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经济学——维基百科商业模式的现实解释和启发
维基经济学,严格意义上并非某个经济学派,也没有系统的经济学的思考。维基经济学是商业思考,是继二八定律、长尾理论之后的又一理论。二八定律强调创造80%价值的20%的少数或核心部分的重要性;长尾理论,强调除了20%核心之外部分的重要性。维基经济学强调的是大规模协作的重要性,是受维基百科模式启发下的虚拟在线协作经济。今天看来,该理论正当其时又或司空见惯,wikinomics.com网站的关闭也说明该书、该理论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互联网的最大创新在于创造了连接,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于实现了人物关系的在线,未来物联网时代的创新将会创造与现实世界交叉互融的虚拟世界。维基经济学则是指在人物关系在线的前提下,在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平台之上的大规模协作的新型的商业模式,该种商业模式发挥的是虚拟环境下能够触达的所有专业人士的集体智慧优势,拓扑空间没有物理距离的限制。
维基经济学的核心要素是四个:开放、对等、共享和全球运作,强调开放专有数据、对等协作、共享结果和全球大规模运作下的协同模式,但我更喜欢将四个要素总结为:开源、对等、共享和社区。开源,是智能时代的语言,社区是虚拟世界的形态,开源、对等、共享、社区化的经济形态在未来将会是司空见惯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基于开放的新型的垄断竞争方式。
该书还引发了其他几点思考:
1)内容创造者担心的不是被盗,而是被忽略。过去数字化的时代,信息、作品更加容易触达用户之后,多个商业化的平台开始关注数字化产品的版权问题。但是,所有权/版权之后对商业化是有益的,对于内容创造者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与受众的联系,是所创造内容圈层的用户。现在的视频、音频、文本平台都存在因为商业化而忽略用户感受、疏离用户群体的商业化行为,未来,或许会有视“平台与用户关系”重于一起的平台出现,免费时代或可重现。
2)研发结构(内外部研发费用比例)将成为影响技术公司研发成本的重要因素。过往技术公司的研发主要依靠公司内部,例如华为自建的庞大的研发体系并不亚于研发院所,每年也会投入10%的利润到研发费用。但在大规模协作的模式下,公司完全可以将部分内部研发的工作转为外部社区的免费协同研发,从而以合理的研发结构来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大规模协作模式若要降低成本,则需要满足参与成本低、任务难度低、外部整合成本低等先决条件。
3)第三方合作机会存在的前提有两个:可用的技术和更低的成本,长远来看还是成本问题。如果B端企业愿意选择第三方服务,一定是因为第三方能够提供自己所无法创造的可用的技术或服务;但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不可突破的瓶颈,那么被第三方选择的理由则是能够提供更低的成本,而作为第三方,最终的平衡的盈利模式将是赚取提供成本与可用成本之间的差额。
4)产销者(Prosumer)概念非常新颖,是指用户参与到生产产品的设计中来,这不仅仅是指DIY的形式,也不是单纯的定制化,而是集合专业公众智慧的结晶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