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姨学习到的
今天和大姨一起半莲花坐在小毯子上,我向大姨倾诉了最近困扰自己的一件事情,大姨向我传授了许多智慧,许多佛法的智慧与我最近学习的心理学和哲学的内容之中有着不可思议的契合。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很受益,很享受,也很感恩,和大姨聊久了感觉旁边的布景和颜色都开始变成了柔和又模糊的布景,只剩下大姨和大姨的智慧很清晰。
刚才所说的困扰到我的事情是今天在小组作业完成之后,一个女孩子主动将大家的内容整理成一个文档,发在群中,询问大家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问题。我看了一下,整体格式不统一。我就发了一句“字体好像不太一致。大小。”。发出去之后我就后悔了,想到对方其实没有这个义务帮助大家整理,而且这句话说的也是毫不客气,想到会不会被对方认为是一个颐指气使的人就开始感到焦虑和恐慌。
大姨告诉我,首先,这种在乎别人想法的情绪就暴露出了我有着虚荣的出发点。大姨告诉我,人有贪嗔痴等五毒,而我的这种想法就暴露出了想要得到他人认可,事事都希望做到让他人满意的贪念。大姨告诉我三点,第一点,这种模式之中体现着我急躁的习惯,当一个想法出现就迅速打字出来发出去,做了事情后就会立马后悔,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这体现着一种做事前的急躁和欠妥当。大姨告诉我,以前的她和我是一个样子,她总会在出门之后自己紧张的想到是不是忘记了关车库的门,但是倘若在开车走前,哪怕多花费一秒钟回头关注一下车库门是否已经下降,也不会有后来一只持续的焦虑。这种急躁是需要改正的,并且十分具有实践性的。从语速,走路的速度开始,每一件事情都往慢速度。同时在做事情前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回望,确认一下是否妥当,在事情结束前利用自己的从容确认无误,然后做完就放下。第二点,就是关于怎么放下,大姨告诉我,别人的评价是无法对我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的,用大姥姥的话说:“他看我有意见,但他也不能用土把我盖起来。”话糙理不糙,别人的评价是没有办法成为物理伤害施加在一个人身上的。其次,其实好多时候不是他人的评价,而是自己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是虚妄不实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一种“梦想”,这种负面的“梦想”久了就会“梦想成真”。大姨告诉我,在做事前多加以考虑,在做后就不去想,即便是控制不住想了,也要引导自己向着正面的积极的方向想,想法本身是很重要的。因而这里的方法论就是尽量避免事情发生后的无意义焦虑,如果控制不了思考,就向正面的方向引导思考。第三点,明然表姐在之前和大姨的谈论之中分享到,之前她特别容易被烦恼笼罩,但是在接触了心理学知识以后,在烦恼降临的时候,她会花一些时间思考这种烦恼的根源是什么,并且不是站在烦恼中心,而是站在一个充满智慧的高处俯视烦恼,在层层剖析之后,她会找到烦恼的真相,也就不再烦恼。
大姨还告诉我,应该像明然表姐一样,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譬如说,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这样的带有明确方向性的积极生活过程之中,人就可以从被虚妄的他人评价的牵着鼻子走的困境之中解脱出来,开始不是被引导,而是引导自己的生活。
大姨还告诉我,就如同她的师兄告诉她修行佛法的道理,人的许多重要的心理课题的客服过程都是想削苹果一样,是一层一层,慢慢接近中间的内核,而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获得核心的要义。所以,不要急躁,要耐心的对待自己的烦恼,不要妄想一夕消除,而是一点点作出稳健踏实的进步。
大姨还对我的生活提出了一些建议。每天早晨醒来对自己进行夸赞,大姨告诉我,别人的夸赞都不一定真诚,也不一定真实,更不一定持久,但自己内心对自己的肯定和赞美是拥有着巨大力量的。因此,早起对自己说:“我特别优秀,我一直在进步着。”同时许下愿望“希望今天遇见我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我身上得到安宁欢喜的力量”。在进行学习之前,先以半莲花或者全莲花姿态闭上双眼进行一些思考:”希望今天我可以得到圆满的课程,有充足的收获。“这样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专注。最后,每天睡觉之前想一想今天做了什么好的事情,如果想到就夸赞自己,如果有什么不足,就告诉自己 ”明天的我会改正“。最后的最后,要让自己常常保持着微笑,这是一种内在的,同时也向外散发的欢喜安宁的力量。