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爸妈福广行之泉州篇(下)
在泉州的第三天,上午和爸妈一起去南少林寺,下午爸妈去清源山,我和先生采购食物、做武夷山攻略、订票订房,晚上在酒店汇合一起去吃晚饭。
泉州南少林寺始建于唐朝,据传为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入闽所建。后几经兴废,现在看到的南少林是1992年才复建的。2004年,金庸先生来到这里,题下“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广大发扬”,随后将新版小说里的南少林皆改为泉州南少林。不久前刚买了一套新版的金庸全集,以后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最初看金庸的小说时年纪还小,对很多地名(不如说几乎全部地名)完全没有概念。近几年在国内旅游,每遇到书里印象深刻的地方,总会格外激动:“华山啊!华山论剑的华山!”“我竟然到了风陵渡!郭襄一遇杨过误终身的风陵渡!”
泉州也是从书里看来的。最初是在弘一大师的书里,很好奇他口中的佛国是怎样一处所在。后来在黄永玉的自传小说《无愁河畔的浪荡汉子》里,又看到更多有关泉州的描述。上次来泉州,去清源山看他提到的老君像,遥遥地向书里的他喊,“老君像还很好的在这里!”看到弘一大师舍利塔,想到他和弘一大师间的有趣机缘(具体怎样有趣,留给你去书里看,保准一看上就停不下来)。去看他跑了无数来回的洛阳桥,想象当年虾姑给他们煮海鲜的场景。
越说越远,还是说南少林。可是……南少林没什么可说的了呀。对兴废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我眼里看到的,只几间没什么历史感的大殿了。不信你且看:
山门是新的。

进了山门,看到石阶山路和写着“南少林寺遗址”石碑,刚心头一喜,以为将开始一段寻古探幽之旅,却很快被现代的道路和崭新的大殿打回现实。



往里走,还有正在修建的演武场和商业街,这一切都让我感受不到“南少林”的灵魂。它仿佛拿不准自己是谁,也引不来信众。当然,这一切可能都是我在那一刻的妄自想象,而实际与我想象的并不一样。
也许你要问,到了这样一个感觉很没趣的景点该怎样破局?还记得那句经典的话吗,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首先,真的完全完全很没趣的地方也挺少见的。比如在这里,还是让我遇到了练武的小和尚。本以为能看场演武,不过事实却如朋友推荐的《将夜》里的那句话,“你长得很美,就不要想得太美”。和尚们散乱地挥舞了几下就散去了。让你偶遇一下拍拍照片就不错了,对不对。

走啊走,忽然看到一只可爱的石兽!
“你贼兮兮的看什么呢?”
(朝它盯着的方向看。)“什么也没有啊……”
(拿手机给它拍照。)“你摆个好姿势让我拍张照行不行,趴这么低,都要出框了。“
(构图怎么调也不好看。)”你就不能再往上一点吗?会显得我很不会拍照唉!”
“上边的达摩祖师也要拍进来,好像第一次见这个位置摆达摩祖师!”

门不好看,上边的对联却不错,“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而且,竟然用的少见却极好看的深蓝色。

如果实在半点也寻不到有趣的事物,还可以看看云,看看花草。


或者去追拍一只小鸟。

或者学习我家先生,捡枝竹子舞得风生水起,捡把扫帚充当一下扫地僧,自然更不能放过好玩的梅花桩。

所以,放心地出门去吧,永远不会有无趣的地方。
从少林寺出来,送爸妈去最近的清源山大门,没想到却不是很好的进山游览入口。售票大姐和门卫大哥都非常热情,说没关系的,买了票可以乘班车去哪个门,看完什么什么下来,再乘车,去哪个门。不知道当初和先生来时是不是有这个班车,没听人提起,也没看到,自然也没有坐。只记得查了路线到清源山,进了大门,正研究走哪条路线,就被一位热情的大叔喊去了。问我们是不是第一次来,说自己是这里的什么文化研究人员,几乎天天来,让我们跟着他走。一路上听他这里讲讲历史,那里讲讲典故,格外有趣。走到一处,他说自己每次到这里就下山了,往上去是登山,如果我们感兴趣可以继续走。我们自然继续走,走了很久很久才明白他说的“往上去是登山”是什么意思,因为之前漫山的人文景点没有了,奇花异草也没有了,真的就是好枯燥的登—山—啊—!
和先生去采购食物,感觉饿了,却没什么胃口。出来太久,天天在外边吃饭,真的已经吃到提不起兴致。和先生说,真的什么都不想吃了,除了广州的早茶。选了一家有点心的茶餐厅,点了我最喜欢的烧麦,在广州的早茶里没见过的粿包,还有柠檬鱼。点心我不说你也猜得到,和广州的完全没得比。好在柠檬鱼不错。说到点心,再多说一句。这次旅行回来,因为太想念广州的点心,在网上买了广州酒家的烧麦,难吃到想哭。同样是广州酒家的烧麦,去现场吃的和速冻包装的,绝对不一样!一定要记住!



在超市看到有卖手拉面线,比我经常网购的福建朝升面线还要细很多。有上淳的和寿桃的两个牌子,取舍不下,各买了一包。旅行回来立即煮来做早餐,简直不要太好吃!两个牌子都好吃!后悔买得太少,因为淘宝没得买。如果去泉州,一定要记得多买几包回来。


泉州之行已至尾声,但关于泉州还要再啰嗦几句。如果来这里,千万不要只在泉州转转就走了,因为周边属于泉州的好玩的地方还不少。上次我们来的时候就计划去产白瓷的德化、产香的达埔、产茶的安溪。因为是端午时节去的,刚做完茶,便把安溪划掉了。又为下雨,且没查到与香有关的具体所在,把达埔也划掉了,只去了德化。
去德化,最开始兴致也不高——白瓷,惨白惨白的瓷,有什么好看?直到亲眼看到那些精美的白瓷作品,才明白德化白瓷为何名扬海外。普通的绝对普通,好的绝对让你心动,怎样也看不够,看到不想走。当时便宜一些的摆件没有太喜欢的,加了店员的微信。去年推出一套白瓷的小济公摆件,十分可爱。买了一件“福在眼前”——济公的手里拿着一只小蝙蝠。
至于安溪,虽然没去,却认识了一位种茶做茶的小妹,每年茶季从她那里定茶。上次买茶送了我两包焙火重一些的,说是她们当地人比较喜欢喝这种,让我尝尝,却不太喝得惯。如今喝过凤凰单丛和武夷岩茶,没准能有新的体会。
而达埔,今天竟也有了机缘。早上看到京东送199-101的家居券,点进去,竟然看到达埔的香,说不添加化学香精,便定了一些。前几天朋友买了香,说卖家说是天然材料制的,但燃着烟大刺鼻,问我的香会不会这样。关于香我是真的不懂,虽然知道有新做的香火气大,要沉放一阵才更好的说法。但火气大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会刺鼻难受,就完全不知晓了。只在厦门的妙吉祥买过香,燃时不会刺鼻,反而令人心静。这次达埔的香,再试试。
最后贴一张老爸酷爱的古乐牛香。没错,我们晚饭又去的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