅台功不可没。
桃花源饭庄在我博二时更名为清雅饭庄,但菜品几乎没有变化。因位置便利,我与同学也多次来此吃饭,最常点的一道菜是海贝炖萝卜丝。后来,我陪陶师又来这儿吃过一次便饭——称便饭,因为确实很权宜。2013年7月,我与陶师从兰州开“两岸六校国学高峰论坛”归来,飞机降落滨海机场已是傍晚6点,打车回到学校则已近8点。陶师说:“咱们就近找地儿随便吃点吧。”于是师生二人便来到清雅饭庄。饭点已过,可供的菜肴有限,我们一人一盘水饺,一瓶小二,就着两碟小菜,一碟炝菠菜,一碟老爆三,吃了一顿难忘的“便饭”。
二、专家楼
如果说桃花源饭庄比较平民的话,那主打淮扬菜的专家楼就略显高大上一点儿。三年间,我陪陶师大概在专家楼吃过五六次,比较满意其安静的环境和雅致的食器。有几道菜——如炝腰花、响螺片、鳝糊等,我尤为中意。所以,我自己也常选专家楼待客。我的未婚妻头一次来南开时,我就带她吃的专家楼,记得当时点了一条白鱼,颇不菲,但味道确实好。
博二下学期开题,按照惯例,晚上几位学生要请导师们吃饭。大约是因为“陶师的学生”,班长翟朋在定地方时特意咨询我,我便提议到专家楼。那晚的菜品已经全然忘记了——专家楼的菜并不以花样繁多取胜,大约也就是常点的那些,但老师们的一些话反倒记得清楚。宁稼雨老师说了一篇旧时的顺口溜,将中文系许多老师的名字嵌在内,其中一句是“刮了一阵郝世风(峰),下了一场宁稼雨”。查洪德老师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泰山顶上碧霞祠的牌匾“弘德泽民”,一个是以潘金莲为谜面的车牌号“4152(谐音死要武二)”。与南开文学院的教授们接触久了,会发现他们虽行事风格各异,但私下里都有“好玩儿”的一面。这餐饭还有一件事令我难忘,就是刘金荣师姐的酒量。金荣师姐来自哈尔滨,和我一同入门,但她已经工作多年,所以在校陶门弟子皆尊其为师姐。我早听说师姐酒量深不可测,但没有亲眼见识过。这晚,因为开题通过,陶师“命令”师姐喝一点白酒,没想到她手起杯干,挥洒自如,不多时分酒器便已告罄。走笔至此,想起师姐当年对我颇多照顾,常在其租房处包酸菜猪肉水饺,喊我去改善生活,而我每次都独尽两大盘。如今毕业已近六年,与金荣师姐也暌违日久,思之不胜怅然。
最后一次在专家楼吃饭,是2014年春。我已临近毕业,在耀华中学工作的周倩师妹来看陶师,正巧我也在“栩栩然斋”,老师便令我作陪,在专家楼请师妹,喝的酒便是师妹带的两瓶黑方。说来惭愧,我一向对洋酒敬而远之,而威士忌口感类似烟熏,实在不能适应。陶师见我皱眉,便向侍者要了一桶冰块,让我加几块在杯中,庶几能顺口些。可是我委实没有出息,冰块越加越多,最后已分不出到底是吃冰还是喝酒。一日“陶门”微信群中,大家聊起威士忌,陶师和丁岳师弟皆曰威士忌香醇,加冰则于口感有损。看来,喝酒一道,我必将终生“妄自菲薄”下去了。
毕业之后,虽每学期都要回南开看望陶师,但专家楼却再也没去过。有一次我起了“故地重游”的念头,但丁岳师弟讲,专家楼的菜品早已大不如前,去了只会徒增失望。联系近年来南开的口碑,看来,就连学校内的餐馆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