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卖房搞科研,凭一己之力拉升学校排名,这一次他登上了Nature封面,发现史上最小恐龙

2020年3月11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外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 K. O’Connor)、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拉尔斯·施米茨(Lars Schmitz)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黎刚研究员,以及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斯·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瑞安·麦凯勒教授(Ryan C. McKellar)、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易栖如博士等学者合作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有史以来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广义恐龙包括鸟类)。这个发现对理解恐龙与古鸟类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动物的形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被选为本期的Nature封面论文,这也是继2019年5月登上Science杂志封面后,邢立达再次登上顶尖学术期刊封面。
该研究同时也被 Nature News 和Science News 报道。

琥珀中的头骨长仅约14毫米,有着尖锐的喙部,密集的牙齿和巨大的眼眶。这个动物的骨骼特征有些“四不像”,有的特征像恐龙,有的像非常高级的鸟类。学者们没有找到特定的头骨特征来将眼齿鸟确切归入鸟类、非鸟恐龙,或其他主龙类。甚至,学者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头骨属于别的动物。研究这个标本的学者都说这个标本太奇怪了,很难确定具体门类。
邹晶梅表示:“这是我有幸研究过的、最奇怪的化石”,然而,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鸟类同时拥有尖锐的喙部和巨大的眼眶,所以学者将该动物归属到鸟类。鉴于该标本形态特征与其他所有鸟类都不同,学者们建立了新属新种,宽娅眼齿鸟(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眼齿鸟琥珀

总而言之,眼齿鸟的尺寸和形态向我们展现了一类新的身体结构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态学。这一发现凸显了琥珀沉积物有着揭示最小体型脊椎动物的潜力。然而,由于眼齿鸟标本只有头部,其分类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学者们将继续在缅珀中搜索,希望在未来可以找到更完整的个体,揭开眼齿鸟的全部秘密。





想象中“最小恐龙”捕食的样子。绘图:韩志信 BioWorld此前关于邢立达的报道Science封面报道2019年5月24日,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杂志以封面论文+深度采访+视频的形式,报道了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团队在缅甸琥珀上的研究,阐述了中国科学家从缅甸和珠宝市场抢救琥珀的故事。文中所刊的7张琥珀照片全部来自邢立达博士团队的论文。为方便阅读,BioWorld第一时间翻译了该报道,详情点击:卖房搞研究,成为科研锦鲤,一己之力拉升学校排名,这一次他登上了Science杂志封面。Nature头条报道2018年7月18日,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论文,发现了一个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蛇,这也是世界首例蛇类琥珀,这一研究成果被顶级科学期刊Nature 头条报道。人形锦鲤邢立达博士团队已经发现了第一枚古鸟琥珀、第一枚恐龙琥珀、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第一枚古蛇琥珀,成功集齐七龙珠。遇到一个这样重要的琥珀化石可能就要用掉一生的运气,而邢立达博士不仅遇到了7个,而且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因此邢立达博士也有了“人形锦鲤”的外号。一己之力拉升学校排名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微介绍,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当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中提升迅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邢立达博士毕业并留校,提高学校学术成果。本期Science杂志封面陷入困境的宝藏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邢立达,还是一个拥有数百万微博粉丝的网络达人,因为在恐龙领域的研究而成名。2018年,邢立达发表了25篇科学论文,和其他一些中国古生物学家一样,邢立达也因在琥珀中所取得的非凡发现而受到青睐,他发现了琥珀中的原始鸟类、羽毛、蜥蜴、蛙、蛇、昆虫,甚至是恐龙。所有这些差不多一亿年前的琥珀,都来自缅甸边境。但是,尽管缅甸琥珀是科学家的梦想,但这里也是一个道德的雷区。这些琥珀来自缅甸充满冲突的克钦邦,在克钦邦,不同的政治派别争夺琥珀和其他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利润,琥珀热也助长了这些冲突,琥珀买卖给它们提供了购买武器的收入,加剧了地区冲突,因此政府希望切断这些资源。大部分缅甸琥珀被偷偷运到中国进行贸易,2015年通过云南腾冲地区进行的缅甸琥珀贸易额据估计就在7.25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珠宝商、私人收藏家,以及邢立达这样的科学家,都在通过手机App支付争相购买其中珍贵的琥珀标本。通常收藏家出价更高而赢得竞标,这也意味着研究人员只能找收藏家借来琥珀进行研究。这也是推动邢立达直接去缅甸市场购买琥珀的原因,邢立达说道:如果我们没有买到这些琥珀,它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挂在脖子上的廉价装饰品。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生产琥珀,但是往往很少包含有较强壮的,能跳跃的生物。相比之下,缅甸琥珀中出现生物的概率要高很多,这要归功于缅甸琥珀形成时期有大量的生物出现,以及缅甸琥珀巨大的尺寸,单个琥珀经常接近哈密瓜大小。在2018年,科学家报告了在缅甸琥珀中完美保存的321种新物种,累计总数达到了1195种。有科研人员认为,缅甸琥珀中可能拥有比恐龙整个统治时期任何其他化石沉积物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总的来说,这些发现标志着仍然在现代生态系统中存在的血统和生态关系的诞生。2014年,邢立达“潜入”缅甸,希望能看到那些吸引他的琥珀的来源——缅甸克钦邦的塔奈镇附近的矿山。几十年来,缅甸军队和当地的克钦独立军,一直在控制当地利润丰厚的资源,如玉石、木材,以及最近的琥珀。外国人不得进入塔奈镇,为了进行秘密访问,邢立达在朋友的帮助下,穿着当地传统服饰,跨越边境约110公里才得以进入。琥珀所在的矿场在荒芜的山坡上,矿井深达100米,矿井直径仅仅够容纳一个瘦小的工人,矿井条件非常简陋,一旦发生事故受伤,也只能自己做医疗护理。一旦一个琥珀中被发现存在鸟类,价格就会上涨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起初,邢立达用自己的钱购买这些琥珀。后来,他说服了他的父母,卖了他们在中国南方的房子,然后用这笔钱在2016年和朋友们创建了一个名为Dexu古生物学研究所的非营利组织,用于收购和收藏古生物琥珀和化石等标本,并为其他科学家提供研究标本。Dexu古生物学研究所网址:http://www.paleodexu.com/许多盛产琥珀的国家都通过立法来限制琥珀外流,把琥珀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进行保护。邢立达表示,他购买、收集这些琥珀标本,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而非想要去占有。如果有一天缅甸获得和平,他想建立一个琥珀博物馆,也希望将这些标本归还缅甸。但是不能免费归还,毕竟是花钱买来的。邢立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最前延观点
| 文章来源 BioWorld ,无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 我们以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