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
电子版,2020年微信阅读第一遍
自卑感来自主观臆造
劣等感:“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之类的感受与他人的比较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主观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主观的解释。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追求优越性:“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
希望进步
追求理想状态
追求优越性➡️希望进步➡️追求理想状态
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
eg:因为a,所以做不到b。
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
我因为长得不够漂亮,所以结不了婚。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使用状态。
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称似乎有孩子能够打因果关系一样。
eg:“自己之所以始终无法结婚,就是因为幼年时父母离婚的缘故”。
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
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和休闲时间。也就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优越情结: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对方只是想要责难挑衅你,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这个时候你如果发怒的话,那就是正中其下怀,关系会急剧转入权力之争。所以,我们不能上任何挑衅的当。
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带复仇的阶段,那么当事人之间几乎就不可能调和了,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受到争权挑衅的时绝对不可以上当。
“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
人生的三大课题
交友课题
工作课题
爱的课题:恋爱关系和亲子关系
Q:“你所缺乏的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行为方面:“自立“ ➡️“我有能力”
“ 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里学”
勇气心理学=使用的心理学
ob弗洛伊德:拥有心理学
自由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货币是被铸造出的自由”-----陀思妥耶夫斯基
羁绊——不得不和讨厌的人交往,不得不忍受讨厌的上司的嘴脸。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么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一切人际关系毛短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告诉孩子在他困惑的时候我随时给予援助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是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砍断“格儿迪奥斯绳结”
“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
回报思想: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
“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共同体”➡️“社会”➡️“我”和“你”(最小单位社会)
*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正是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着。“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期待落空”:➡️屈辱感产生 1 “那个人什么也没有为我做。”
2 “那个人辜负了我的期待。”
3 ”那个人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
世界为中心➡️ 自我为中心➡️期待落空➡️屈辱感产生
“归属感”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的面对。
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合。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人 学校 工作 社会 其他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有价值就有勇气
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
纵向关系:表扬➡️标准➡️评价
横向关系:谢谢➡️感谢,感恩
自我价值:我对共同体有用(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
自我价值➡️(有)勇气➡️接纳自我➡️建立直面人生的课题
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顾礼法,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对于自己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要首先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共同题感觉
横向关系
对存在本身的感谢
*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有关系。
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的合作。”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选择一种关系,生活方式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能让我们真正获益的,其实不是说服别人,而是找机会颠覆自己。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我
1,自我接纳
2,他者信赖
3,他者贡献
自我肯定:我相信我可以...........
自我接受:虽然我........但是我想........需要............
能够改变的 “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不能够改变的“被给予了什么”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欢自己。”
“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
“即使在行为标准都没有,但从存在标准上考虑人人都有用。”
“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贡献感没有自由。但我们人类是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在追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